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8 一代諍臣

時間:580~643

帝訥諫,是對臣下的尊重和籠絡,臣下必然竭力效忠皇帝,這就是儒家思想中“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的具體表現。魏徵視唐太宗為“明主”,忠言直諫,成了歷史上的一代名臣。

明主遇名臣

魏徵(580~643),字玄成,鉅鹿曲城(今河北巨鹿)人。魏徵幼年適逢隋朝末年煬帝暴政,各地反隋的起義風起云涌。魏徵因為起草文書受到瓦崗軍首領李密的賞識,而來到李密軍中掌管文書。這時王世充來襲,由于李密麻痹輕敵,結果全軍潰敗。于是魏徵隨李密到長安投靠了李淵。在魏徵的勸說下黎陽的徐世、魏州的元寶藏等瓦崗舊將相繼歸降了李淵。武德二年(619)十月,竇建德領兵南下,攻占黎陽,這時正在黎陽的魏徵被竇建德俘虜。不久,李淵命李世民率大軍東征洛陽等地。王世充、竇建德相繼失敗,魏徵再一次來到了長安。大難不死的魏徵這次回到長安,其才華仍然沒有得到賞識,他在太子李建成的東宮做了一個小官,主管經籍圖書。

鴛鴦蓮瓣紋金碗·唐

玄武門之變以后,李世民派人找來魏徵,質問他:“你為什么要在我們弟兄之間挑撥是非?”魏徵神色自如,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可惜太子沒有聽我的話,否則他不會落到今天這樣的結果!”魏徵的話頓時讓大殿的氣氛異常緊張,誰也不敢吭聲。沒想到,太宗竟然轉怒為喜,反而稱贊魏徵的正直,不但沒有處分他,還任命他做了諫議大夫。

為百姓據理力爭

魏徵喜逢知己之主,竭誠輔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加上他性格耿直,往往據理抗爭,從不委曲求全。

有一年征兵,有大臣建議不滿18歲的男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以入伍,唐太宗同意了,但是詔書卻被魏徵扣住不發。唐太宗催了幾次,魏徵還是扣住不發。唐太宗大發雷霆,派人把魏徵叫來,訓斥道:“那些個頭高大的男子,自己說不到18歲,其實可能是故意隱瞞年齡,逃避征兵。我已發布詔書,你為什么扣住?”魏徵不慌不忙地說:“我聽說把湖水弄干捉魚,雖能得到魚,但是到明年湖中就無魚可撈了;把樹林燒光捉野獸,也會捉到野獸,但是到明年就無獸可捉了。如果把那些身強力壯、不到18歲的男子都征來當兵,以后還從哪里征兵呢?國家的租稅徭役又由誰來負擔呢?”唐太宗覺得魏徵說的有道理,可還是不服氣。

魏徵接著說:“陛下的詔書上清清楚楚地寫著征召18歲以上的男子當兵,現在不到18歲的男子也得應征,這不是說話不講信用嗎?”唐太宗吃驚地問:“我什么時候不講信用?”魏徵說:“陛下剛即位的時候,曾經下詔:拖欠官府東西的,一律免除,可是官吏們照樣催收,這是不是說話不算數?陛下曾明令規定:關中百姓免收租賦兩年,關外百姓免除勞役一年。如今已經服了勞役或交了租賦的又被征當兵,這是不是說話不算數?陛下一向說要以誠信待人,為什么征兵的時候懷疑百姓作假?無緣無故懷疑人,這能算講信用嗎?”魏徵的一席話說得唐太宗啞口無言,好半天唐太宗才說:“我過去總以為你固執、不通情達理,今天聽你談論國家大事,才知道我的過錯很大啊!”于是,太宗又重新下了一道詔書,免征不到18歲的男子。

魏徵字帖

魏徵精書法,太宗出御府金帛購天下古本,曾命魏徵、虞世南、褚遂良定真偽。

三彩女立俑·唐

該俑高44.5厘米。1959年陜西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俑頭梳鬟發垂髻,面頰豐滿,秀目顧盼生輝,紅唇緊閉,嘴角點黑色妝靨。身穿藍底黃花衫,下著黃裙,左臂抬起,袖口下垂,右臂前伸手掌向上,手式纖巧。顯露出溫婉嫻雅、嬌柔矜持的女性風度,亦反映出唐代所稱尚的濃麗豐碩的藝術風格。

為人主所敬畏

有一次,唐太宗從長安去洛陽,途中休息時,因為下面的人備膳安排不周而大發脾氣。魏徵知道后,當面批評太宗說:“隋煬帝就是因為常常責怪百姓不獻食物,或者嫌進獻的食物不精美,結果遭到百姓反對,隋朝也滅亡了。陛下應該從中吸取教訓,兢兢業業,小心謹慎。如能知足,今天這樣的食物陛下就應該滿足了,如果貪得無厭,即使食物好一萬倍,也不會滿足。”唐太宗聽后不覺一驚,說:“若不是你,我就聽不到這樣中肯的話了。”

魏徵行事多如此類,他看到太宗有不對的地方,就當面力爭。太宗不但不記恨,反而說:“人家都說魏徵舉止粗魯,我看這正是他嫵媚可愛的地方!”

由于魏徵能夠犯顏直諫,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際,他也敢面折廷爭,從不退讓,所以,唐太宗對他產生了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嶺山中打獵取樂,行裝都已準備停當,但卻遲遲未能成行。后來,魏徵問及此事,太宗笑著答道:“當初確有這個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進諫,所以很快又打消了這個念頭。”還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鷂子,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當他看見魏徵遠遠地走來時,太宗趕緊把鳥藏在懷中。魏徵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鷂子悶死在懷中。

由于自己的正直敢言,讓君主對大臣敬畏到這個程度,魏徵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

痛失人鏡

貞觀十六年(642),魏徵染病臥床,唐太宗所遣探視的宦官往來于道路之上。魏徵一生節儉,家無足夠的居所,唐太宗立即下令把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為魏徵營構大屋,用五天的工夫就給魏徵修起了正廳。次年正月,魏徵病危。唐太宗親自兩次到魏徵家探望。第一次,讓左右的人都回避,兩人單獨談了很久。第二次太宗還帶了太子和衡山公主,打算把衡山公主嫁給魏徵的兒子叔玉。唐太宗悲傷地安慰魏徵好好養病,流著眼淚問他還有什么要求。魏徵拖著病體,對太宗說:“寡婦不愁織布的緯線少,只是擔心周朝的滅亡!”意思就是我不發愁別的小事,只擔憂國家的興亡。唐太宗感動得無以言表,轉身叫站在一旁的衡山公主過來,對魏徵說:“你再勉強看一眼你的新兒媳吧!”魏徵被太宗這個出人意料的決定感動得老淚縱橫。

彩繪涂金著明光鎧武士俑·唐

狩獵紋高足銀杯·唐

唐代酒具,1970年陜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器身飾珍珠紋地,在地紋上用陰線刻出狩獵紋及奔跑的野豬、鹿、狐等。內底刻有工匠名“馬舍”二字。

第二天,魏徵病逝家中。太宗親臨吊唁,痛哭失聲,并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太宗把魏徵作為自己行為、思想的一面鏡子,如今魏徵去世,就少了一面鏡子,魏徵的死對太宗和唐朝都是一個很大的損失。

令人感慨的結局

值得一提的是,魏徵曾經向太宗密薦中書侍郎杜正倫和吏部尚書侯君集有宰相才能。魏徵死后,他們兩人都因牽連到太子承乾事件,杜正倫以罪獲譴,被流放到外地,侯君集則被冠以謀反的罪名被誅殺。這時有人借機攻擊,說魏徵推薦他們二人,并不是因為他們有才,而是因為魏徵和他們結為同黨,互相吹捧,謀取私利。后來,太宗又得知魏徵曾把自己給太宗的諫諍言辭的書稿給史官褚遂良觀看。魏徵這樣做,雖讓自己錄之國史,名揚千載,卻宣揚了君主的錯誤。這與同時的重臣戴胄奏完之后,即毀掉底本,進行保密的做法不同。兩相比較,魏徵的做法當然讓太宗不高興。為了表示對魏徵的不滿,太宗下令毀掉先前把衡山公主許配給魏徵長子叔玉的婚約,隨后又“親仆其碑”。一段君臣佳話,竟以此為終,讓后世讀史的人,不禁生出許多感慨!

歷史詞典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貞觀十七年(643)二月,唐太宗為了表彰開國的功臣勛將,下詔書畫功臣像于凌煙閣。凌煙閣坐落在太極宮內,閣內共設三隔,分別繪畫宰輔、侯王及其他功臣像。唐太宗命著名畫家閻立本畫像,由自己作贊,令褚遂良撰書。凌煙閣共陳列有24位功臣像,他們分別是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秦叔寶。這就是傳名于后世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响水县| 霍林郭勒市| 镇平县| 永丰县| 成武县| 恩施市| 甘洛县| 陇川县| 龙陵县| 乐昌市| 荣昌县| 南郑县| 枣强县| 谢通门县| 镇安县| 革吉县| 南华县| 胶州市| 光泽县| 商河县| 应用必备| 庆阳市| 金溪县| 岢岚县| 漳浦县| 叶城县| 修武县| 高陵县| 遂昌县| 阿城市| 林芝县| 高碑店市| 绍兴市| 溆浦县| 鹤峰县| 江门市| 娄底市| 甘洛县| 巴南区| 拜泉县| 法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