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說天下·全球通史系列殖民爭霸
- 郭方
- 2726字
- 2020-03-30 15:46:33
拿破侖兵敗滑鐵盧
滑鐵盧戰爭是個謎。它對勝者和敗者都一樣是不明不白的。對拿破侖,它是恐怖,布呂歇爾只看見炮火,威靈頓完全莫名其妙……滑鐵盧是什么?是一種豐功偉績嗎?不,是一場賭博,是一場歐洲贏了法國輸了的賭博……滑鐵盧是一場頭等戰爭,卻被一個次等的將領勝了去。
——維克多·雨果《悲慘世界》

威靈頓銅像
有鐵公爵之稱的威靈頓,先在維多利亞戰役中嶄露頭角,后在滑鐵盧戰役中功成名就煊赫一世。
東山再起
維也納宮廷中觥籌交錯,歌舞升平,人們似乎很快就忘記了那個被幽禁在地中海的遜位皇帝曾帶給他們的驚惶和不安,完全沉浸在杯中的美酒和分割那個覆滅帝國的快感和爭吵中。
然而寂寞的囚徒生活并沒有磨滅具有獅子一樣堅毅品格的法蘭西前皇帝,他在靜靜舔舐傷口,鷹樣的眼睛機警的動靜,隨時準備東山再起。1815代表們為分贓問題吵得劍拔弩張、刀辟的波旁王朝倒行逆施引來百姓的開始深深懷念起拿破侖皇帝在位時煌。
時機已經成熟,對拿破侖來說只需要行動。1815年3月1日,經過三天三夜的航行,巧妙地躲過波旁王室布置在海面上的監視軍艦,拿破侖與1050名貼身侍衛神奇地出現在法國南岸的如昂灣。雙腳重新踏上法國土地的皇帝難以掩飾心中的激動,他慷慨激昂的演說再一次響起:“士兵們,我們并未失敗!我時刻在傾聽著你們的聲音,為我們的今天,我歷經重重艱辛!現在,此時此刻,我終于又回到了你們中間。來吧,讓我們并肩戰斗!勝利屬于你們,榮譽屬于你們!高舉起大鷹旗幟,去推翻波旁王朝,爭取我們的自由和幸福吧!”聆聽的士兵和群眾中爆發出歡呼聲,人們滿懷豪情向巴黎進發。

滑鐵盧紀念碑
進軍出奇順利,愚蠢的波旁王朝派出的阻擊部隊大多是拿破侖舊部,對他們來說阻擊反倒成了他們前去歸服舊主的堂皇借口。3月12日,拿破侖兵不血刃進入巴黎,大勢已去的路易十八狼狽逃竄。3月19日,拿破侖再次登上帝位,萬民歡騰。
第七次反法同盟
巴黎的歡呼震碎了維也納外交家們手中的酒杯和他們心中的美夢,錯愕之間他們難以置信拿破侖重返巴黎的現實。倉皇中他們暫時放棄了彼此的爭吵,強作鎮定地宣布拿破侖為“世界和平的擾亂者和人類公敵”,并將他摒除在神圣的法律保護之外。
3月25日,英、俄、普、奧、意、荷、比等國拼湊起70萬大軍,重建反法同盟,是為第七次反法同盟。威靈頓將軍指揮著一支英國軍隊從北邊向法國進軍;布呂歇爾元帥率12萬普魯士軍、300門大炮在沙羅瓦和列日之間集結;施瓦爾岑貝格作為奧地利元帥在萊茵河畔整裝待發;另外還有俄國軍團也正帶著槍炮穿越德國向巴黎而來。
只有20萬軍隊的拿破侖意識到被合圍的危險,他知道不能坐以待斃,必須以更快的速度在這些部隊會合之前將其一一擊破。6月16日,拿破侖指揮法軍在林尼擊敗了布呂歇爾率領的普軍,73歲的老元帥布呂歇爾被受傷的坐騎掀翻在泥水中。普軍被迫向比利時中部的布魯塞爾撤退。首戰告捷的拿破侖決心以閃電戰術不給另一只聯軍部隊威靈頓任何喘息之機,他指揮法軍迅速向威靈頓進逼。17日,拿破侖兵臨比利時小鎮滑鐵盧,與在伊比利亞半島中挫敗法軍的英國將軍威靈頓正面相對。
小鎮滑鐵盧
與歐洲任何一處小鎮毫無二致的滑鐵盧位于布魯塞爾南大約20千米處,從這個小鎮再向南2.5千米有一片丘陵地帶,它的縱深大約3千米多,最寬處約為6千米。然而就是這片清幽安寧的狹窄土地即將上演歐洲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一場戰爭,并且滑鐵盧也因此被載入史冊,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字。
此時,以防守見長的威靈頓已經占據高地,筑城而守。英軍兵力為:步兵4.9萬多人,騎兵1.2萬多人,炮兵5000多人,火炮156門。
經過嚴密部署,反復斟酌過作戰方案,拿破侖麾下的法軍也嚴陣以待,隨時準備戰斗。法軍兵力為:步兵為8.4萬多人,騎兵1.5萬多人,炮兵7000多人,火炮246門。
平庸的元帥重任在肩
對作戰計劃充滿信心的拿破侖只有一個擔憂,那就是布呂歇爾的普魯士軍隊雖然被擊潰,但是其主力依然保存完整,倘若他與英軍會和,那么法軍無疑將面臨巨大的危險。
一向將“集中”奉為作戰要訣的拿破侖做出了一個相反的決定,6月17日上午11時,他命令格魯希率領3.4萬名法軍去追擊去向不明的普魯士軍隊,務必保持普軍與英軍的隔絕狀態,確保拿破侖向英軍進攻時威靈頓無法得到布呂歇爾的馳援。
被委以重任的格魯希元帥頗為躊躇地接受了這個命令。雖然從軍20多年對拿破侖忠心耿耿,但這并不能保證他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將軍。天資平庸的格魯希不過是一個老實可靠、循規蹈矩的老兵,漫長的時間而不是才能使他逐漸升到了元帥的高位。
拿破侖衡量再三,無奈中只能將這個重任放在格魯希肩上,萊比錫戰役中經歷過部下叛變的拿破侖至少能確信格魯希對他的忠誠。

硝煙彌漫的滑鐵盧戰場
如果說莫斯科之戰成就了庫圖佐夫,那么滑鐵盧戰場則成就了威靈頓。拿破侖的命運最終被這兩員名將所左右。
兵敗滑鐵盧

跨馬橫刀的布呂歇爾
滑鐵盧之戰布呂歇爾給了拿破侖致命一擊。詩人稱贊布呂歇爾:“期望著,戰斗著;亦有挫折,亦有勝利;從而覺醒,從而壯大;就這樣,他使我們掙脫了敵人。”
6月18日上午,又是一個陰雨綿綿的天氣。身穿灰色大衣的皇帝在雨中最后一次檢閱部隊。“皇帝萬歲”的高呼聲再次響起,激情感染了每一個即將參加戰斗的士兵,皇帝的心中更是充滿了信心。上午11點,拿破侖下達了作戰命令,戰斗打響,法軍80門大炮齊發,炮彈如雨點一樣同時落向英軍陣地。在炮火的掩護下,內伊率領步兵發起沖鋒。但是,威靈頓的防御十分堅固。直到下午1點鐘,山坡上躺滿了犧牲士兵的尸體,法軍的數次沖鋒除了消耗了彼此力量之外沒有一點進展。雙方都將希望寄托在能夠及時趕來的援軍身上。
威靈頓盼望著布呂歇爾,而拿破侖在得知了普軍的前衛已經接近滑鐵盧后,立刻向格魯希傳信,命令他趕來增援。此刻的格魯希距離滑鐵盧兩個小時的距離,滑鐵盧響徹云霄的炮聲他已經清晰地聽到。他的副司令認為應該立刻趕到戰場上與拿破侖會合,但習慣于唯命是從的格魯希懷抱著拿破侖讓他追擊普軍的命令猶豫不決。他卻不知道正是他的猶疑以及泥濘的道路斷送掉了拿破侖的滑鐵盧之役,也徹底斷送掉了拿破侖的再次崛起。而此時已經接近下午5點鐘,法軍又向威靈頓陣地發起了幾次攻擊,戰斗幾近白熱化,激烈的肉搏戰增加了雙方的傷亡數量,山窮水盡中唯一的希望只在于布呂歇爾或格魯希誰的馳援最先來到。
下午6點30分,法軍右翼忽然槍聲大作,拿破侖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他堅信這是格魯希率領的軍隊趕到了。但是他錯了,從樹林中沖出來的人群卻穿著普魯士軍隊的服裝,原來布呂歇爾最終在格魯希之前趕到了戰場。得到援助的威靈頓精神大振,他立刻發出了全線反擊的信號。法軍腹背受敵,全面潰退。轉眼之間,勝敗分曉,拿破侖裹挾在逃散的人流中敗走滑鐵盧。
拿破侖帝國自此徹底隕滅,所有輝煌和光榮也都將隨著他的離世消散在深暗的歷史之中,只留下“滑鐵盧”成為人們給失敗尋找的一個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