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第5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5421字
- 2021-06-04 16:55:26
第3章 文學作為活動
3.1 復習筆記
一、活動與文學活動
(一)人類活動的性質
1.人的活動是一種生活活動,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有意識的生命活動。
2.生活活動是以生產活動為基礎的人類生存、繁衍和發展的活動系統的總稱:
(1)從發生學層面看,人類的生活活動是社會發展的前提,也是人類得以發展、延續的基礎。
(2)從認識論層面看,既然人是從一定生活活動中產生與發展的,那么也理應從生活活動出發來認識人的特性。
(二)生活活動的美學意義
1.生活活動導致人與對象之間的詩意情感關系
(1)在生產勞動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變成了人化的自然;同時,人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也改造了自己,豐富了自己。這就是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過程。
(2)人的生活活動的美學意義在于,人作為與自然相對的一方,其感覺可以同對象保持一種自由的關系。
2.生活活動導致人的自覺能動的文學創造
(1)人的生活活動是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
①“合目的性”,是指人的活動是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的,是根據一定的需要而設計的。
②“合規律性”,則是指人的生活活動不是主觀隨意的,而是合乎或遵循一定規律的。
(2)人的活動的美學意義
①人的感覺與后天的學習、思考、鍛煉相關,它在具有感性形式的同時,又積淀著理性的內容。
②人的感覺作為感性活動,它不是被動的、消極的,而是積極主動、富于創造性的。
3.生活活動使文學成為人的本質力量的確證
(1)人的生活活動,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由于人的主體能動地參與,既使對象被改變得符合人的要求,又使對象呈現出人的本質力量。
(2)人的生活活動作為對人的本質力量的確證,實際上是審美產生的基礎。
(3)與此相應,文學活動作為一種審美活動,也是人的本質力量的確證。通過創造和欣賞文學,人的本質力量可以盡情地展現出來。
(三)文學活動的地位
馬克思將人的生活活動概括為兩大基本層次:
1.物質實踐活動
物質實踐活動是直接滿足人的生存需要的生產活動,是一切其他活動的基礎。
2.精神活動
(1)定義
精神活動是指人的意識領域的活動,它是在物質實踐活動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一方面決定于物質實踐活動,另一方面也對物質實踐活動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2)分類
精神活動的具體形態或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加以分類。
①用理論方式掌握世界的精神活動,可以稱為理論性或認識性的精神活動;
②用宗教方式掌握世界的精神活動,可以稱為宗教性或幻象性的精神活動;
③用實踐-精神方式掌握世界的精神活動,可以稱為倫理性或意志性的精神活動;
④用藝術方式掌握世界的精神活動,則可以稱為審美性或情感性的精神活動。
⑤從各種精神活動與物質經濟基礎的關系出發做進一步考察,還可以把精神活動分為非意識形態性的精神活動和意識形態性的精神活動。
a.非意識形態的精神活動,主要是指自然科學,它們與物質經濟基礎沒有必然的聯系,可以為不同的經濟基礎服務,也不隨經濟基礎的改變而改變。
b.意識形態性的精神活動,則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質經濟基礎之上,并為該經濟基礎服務的,所以也稱為觀念性的上層建筑。
文學活動基本上屬于精神活動的范疇,它作為一種審美精神活動,在人的生活活動中處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識形態特征。
二、文學活動的構成
(一)世界
1.世界的分類
世界是文學活動的基本要素之一,在這里主要是指文學活動所反映的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
(1)客觀世界包括自然萬物和社會的歷史與現實。
(2)主觀世界既包括人的思想情感,也包括宗教信仰意義上的超驗世界。
2.文學與世界的聯系
強調文學與世界的聯系,一直都是各種文學理論的依據,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表現出了不同的形態。
(1)在古代,古希臘傳統強調人對客觀世界的逼真的描繪,模仿論、再現論由此而來:
①德謨克利特提出“藝術模仿自然”說。
②別林斯基強調文學藝術是對客觀世界的模仿和再現。
③再現論的另一種表現形態是20世紀中期興起的魔幻現實主義,它所反映的世界已經是被扭曲了的客觀世界。
(2)中國自先秦以來,作家和文論家們對世界也有著不同程度和不同側面的強調。但中國哲學往往強調人與世界合二為一,相互交融。
(二)作者
1.文學活動與作者的關系
在文學活動中,作者也通過文學創作來表達他的感受和感情,并試圖以此喚起讀者相應的感受和感情,因而,文學活動也是作者的表現活動;作者,同樣是文學活動的基本要素之一。
2.中西方文學與作者的區別
(1)在中國,“作品是作者情志表現”的觀點,與“作品是世界反映”的認識往往和諧共存。
(2)在西方,強調文學與作者的聯系,進而強調作品表現功能的表現論,文學思想的真正產生應歸因于18、19世紀之交的浪漫主義思潮。
3.表現論與模仿論的區別
(1)在文學本質論上突出作者的決定作用。模仿論認定文學是世界的反映,表現論則認定文學是作者心靈的表現。
(2)表現論強調作者對作品意義的生成作用。模仿論雖不否認這一點,但更強調了解作品所描寫的世界和寫作背景,因而看重考據式批評。
(3)表現論不強調文學創作應遵循的客觀規律,而是將文學創作同科學研究等活動對立起來,高揚“文學天才”的作用。
(三)作品
1.作品與文學活動
文學反映的世界并不等于世界本身,同時,文學表達的情感也不同于作者內心的實際感受,這兩種不同終究要在作品中顯現出來。因此,作品是文學活動的又一基本要素。
2.作品的長處與短處
作品顯現出的與現實的差異,是其短處,也是其長處:
(1)從根本上講,其短處在于藝術描寫并不能達到絲毫不差、原原本本地再現現實。
(2)但也由于這一差異,藝術描寫才充分顯示出文學的獨特長處: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態,去創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層的意蘊。
3.作者與作品
作者在作品表達上的創新,不只是一個作品是否“好看”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講,也是一種新的觀照事物、觀察人生的方式,因而使得作品具有了超越具體內容表達的獨立價值。
4.作品與形式的關系問題
(1)俄國形式主義認為,文學的本質在于文學的形式,文學研究的真正對象應是作品的形式價值。
(2)英美新批評同樣也強調文學作品的本體地位,他們認為,文學活動的本體在于文學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作為本體的作品,并不是指傳統理論中的內容或內容與形式的統一,而是僅僅指作品形式。
(3)結構主義思潮同樣是一種形式主義文論,所不同的是,它強調對作品進行整體的模式研究,追蹤作品的“深層結構”,認為深層結構是潛藏在作品中的模式,必須用抽象的手段從作品中加以挖掘。
(四)讀者
1.讀者與文學活動
文學活動不只是作者創作的活動,它還應包括文學讀者進行閱讀鑒賞的活動。只有經過讀者閱讀鑒賞,作者創作的文本才能實現其價值。因此,讀者是文學活動的又一個基本要素。
2.讀者再創造
讀者閱讀文學作品,既是從作品中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作品中描寫的人情世態的活動,同時也是讀者在自己的生活經驗、文化修養基礎上,運用想象、聯想而使作品內涵在頭腦中具體化的活動,這就涉及讀者再創造的問題。
3.文學研究的轉型
在文學閱讀活動的重要性得到正視的背景下,20世紀60年代興起了接受美學和讀者反應批評。它們將文學接受活動作為自己研究的焦點,并對接受活動中讀者的自主性加以積極認可和強調,推動了文學研究由重視作者和作品向重視讀者的范式轉型。
【知識點引申】
韋勒克對“文學是社會的表現”這一說法的質疑:如果它假定文學在任何特定的時代都“正確地”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況,那它就是錯誤的;如果它的意思僅指描繪社會現實的某些方面,則只是一句平凡、陳腐和含糊的話。要是說文學反映或表現生活,那就更是模棱兩可的了。一個作家不可避免地要表現他的生活經驗和他對生活的總的觀念;可是要說他完全而詳盡地表現整個生活,甚至某一特定時代的整個生活,那就顯然是不真實的。
三、文學活動的發生與發展
(一)文學活動的發生
1.巫術發生說
(1)巫術的含義
巫術是一套約定俗成的有目的和意義的行為方式系統,也可以說是一套前文明的世界觀。
(2)巫術的特點
總要采用一定儀式,使巫師由人過渡為神或具有神性的人的表征。
(3)巫術與文學的關系
英國人類學家弗雷澤在其代表作《金枝》中較早提出了巫術與文學的關系問題。他認為,巫術原理有兩條:
①同類相生或同果必同因,即“相似律”;
②甲乙二物接觸后,施力于甲可影響乙,施力于乙可影響甲,即“接觸律”。
2.宗教發生說
(1)宗教與巫術的區別
①從產生時間看,巫術在史前社會就有了,宗教則是人類進入文明階段才產生;
②從世界觀上看,巫術認為人能控制自然,具體手段是采用相應儀式,宗教則多認為這種控制是不行的;
③從表現形態看,巫術包含了許多技術操作問題,而宗教更多地包含人生價值的探討和道德訓誡問題。
(2)宗教與文學的關系
在歷史上,宗教與文學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這一點集中表現在歐洲中世紀。由此,有些學者得出文學源于宗教這一結論。
3.游戲發生說
(1)來源
最早從理論上系統闡述游戲說的是德國哲學家康德??档抡J為,藝術是“自由的游戲”,其本質特征就是無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
(2)發展
①康德的游戲說在席勒那里被系統地繼承并加以發揮。席勒認為,人的藝術活動是一種以審美外觀為對象的游戲沖動。席勒在康德基礎上更進一步,認為“過剩精力”是文藝與游戲產生的共同生理基礎。
②谷魯斯也標舉游戲說,但認為過剩精力說難以解釋人在游戲類型上的選擇性和殫思竭慮、廢寢忘食的專注。他還認為,游戲有隱含的實用目的。
4.勞動說
馬克思認為,文學起源于人的生產勞動,最早的文學藝術作品產生于人類的勞動過程。把勞動作為文學發生的起點的原因主要有:
(1)勞動提供了文學活動的前提條件。
(2)勞動產生了文學活動的需要。
(3)勞動構成了文學描寫的主要內容。
(4)勞動制約了早期文學的形式。
(二)文學活動的發展
1.文學發展動力的不同理論闡述
(1)有的學者認為文學發展動力是社會風氣的變化。
(2)有的學者認為文學發展與時代變化密切相關。
(3)有的學者認為文藝發展動力是某種非人力可以改變的因素。
(4)還有學者從文學內部來探求文學發展動因,以為文學的發展像自然界運行一樣只在于它的內在動因。
(5)還有學者以為,文學的發展只是文學固有因素的不同組合引起的形態變化。
2.文學發展的根本力量
文學發展的根本力量仍然是生產勞動。但與文學發生問題的不同在于,文學發生問題歸根到底可以用勞動來闡釋,而文學發展則只能說生產活動等經濟因素是最終的制衡力量,其他一些因素有時更直接地發生作用。
3.文學與勞動的“不平衡關系”
文學伴隨著生產勞動而產生,并隨著生產勞動的發展而發展,但文學發展同經濟發展并不總是同步的,有時顯得快些,有時來得慢些,有時甚至同生產呈反方向的發展。這就是馬克思所說的物質生產與藝術生產發展的“不平衡關系”。
4.不平衡的兩種典型體現
(1)一種情況是某些文藝類型只能興盛在生產發展相對低級的階段,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其繁榮階段便會過去。
(2)另一種情況是藝術生產與物質生產的發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經濟落后的國家或地區反而有可能在文學藝術上領先。
5.影響文學發展的因素
物質生產或者說經濟基礎是文學發展中起“最終的支配作用”的東西。此外還有作為上層建筑的政治、道德、哲學、宗教等觀念以及一些涉及文學發展的制度、政策、設施,它們甚至會對文學發展產生更直接的影響。
『名家名論』
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
——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生活活動是以生產活動為基礎的人類生存、繁衍和發展的活動系統的總稱。
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把人同動物的生命活動直接區別開來。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勞動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過程……人自身作為一種自然力與自然物質相對立。為了在對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質,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頭和手運動起來。當他通過這種運動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變自然時,也就同時改變他自身的自然。
——馬克思:《資本論》
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
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
——陸機:《文賦》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周易·系辭下》
文章者,所以表天地萬物之情狀也。
——葉燮:《原詩》
詩人的職責不在于描述已發生了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發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發生的事。
——亞里士多德:《詩學》
一個(《荷馬史詩》)是詳盡的描述,著墨均勻,各部分連接緊密,表述自如,發生的一切均在幕前,一目了然,在歷史發展和人類問題方面有局限;另一個(《圣經》)是突出幾個部分,淡化其他部分,支離破碎,未完整表達的東西具有強烈的作用,后景化,含義模糊,需要詮釋,世界歷史的要求、歷史觀念的形成及問題的深化。
——奧爾巴赫:《論模仿:西方文學中所再現的現實》
作者的作用是表示一個社會中某些話語存在、傳播和運作的特征。
——???/p>
一部文學作品并不是一個自身獨立、向每一時代的每一讀者均提供同樣的觀點的客體。它不是一尊紀念碑,形而上學地展示其超時代的本質。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樂譜,在其演奏中不斷獲得讀者新的反響,使文本從詞的物質形態中解放出來,成為一種當代的存在。
——姚斯:《走向接受美學》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語學院770基礎朝鮮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湖南大學等四校合編《土木工程材料》(第2版)配套題庫【課后習題+章節題庫(含考研真題)+模擬試題】
-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文學理論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講解【5.6小時高清視頻】
- 何曼君《高分子物理》(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高而基考研心理學:普通心理學分冊(統考版)
- 葉渭渠《日本文化通史》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2015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邏輯精選600題
- 2015年法律碩士(法學)聯考歷年真題精解及考前5套題
- 2020年同等學力申碩《新聞傳播學學科綜合水平考試(傳播學專業)》題庫【歷年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中國人民大學841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講解
- 2020年南京財經大學812西方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考研模擬試題及詳解
- 張明玉《管理學》(2013年修訂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張康之《公共管理學》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馬君潞《國際金融》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斯蒂格利茨《經濟學(下冊)》(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贈兩套模擬試題及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