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恩布什《宏觀經濟學》(第1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6366字
- 2021-06-11 09:15:26
第16章 貨幣需求
一、名詞解釋
1.貨幣的資產需求和貨幣的交易需求(東北財大2015研)
答:貨幣的資產需求是指貨幣需求應該取決于貨幣和家庭可以持有的各種非貨幣資產所提供的風險與收益。此外,貨幣需求應該取決于總財富,因為財富衡量了可以配置于貨幣和其他資產的資產組合的規模。
貨幣的交易需求是居民和企業為了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對貨幣的需求,居民和企業為了順利進行交易活動就必須持有一定的貨幣量,交易性貨幣需求是由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共同作用的。
貨幣的資產需求強調貨幣作為價值儲藏手段的作用;貨幣需求的交易理論強調貨幣作為交換媒介的作用。貨幣的資產需求關鍵的觀點是貨幣提供了不同于其他資產的風險與收益的組合;而貨幣的交易需求強調,貨幣是一種弱勢資產,并強調人們持有貨幣而不是其他資產,是為了進行購買。
2.廣義貨幣(浙江大學2004研)
答:廣義貨幣和狹義貨幣相對應,是貨幣供給的一種形式或口徑,以M2來表示,其計算方法是交易貨幣(M1,即社會流通貨幣總量加上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與儲蓄存款。
但由于歷史原因,在不同國家其統計口徑及表示方法會有所不同。例如,在美國的經濟統計中,常常以M3表示廣義貨幣;而在英國,則以M4表示。
3.鮑莫爾—托賓的平方根公式(南京大學2015研;中山大學2007研)
答:鮑莫爾—托賓模型在20世紀50年代由經濟學家威廉·鮑莫爾和詹姆斯·托賓提出,是對凱恩斯交易動機的貨幣需求理論的發展。根據凱恩斯的理論,交易動機的貨幣需求只是收入的函數,而與利率無關。鮑莫爾和托賓通過分析,發現即使是交易動機的貨幣需求,也同樣是利率的函數,而且同樣是利率的減函數。
鮑莫爾—托賓模型分析持有貨幣的成本與收益。持有貨幣的收益是方便進行交易,成本是放棄把貨幣存在銀行里所得到的利息。它描述了個人對貨幣資產的需求,正向地取決于支出而反向地取決于利率。
到銀行提款的人所承擔的總成本是放棄的利息和去銀行的成本,即總成本=放棄的利息+去銀行的成本=iY/(2n)+n×tc,其中,Y是一年中的實際支出,n是去銀行的次數,tc是每次去銀行的固定成本,i是利率,Y/(2n)表示持有的平均貨幣量。通過對n求總成本的最小化,可得到最優的交易次數,即有:
對應的,平均貨幣持有量為
其中,n*是最優交易次數。鮑莫爾—托賓的平方根公式表明,個人持有的實際余額存量與利率成反方向變動,但隨實際收入水平和交易成本的增加而增加。
二、簡答題
1.簡述凱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論、三個基本因素及其主要政策主張。(東北財大2017、2011研)
答:凱恩斯的宏觀經濟理論是建立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基礎之上的,而有效需求不足理論則是以其三大基本心理規律為前提的。凱恩斯的三大基本心理規律是: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資本邊際效率遞減規律和流動性陷阱。
(1)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
按照凱恩斯的消費理論,消費曲線是以遞減的速率單調上升,因此消費的增加存在一個上限,存在一個極大值。當消費達到極大值時,如何增加可支配收入,消費都不會進一步增加。如果消費達到極大值時不能實現充分就業,那說明消費是不足的。
(2)資本邊際效率遞減規律
資本邊際效率遞減的原因是在經濟蕭條的情況下,投資的收益率(資本的邊際效率)低,投資者不投資或少投資,這樣經濟更加蕭條,投資的收益率(資本的邊際效率)更低,更不投資,以此下去,形成惡性循環。
資本邊際效率遞減的后果是:投資的增加存在一個上限,存在一個極大值,不可能無限制地增加。
(3)流動性陷阱
利率r的下降有一個下限,達到下限時,無論如何增加貨幣供給,都將轉化為人們手中投機動機的貨幣需求,對r不再產生影響。由此可見,貨幣的價格r也存在剛性,貨幣政策會失效。
三大心理規律結合在一起,得出的結論是:由于消費和投資的不足(不可能無限增加),總需求是不足的,產出水平必然小于充分就業的產出水平。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的干預必不可少,并且主要手段是運用財政政策(經濟陷入流動偏好陷阱),所以凱恩斯主義被認為是財政主義。
2.現有十一種資產:
(1)通貨
(2)活期存款
(3)旅行支票
(4)其他支票存款
(5)小額定期存款
(6)大額定期存款
(7)隔夜回購協議
(8)定期回購協議
(9)個人所持有的貨幣市場共同基金
(10)機構持有的貨幣市場共同基金
(11)在證券,貨幣市場機構的存款
請劃分M1,M2,M3。(清華大學2003研)
答:根據貨幣的流動性劃分,貨幣劃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M1包括通貨、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其他支票存款;M2包括除M1和貨幣市場共同基金股份、貨幣市場存款賬戶(MMDAs)、儲蓄存款、小額定期存款;M3包括M2和其他。
根據以上劃分方法有:
M1:(1)、(2)、(3)、(4)
M2:(1)、(2)、(3)、(4)、(5)、(7)
M3:(1)、(2)、(3)、(4)、(5)、(6)、(7)、(8)、(9)、(10)、(11)
3.簡述貨幣的職能和貨幣需求的原因。(浙江大學2006研)
答:(1)貨幣的職能
貨幣具有以下四種傳統的職能:①交換媒介。交換媒介使得交易更加方便。沒有貨幣,人們就不得不進行物物交換;②價值貯藏。價值貯藏是指一種資產能長久地保持其價值。如果一種資產沒有貯藏價值,它將不能用作交換媒介;③核算單位。核算單位是指一種雙方同意的表示產品與勞務價格的衡量標準。如果所有的價格都用統一的衡量單位來表示,這就簡化了價值比較與購買決策;④延期支付的標準(支付手段)。作為一種延期支付的標準,是指貨幣充當用來清償債務或支付賦稅、租金、工資等的職能。相對而言,支付手段雖不是貨幣的基本職能,但隨著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貨幣在人們經濟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廣泛了,貨幣執行支付手段的職能也越來越普遍了。
(2)對貨幣需求的原因
根據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人們持有貨幣是基于以下三種動機:交易動機、預防性動機和投機性動機。其中,交易動機是指為了應付日常交易必須持有一部分貨幣,無論是廠商或家庭都如此。預防性動機是指為防止意外支出,必須有一部分貨幣,如為了應付事故、防止失業和對付疾病等意外事件,必須持有一部分貨幣。投機性動機是指為了遇到投資能獲得巨額利潤的有利時機,必須持有一部分貨幣用于投資,包括興建效益好的項目和購買獲利多的證券等。
4.簡述鮑莫爾—托賓交易性貨幣需求模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研)
答:鮑莫爾—托賓模型在20世紀50年代由經濟學家威廉·鮑莫爾和詹姆斯·托賓提出,是對凱恩斯交易動機的貨幣需求理論的發展。根據凱恩斯的理論,交易動機的貨幣需求只是收入的函數,而與利率無關。鮑莫爾和托賓通過分析發現,即使是交易動機的貨幣需求,也同樣是利率的函數,而且同樣是利率的減函數。
鮑莫爾—托賓模型分析持有貨幣的成本與收益。持有貨幣的收益是方便進行交易,成本是放棄把貨幣存在銀行里所得到的利息。它描述了個人對貨幣資產的需求,正向地取決于支出而反向地取決于利率。
到銀行提款的人所承擔的總成本是放棄的利息和去銀行的成本,即總成本=放棄的利息+去銀行的成本=iY/(2n)+n×tc,Y是一年中的實際支出,n是去銀行的次數,tc是每次去銀行的固定成本,i是利率。Y/(2n)表示持有的平均貨幣量。消費者持有貨幣的成本如圖16-1所示。
圖16-1 消費者持有貨幣的成本
持有貨幣的總成本是:總成本=放棄的利息+去銀行的成本=iY/(2n)+n×tc。
通過對n求總成本的最小化,可得到最優的交易次數,即有:
對應的,平均貨幣持有量為
其中,n*是最優交易次數。存貨理論分析表明,個人持有的實際余額存量與利率成反方向變動,但隨實際收入水平和交易成本的增加而增加。
由此可見,該模型認為,即使是交易性貨幣需求,也會對利率的變化作出敏感反應,而且相對于交易數值而言,貨幣的交易性需求也呈現出規模經濟的性質。
5.簡述貨幣需求理論。(浙江大學2012、2007研)
答:西方貨幣需求理論沿著貨幣持有動機和貨幣需求決定因素這一脈絡,經歷了古典的貨幣數量論、凱恩斯學派貨幣需求理論和貨幣學派貨幣需求理論的主流沿革。
(1)古典的貨幣數量論
貨幣數量理論提供了一個對于貨幣、價格和產出之間關系的簡單的組織方式:MV=PY。
這就是著名的數量方程,它將價格水平和產出水平與貨幣存量聯系起來。當貨幣的收入流通速度V與產出水平Y兩者固定不變時,這一數量方程就成為古典的貨幣數量理論。由于經濟處于充分就業狀態,所以,實際產出應該被當作是固定不變的,而流通速度則被假定其不發生很大變化。如果Y和V都是固定不變的,則價格水平和貨幣存量按比例變化。因此,古典的貨幣數量理論就是一個通貨膨脹的理論。
古典的貨幣數量理論是價格水平與貨幣存量成比例變化的命題:P=MV/Y。
如果V是常量,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就會引起名義GDP,即P×Y成比例地變化。由古典學派的(垂直的)供給函數可知:V是被固定的,而貨幣數量的變化就會轉化為物價總水平P的變動。
(2)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
凱恩斯將人們保持貨幣的動機分為交易動機、預防性動機和投機性動機這三類,其中交易動機的貨幣需求指使用貨幣進行日常支付所引起的貨幣需求,主要由收入決定,是收入的函數。所謂預防性動機的貨幣需求則是指人們為了應付緊急情況而持有一定數量的貨幣,這一貨幣需求的大小也主要由收入的多少決定。可把這兩種貨幣需求函數合二為一以M1=L1(Y)表示,其中M1表示為滿足交易動機和預防動機而持有的貨幣量,Y表示收入水平。投機性動機的貨幣需求是當前利率水平的減函數。若以M2表示滿足投機動機而持有的貨幣量,i表示市場利率,就有M2=L2(i)。
所以,貨幣需求函數總公式為:M=M1+M2=L1(Y)+L2(i)。
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在分析方法上對傳統貨幣理論的突破,主要表現在它把貨幣總需求劃分為出于各種動機的貨幣需求。
(3)弗里德曼的現代貨幣數量理論
弗里德曼認為,與消費者對商品的選擇一樣,人們對貨幣的需求同樣受這三類因素的影響:收入財富的變化;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持有貨幣給人們帶來的效用。據此,弗里德曼列出個人財富持有者的貨幣需求函數:
其中,M/P表示實際貨幣需求,Y表示實際收入,W表示非人力資本收入與恒久性收入的比例,rm表示預期貨幣名義報酬率,rb表示預期債券名義報酬率,re表示預期股票名義報酬率,表示預期價格變動率,u表示其他變量。
弗里德曼認為,貨幣需求函數最主要的特點是該函數的穩定性,其動向是可以預測的。明確貨幣需求函數的穩定性,對分析整個經濟社會中的其他重要因素意義重大。這是由于其他重要因素,如貨幣收入或價格水平都是貨幣需求函數和貨幣供給函數相互作用的結果。論證并強調貨幣需求函數具有穩定性,其目的在于說明貨幣對總體經濟的影響主要來自貨幣供給方面。因此,穩定的貨幣需求函數成為貨幣學派理論及收入政策的理論基礎和分析依據。
三、論述題
1.請回答下面有關貨幣與經濟運行的問題。
關于經濟周期的經驗研究發現真實產出與基礎貨幣、真實產出與M1之間存在正相關,而真實產出與一般價格水平之間存在負相關。
(1)在價格信息完全條件下,如何從內生貨幣的角度解釋宏觀經濟周期波動中貨幣量和真實產出、一般價格水平和真實產出的關系?
(2)在價格信息不完全條件下市場出清模型中,未預期到的央行貨幣擴張是如何影響實際利率、產出、工作和投資的?(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2015研)
答:(1)在價格信息完全的條件下,根據最優現金管理模型可知實際貨幣余額需求L(Y,i)是真實產出的增函數,貨幣市場均衡條件為M/P=L(Y,i),將貨幣作為內生變量看待并將上式變形可得:M=P·L(Y,i)。即:名義貨幣量=物價水平×實際貨幣需求量。
根據上式可解釋宏觀經濟周期波動中貨幣量和真實產出、一般價格水平和真實產出的關系如下:
①宏觀經濟周期波動中貨幣量和真實產出的關系
由上述貨幣內生決定方程可知,貨幣量與真實產出是正相關的,即名義貨幣量是順周期的。當經濟繁榮時,產出增加導致實際貨幣需求量的上升,央行為了維持價格穩定,不得不增加名義貨幣供給量,最終導致均衡貨幣量上升;反之,在經濟蕭條時期,產出下降導致貨幣需求量下降,在維持物價穩定的壓力下央行將減少名義貨幣供給量,從而使均衡貨幣量下降。
②一般價格水平和真實產出的關系
由上述貨幣內生決定方程可知,在央行不變動名義貨幣供給量的情況下,真實產出與一般價格水平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在經濟繁榮時期,真實產出上升導致實際貨幣需求上升,在名義貨幣量不變的情況下將導致貨幣量供小于求,于是一般價格水平下降;反之,在經濟蕭條時期,真實產出下降導致實際貨幣需求下降,在名義貨幣量不變的情況下將導致貨幣量供大于求,于是一般價格水平上升。
(2)價格信息不完全意味著未預期到的央行貨幣擴張首先影響到一般價格水平,經濟當事人得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看清楚這種變化不是相對價格變化而是一般價格水平變化,在短期內未預期到的貨幣擴張的確能夠影響產出。但是理性預期的經濟當事人能夠利用有關貨幣政策規則的知識,在長期將對價格的預期修正至正確水平,糾正錯誤的產量決策,使社會總產量恢復到充分就業時的產出水平。其基本模型可以概括為下式:
Y=Y(_)+α(P-Pe)
式中,Y為產出水平,Y(_)為自然產出水平,P為價格水平,Pe為預期價格水平。參數α表明產出對未來預期價格水平變動作出的反應有多大。
下面根據該模型結合圖形分析未預期到的央行貨幣擴張的影響。
圖16-2 未預期到的貨幣擴張政策的效果
如圖16-2所示,經濟起初在A點處運行,該點是總需求曲線AD0,短期總供給曲線SRAS0和長期總供給曲線LRAS三條線的交點。在A點,價格水平P0被完全預見到,產出和就業在其長期均衡的水平上,市場處于出清狀態。假設央行實行未預期到的貨幣擴張政策,LM曲線向右移動,利率下降,投資擴張,總需求上升,在圖16-2中表現為總需求曲線向右移動至AD1,均衡產出和均衡價格水平分別上升至y1和P1。此時,由于經濟過熱,需求旺盛將帶來經濟繁榮,工作機會增加,失業率也隨之下降。但是,在長期,預期的價格水平將會上升到現實水平,導致總供給曲線向右移動。隨著預期價格水平由P0調整至P2,均衡產出也將回落至自然產出水平,但是價格比原來高得多了。
2.凱恩斯和弗里德曼都發現了貨幣流通速度的順周期規律:經濟進入繁榮期,貨幣流通速度高;經濟衰退時,貨幣流通速度低,請用理性經濟人的理論來解釋這一現象。(清華大學2010、2005研)
答:從各國的統計數據中大致可以看出貨幣流通速度往往是順周期變動的,這一現象和凱恩斯主義的觀點是相吻合的。按照凱恩斯主義的觀點,貨幣需求和利率是成反向變動的,而利率的變動往往又是順周期的,也就是說利率在經濟繁榮時上升,衰退時下降,受此影響,貨幣需求在繁榮時期會趨于下降,在衰退時期會趨于上升。而根據交易方程式,貨幣需求又是和貨幣流通速度成反向關系的,因此貨幣流通速度會表現出順周期變動的特征。
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理論也對貨幣流通速度的順周期波動提供合理的解釋。他的解釋是這樣的:由于貨幣的需求是由永久性收入決定的,而在繁榮時期,永久性收入的增長相對慢于現期收入的增長,因而貨幣需求的增長相對慢于國民收入的增長,貨幣流通速度也就上升或加快上升;在衰退時期,永久性收入的下降慢于現期收入的下降,因而貨幣需求的下降也相對慢于國民收入的下降,貨幣流通速度就下降或增長放慢。這樣,貨幣流通速度就表現出順周期的特征。
由以上分析可知,凱恩斯主義和貨幣主義都認為貨幣流通速度是順周期變動的。但是從長期資料來看,貨幣流通速度穩定的觀點受到一定的挑戰。實際情況表明,將貨幣流通速度視為一個隨時間緩慢變化的量是缺乏依據的,將它視為一個常數更加是不科學的。特別是在一個經濟高速發展或劇烈波動的時期,貨幣流通速度會有較大的波動。由此看來,像費雪那樣將貨幣流通速度看成是一個由制度因素決定的外生變量,并據以估計貨幣需求的方法是不正確的,必須將貨幣流通速度視為人們行為的結果。也就是說,必須用人們的貨幣需求來解釋貨幣流通速度,而不是用貨幣流通速度來解釋貨幣需求。
- 高而基考研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分冊(專碩版)
- 陳憲《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第4版)課后習題詳解
- 2020年現代漢語考點歸納及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馮慶華《漢英翻譯基礎教程》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樂黛云《比較文學簡明教程》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2018年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天津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359日語翻譯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朱新蓉《金融市場學》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5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試題歸類解析及知識點清單·邏輯分冊
- 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711基礎英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國際關系學院英語語言文學841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綜合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簡史》筆記和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新修訂本)
- 劉瑞《國民經濟管理學概論》課后習題詳解(第2版)
- 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科學學院432統計學[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含復試)匯編
- 朱瀅《實驗心理學》(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