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振瀛《民法》(第7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3474字
- 2021-05-21 18:03:34
第十三章 共 有
13.1 復習筆記
【知識框架】

【重點難點歸納】
一、共有的概念與特征
1.共有的概念
共有,又稱共同所有權,是兩個以上的人對同一物享有所有權。
2.共有的法律特征
(1)共有的主體不是單一的,而是兩個以上的人。
(2)共有的客體是特定的獨立物。
(3)共有人對共有物或者按照各自的份額、或者平等地享有權利。
3.共有關系產生的原因
(1)基于法律直接規定。
(2)依合同約定。
二、按份共有
1.按份共有的概念與特征
按份共有,又稱分別共有,是指兩個以上的人對同一項不動產或者動產按照份額享有所有權。
按份共有的特征為:
(1)各個共有人對于共有物按照份額享有所有權。
(2)各個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額對共有物分享權利、分擔義務。
(3)各個共有人雖然擁有一定的份額,但共有人的權利并不僅限于共有物的某一部分上,而是及于共有物的全部。
2.按份共有的內部關系
(1)共有物的占有、使用、收益
各共有人依其份額對共有物進行占有、使用、收益,這種權利的行使及于共有物的全部。各共有人應當在其份額的范圍內行使權利,否則,就是對其他共有人合法權益的侵害,其他共有人可要求侵害人承擔民事責任。
(2)共有物的處分
①按份共有人對其享有份額的處分
a.共有人對其份額只能進行法律上的處分,即將其份額分出或者轉讓。若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按份共有人可以隨時請求分割其份額。
b.按份共有人轉讓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份額時,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的權利。
c.共有人在不損害社會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條件下,可以拋棄其應有份額,這是共有人行使其處分權的一種表現。
②按份共有人對共有物的處分
按份共有人的處分權還包括對共有物的處分,包括事實上的處分和法律上的處分。
a.處分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以及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作重大修繕的,應當經占份額2/3以上的按份共有人的同意。但是共有人之間另有約定的除外。
b.某一共有人或者某部分共有人未得到全體共有人或者擁有共有份額2/3以上的共有人的同意,擅自處分共有物的,對其他共有人構成侵權行為。如果是事實上的處分,則對其他共有人負侵權責任;如果是法律上的處分,對其他共有人不產生法律效力。但對于第三人來說,該行為屬于效力未定的行為;如果轉讓的共有物是動產,第三人在取得該動產時出于善意,可按善意取得處理。
(3)共有物的管理及費用負擔
①共有物的管理
除了共有人之間有特別約定外,對共有物的管理,應由全體共有人共同進行。但有兩項例外:
a.保存行為。保存行為往往帶來利益并且是比較急迫情況下的行為,所以共有人可以單獨進行。
b.改良行為。改良行為不能完全由共有人單獨進行,如其構成《物權法》第97條的“重大修繕”,則需經占份額2/3以上的共有人同意方可進行。
②共有物的費用負擔
對共有物的管理費用以及其他負擔,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份共有人按照其份額負擔。如果某一共有人支付上述費用超過其份額所應負擔的部分,有權請求其他共有人按其份額償還所應負擔的部分。
(4)共有人之間的物上請求權
共有人之間應相互尊重他人份額。如果其他共有人否認共有人的份額時,則共有人可以以該共有人為被告,提起確認其份額的訴訟。如果其他共有人妨害共有權行使的時候,共有人也可以行使物上請求權。
3.按份共有的外部關系
(1)共有人對于第三人的權利
①因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產生的債權,共有人享有連帶債權,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第三人知道共有人不具有連帶債權關系的除外。
②共有人對外行使了連帶債權之后,在共有人內部關系上,除共有人另有約定外,按份共有人按照份額享有債權,行使了債權的按份共有人應當向其他共有人償還以其各自的份額應當享有的部分。
(2)共有人對于第三人的義務
①因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產生的債務,共有人承擔連帶債務,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第三人知道共有人不具有連帶債務關系的除外。
②共有人對外承擔了連帶債務之后,在共有人內部關系上,除共有人另有約定外,按份共有人按照份額承擔債務,償還債務超過自己應當承擔份額的按份共有人,有權向其他共有人追償。
4.共有物的分割
(1)共有物的請求分割
①共有人約定不得分割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以維持共有關系的,應當按照約定,但共有人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的,可以請求分割。
②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份共有人可以隨時請求分割。因分割對其他共有人造成損害的,應當給予賠償。
(2)分割方式
共有人可以協商確定分割方式。達不成協議的,共有物的分割依以下方式:
①實物分割。如果共有物為可分物,分割后無損于財產的價值,這時可以按各共有人的份額對實物進行分割,使各共有人分得其應有部分。
②變價分割。共有物如為不可分物,即不能進行實物分割。如果實物分割會減損財產的價值,或者雖然共有物為可分物,但共有人都不愿取得共有物,可以把共有物予以出賣,各共有人依各自的份額取得共有物的價款。
③作價補償。如果共有人中有一人或者數人愿取得共有物,可以把共有物作價,除其應得部分外,按份額補償其他共有人,從而取得全部共有物的所有權。
共有人分割所得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有瑕疵的,其他共有人應當分擔損失。
三、共同共有
1.共同共有的概念與特征
共同共有是指兩個以上的人基于共同關系,共同享有一物的所有權。其特征為:
(1)共同共有根據共同關系產生,必須以共同關系的存在為前提;
(2)共同共有沒有共有份額;
(3)共同共有的共有人平等地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
2.共同共有的內外部關系
(1)共同共有人的權利,及于共有物的全部。共有人按照約定管理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各共有人都有管理的權利和義務。
(2)處分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以及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作重大修繕的,應當經全體共同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間另有約定的除外。
(3)共同共有人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對于共有物的管理費用及其他費用的負擔,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共同共有人共同負擔。
(4)因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產生的債權債務,在對外關系上,共有人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第三人知道共有人不具有連帶債權債務關系的除外;在共有人內部關系上,除共有人另有約定外,共同共有人共同享有債權、承擔債務。
(5)共同共有在共同關系存續中,各共有人不得請求分割共有物。
3.共同共有的類型
(1)夫妻共有財產
①夫妻共有財產的內容
夫妻共同共有的財產,包括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各自的合法收入(如工資、獎金、稿酬)和共同勞動收入,以及各自因繼承或者接受贈與取得的財產等,但是遺囑或者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者妻一方所有的除外。
②夫妻共有財產的歸屬
a.夫妻雙方經過協商,可以約定以其他方式確定夫妻間的財產歸屬。只要夫妻雙方的這種約定不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就應當依這種約定來確定夫妻間的財產歸屬。
b.夫妻的婚前財產,是夫妻各自所有的財產,不屬于夫妻共有財產。但是婚前財產在婚后經過長期共同使用,財產已經在質和量上發生很大的變化,就應當根據具體情況,將財產的全部或者部分視為夫妻共同財產。
c.對于婚前財產在婚后如果用共有財產進行重大修繕,通過修繕新增加的價值部分,應認定為夫妻共有財產。
③夫妻共有財產的管理與處分
a.夫妻雙方對于夫妻共有財產,有平等地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尤其是對共有財產的處分,應當經過協商,取得一致意見后進行。
b.夫妻一方在處分共有財產時,另一方明知其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事后不得以自己未親自參加處分為由而否認處分的法律后果。
(2)家庭共有財產
家庭共有財產就是家庭成員在家庭共同生活關系存續期間共同創造、共同所得的財產。
家庭共有財產屬于家庭成員共同所有,每個家庭成員對于家庭共有財產都享有平等的權利。對于家庭共有財產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應當由全體家庭成員協商一致進行,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3)共同繼承的財產
這是指在繼承開始以后,遺產分割以前,兩個以上的繼承人對之享有繼承權的遺產。在分割遺產時,共同繼承人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原則確定各自的份額或者按遺囑確定各自的份額。
(4)合伙財產
合伙財產的共有狀態是共同共有。其原因是:合伙財產權是基于合伙關系而產生的,認定合伙財產的性質為共同共有,有利于維護合伙關系和合伙的主體地位,并可以充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
四、準共有
準共有,是指兩個以上的人共同享有所有權以外的財產權。
我國物權法規定,兩個以上單位、個人共同享有用益物權、擔保物權的,參照共有規則來處理。
所有權以外的財產權在形成準共有時,究竟應當適用按份共有,還是共同共有的規定,應當視具體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