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行為主義

課后習題和詳解

1.試述行為主義產生的根源。

答:(1)社會背景

20世紀初葉美國資本主義已進入新的壟斷階段,要求充分利用人的全部潛力來提高生產效率,穩定地維持社會秩序。這就要了解人的行為規律并據此預測和控制人的行為;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前夕,行為主義為社會革新者提供了能夠合理地、有效地管理社會的科學工具。

(2)哲學背景

機械唯物主義;

實證主義;

實用主義和新實在論。

(3)自然科學背景

l9世紀70年代,俄國“生理學之父”謝切諾夫根據新的反射圖式提出把心理學改造成為客觀科學的綱領;

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學說認為,人和動物的心理活動,都是在無條件反射基礎上形成的條件反射;

俄國生理學家別赫切列夫提出客觀心理學思想,不僅把心理理解為主觀的東西,而且還要理解為客觀的東西,理解為腦的物質過程。

(4)心理學背景

動物心理學;

機能主義心理學;

意識心理學。

2.為什么說行為主義是最徹底的機能主義?

答:行為主義是最徹底的機能主義在于行為主義是機能主義心理學發展的必然結果。

(1)華生作為機能主義心理學集大成者安吉爾的學生,深受機能主義心理學的影響。機能主義心理學把人的心理、意識作為適應環境的工具,也就抹煞了人在意識指導下的行為與動物本能行為之間的本質差異,把人的行為等同于動物的行為,為華生提出行為主義原則做了必要的理論準備。

(2)華生的行為主義正是把機能主義心理學合乎邏輯地推向極端,剔除掉原來殘余的思辨遺跡,把機能主義順利地過渡到行為主義。正如華生本人指出:“行為主義是唯一徹底而合乎邏輯的機能主義。”其實安吉爾在1910年就已預見到,就像靈魂這個詞從心理學中消失一樣,意識這個詞也很可能從心理學中消失。而后安吉爾更加明確地認為,如果取消意識范疇的存在,而代之以客觀地描述動物和人的行為,這將對心理學是十分有益的。

所以,華生宣布取消意識,反對內省,并不是對機能主義方向的背叛,而是這種方向發展的必然結果。只是在反對構造主義心理學上,行為主義比機能主義做得更加徹底。

3.試析華生行為主義的理論體系。

答:(1)誕生

華生于1913年在《心理學評論》雜志上發表了題為《行為主義者心目中的心理學》一文,正式宣告行為主義的誕生。

他明確指出,心理學的理論目標在于預測和控制行為。華生行為主義又稱為“刺激——反應心理學”(即S—R心理學),他反對傳統意識心理學把意識作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把內省法作為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主張心理學應該用自然科學的客觀方法研究行為。

(2)性質和對象

心理學的性質

華生堅持心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

心理學的對象

反對研究主觀的心理或意識,把觀察到的客觀行為作為研究對象。

華生指出:行為是有機體用以適應環境的反應系統,其構成單位總是刺激(S)與反應(R)的聯結。刺激是指引起有機體行為的外部和內部的變化,而反應則是指構成行為最基本成分的肌肉收縮和腺體分泌。

華生把反應分為四類:

a.外顯的習慣反應,如開鎖、打網球等;

b.內隱的習慣反應,如條件反射所引起的腺體分泌、思維活動等;

c.外顯的遺傳反應,包括人類可觀察的本能和情緒反應,如眨眼;

d.內隱的遺傳反應,如內分泌腺的全部分泌系統、循環系統內的變化等。

華生從嚴格的決定論出發,認為一定的刺激必然引起一定的反應;而一定的反應也必然來自一定的刺激。他強調心理學研究行為的任務就在于查明刺激與反應之問的規律性的關系,從而預測和控制人的行為。

(3)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觀察法;

條件反射法;

言語報告法;

測驗法。

4.簡述霍爾特、魏斯、亨特、拉什利、郭任遠的行為主義理論觀點。

答:(1)霍爾

主要觀點:

堅持心理學應當研究行為,并主張中樞神經系統只有傳遞功能而沒有任何加工作用的外周論。霍爾特的這一觀點,為行為主義在心理與神經系統的關系問題上提供了哲學依據。

認為遺傳對人類行為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并不重要,人的行為模式是通過兩條途徑發展起來的,基本途徑是學習,其次則是通過成年時代對童年時行為模式的保持。

(2)魏斯

主要觀點:

主張心理學是一門嚴格的自然科學,堅持排斥意識和內省法,力圖把意識、人格都分解為物理、化學等要素,還原為電子和質子的運動。

強調行為的生物要素,然而又不能回避人的行為具有社會性的事實。于是魏斯主張,人是這兩種力量的產物,并且創造了“生物一社會的”一詞去說明人類行為的特點。

(3)亨特

主要觀點:

認為,心理學已走上客觀地研究人類行為的道路。他主張心理學應當努力地描述和解釋、預測和控制有機體對外在的主要是社會環境的外顯行為,他排斥意識和反對內省。

以其對動物和兒童的延遲反應的實驗研究而著名。傳統的解釋是被試的反應不是由當前的刺激所引起的,而是由光亮的意象這種觀念的東西所引起的。而亨特認為這是因為動物和兒童能夠保持亮光熄滅前的身體姿勢,身體姿勢產生了動覺,成了這種反應的信號。這樣一來,傳統心理學中的心理狀態,也就消解在包括語言動作在內的身體動作狀態之中而不復存在。

(4)拉什利

主要觀點:

打著反對主觀主義的旗幟,堅持其師承的行為主義立場。

a.他認為心理學不應該研究意識,因為意識是不可被經驗到的。由此,他把行為分為意識行為和無意識行為兩種,并認為它們只是程度上的差異而無質的區別。

b.他還認為,語言反應和身體的其他反應也無性質上的區別,只不過是一引起肌肉群的收縮而已。

c.他也反對內省法,把內省理解為通過內部感官對自己身體內部的變化所進行的觀察。

通過對白鼠及其他動物腦切除的實驗,提出大腦皮層功能活動的兩條原則:

a.整體活動原則

即切除大腦皮層對學習效率影響的大小以切除分量的多少為轉移。切除的分量愈多,影響愈大。而且所受影響的大小還以所學活動的復雜程度而異,活動愈復雜,受影響愈大,但與切除的部位無關。

b.均勢原則(或等功原則)

即大腦皮層的一定部位,從其對任務的功效來說,本質上是與另一部位相等的。因此,切除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對動物的學習效率并不發生不同的影響。

(5)郭任遠

主要觀點:

認為心理學是研究有機體全部行為的科學,其目的在于考察有機體行為原理中的種種決定和統御行為的規律。

他反對內省法而提倡實驗法;他否認心理學中關于意識概念的說明,并提出意識是行為之一部分的觀點;他贊成華生關于大聲的思維是語言,無聲的語言是思想的看法;他也主張心理學應被抬進自然科學之門,并完全用嚴格的科學方法來研究它。

以“胚胎行為”實驗研究而著名。

通過小雞胚胎的實驗觀察,得出不同于華生行為主義的結論:

a.簡單的反射是沒有的;

b.行為只有整體的模式;

c.行為復雜而多變化,不能釋以反射孤的概念,因此他也背叛了華生的行為主義的研究范式。

5.如何認識行為主義的貢獻與局限? 

答:(1)主要貢獻:

客觀心理學的建立

華生的行為主義使心理學由主觀范式轉向客觀范式

心理學領域的拓展

行為主義一直致力于心理學的基礎研究,拓展了心理學的研究領域。

a.動物心理學和行為主義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b.華生在兒童心理學客觀化方面——方法和術語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c.行為主義對實驗心理學與學習心理學的貢獻是巨大的。

心理學應用的深化

a.行為主義注重吸收自然科學的成果,強調預測和控制人的行為,提倡心理學要面向實際生活,促進了心理學的廣泛應用。歷史的發展也證明:行為主義已經使某些早已脫離它的本源實驗心理學的心理學分支,如廣告心理學、法律心理學和心理病理學等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b.華生不僅倡導心理學的應用,而且身體力行。華生離開大學教學生涯后,做了大量的心理學普及工作,竭盡全力地將行為主義原理應用于商業和工業,使行為主義在美國得到了普遍認可。

(2)局限性:

生物主義

華生把心理學看成一門自然科學,將人和動物看成是相同的或相似的自然實體,忽視人是社會歷史的存在物,只看到了人與動物的連續性,抹殺人與動物的本質差別。

客觀主義

行為主義提倡以客觀的方法代替主觀的內省法,是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的。但是行為主義貶低作為主體的人在心理和行為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客觀行為和客觀方法視為心理學惟一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這種以行為等同或取代意識的觀點,實質上就是肯定客觀、否定主觀,必然陷入“無心理內容的心理學”或“無頭腦的心理學”的客觀主義的境地。

機械主義

華生行為主義堅持環境決定論的觀點,把行為歸結為S—R的簡單模式,千方百計地把人描繪成為一種消極被動而毫無主觀能動作用的機械結構,其結果必然又陷入機械主義的境地。

還原論

在華生看來,人的“心理”最終可還原為肌肉收縮或腺體分泌,他把社會的東西還原為生物的東西,再把生物的東西還原為物理、化學的東西,抹殺了精神與物質、社會與自然的本質差別,陷入還原論的困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兴县| 武定县| 西平县| 电白县| 固安县| 卢氏县| 阳信县| 莱西市| 周口市| 兴业县| 肥东县| 莆田市| 九龙城区| 克拉玛依市| 中阳县| 永平县| 大方县| 泰来县| 安仁县| 沙坪坝区| 吉隆县| 铜鼓县| 田林县| 屯门区| 石阡县| 江源县| 花垣县| 常山县| 读书| 哈巴河县| 阳江市| 祁阳县| 集贤县| 年辖:市辖区| 德兴市| 白山市| 杂多县| 鱼台县| 察哈| 健康| 南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