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保軍《新聞理論教程》(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視頻講解]
- 圣才電子書主編
- 3294字
- 2021-04-23 17:16:05
第一章 新聞活動的本質與演變
1.1 復習筆記
【知識框架】

【重點難點歸納】
一、新聞活動的產生
1.傳播的概念
(1)楊保軍(本書)的觀點
傳播,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精神交往活動,交往的基本內容包括信息、觀念和情感。簡言之,傳播是人與人之間進行的信息交流與分享活動,這里的人不單是個人,也可能是由個人組成的群體或團體,這里的“信息”是廣義的,包含所有的精神產物。
(2)施拉姆的觀點
在《傳播是怎樣運行的》中,施拉姆指出:當我們從事傳播的時候,也就是在試圖與其他人共享信息——某個觀點或某個態度。
(3)郭慶光的觀點
在《傳播學教程》中,郭慶光指出:“所謂傳播,即社會信息的傳遞或社會信息系統的運行”。
(4)張國良的觀點
在《傳播學原理》中,張國良指出:“所謂‘傳播’,即傳受信息的行為(或過程)?!?/p>
2.新聞傳播
(1)定義
新聞傳播,是指傳播新聞的活動,也是傳收新聞的活動;傳收新聞的活動,也是新聞活動的核心內容。
(2)新聞傳播的特點
①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信息交流活動,是一種社會性的活動。
②是傳播者與收受者之間雙重主體的互動性活動,即由傳播新聞的人和收受新聞的人共同完成的活動,也是對新聞信息的共享或分享活動。
③是一種關于真實信息、新鮮信息的傳受活動。
④是一種及時的、公開的傳播。
3.傳播與新聞傳播的關系
(1)新聞傳播是傳播的一種
傳播包含著新聞傳播,傳播是一般,新聞傳播是特殊,二者不能完全等同。傳播學研究的對象是人類的所有傳播活動,但新聞學只重點研究人類的新聞傳播現象、新聞傳播活動。
(2)新聞傳播遵循傳播的一般規律
由于新聞傳播是傳播的一部分,因此,新聞傳播遵循傳播的一般規律,傳播學的一些概念、范疇、原理、規律等,能夠運用到新聞學中。但新聞學有自己一整套特殊的概念、范疇、原理,有自己特殊的學科話語方式和學科體系。
(3)二者研究方法統一,但有所不同
①傳播學,以定量分析作為基本方法,同時,傳播學的一些學派也采用思辨的、定性的方法。
②新聞學,運用的主要是定性描述,但在傳播學的影響下,也在采用實證的、定量的研究方法。
4.新聞傳播活動的起源
(1)人類傳播與人類社會同生
人類傳播活動與人類是共生的,不存在誰先誰后的問題,是一種互生互動性的歷史關系。傳播是生命的需要,是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存在。
(2)新聞傳播與傳播同步
新聞傳播與一般的信息傳播共生同步,但不同于一般的信息傳播,它孕育在一般傳播之中,卻始終具有自己的個性特征。新聞傳播的發生、成形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具體如表1-1所示。
表1-1 新聞傳播從發生到成形的過程

5.新聞傳播發生的根據
(1)人類的感覺器官與心理機能是新聞傳播產生的自然基礎。
(2)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客觀需要是新聞傳播產生的根本動力。
(3)信息交往需要是人類新聞傳播現象產生的直接原因。
二、新聞活動的本質
1.新聞活動是一種認識活動
(1)新聞活動的含義
①從廣義上看,與新聞有關的一切人類活動,都稱為新聞活動。與新聞有關,是指與新聞的傳送和收受有關的活動。
②從狹義上看,人們只是把新聞傳送與收受活動稱為新聞活動,人們甚至只是把職業新聞工作者的職業傳播活動稱為新聞活動。
(2)新聞活動是一種認識活動
①從人類的整體層面上觀察,新聞活動本質上屬于人類認識事實世界的活動,是人類對客觀世界眾多精神把握方式中的一種。
②對周圍環境的及時認知和把握,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需要。這使得新聞認識具有了永恒的客觀基礎和根本動力,也使新聞認識成為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基本方式,成為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組成部分,使新聞認識具有了特殊的價值和意義。
③新聞認識活動具有自己特殊的內容和方式,新聞認識內容的突出特點就是它的事實性和新鮮性,新聞認識形式上的突出特點就是它的及時性和公開性。
④作為一種社會認識活動,新聞認識從一開始就是以實用性為主的認識活動,它始終追求認識的生活意義和實踐價值,追求對日常生活的效用性和參考性,具有強烈的主體目的性和選擇性。
⑤作為一種社會認識活動的性質決定了新聞活動的基本規律和基本精神。這是新聞認識必須遵循認識活動的一般規律,抓住新聞認識的特點,以求真、求實為基本目的。
⑥作為一種社會認識活動,新聞活動在總體上必然受到整個社會發展水平的限制,受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等方面的規范和約束。
2.新聞活動是一種信息交流活動
(1)無論何種層次、何種具體方式的新聞活動,首先都是一種直接的或間接的信息交流活動。新聞活動是人與人之間以新聞信息為內容的交往互動過程。
(2)作為信息交流活動的一種,新聞活動首先是人們之間的一種社會交往活動。作為信息交流活動的新聞活動,信息交流的主要內容就是人們社會生活的內容。
(3)作為信息交流活動的新聞活動,本質上是人們之間分享生存發展所必需的新聞信息的社會活動。
3.新聞活動是一種精神(文化)交往活動
(1)新聞活動是人類認識生存發展環境的手段,是人類之間實現信息交流的手段,是人類用來建構共同精神家園的手段,是人類用來建立精神關系、實現精神交往、實現文化共享的手段。
(2)通過新聞活動,可以管窺到一個時代、一個社會的整體精神交往、文化生活水平。
(3)新聞活動展現的不僅是職業化的新聞活動者的精神面貌,也展現著一個時代、一個社會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景象。新聞活動有其自身的精神定位與精神追求。求實為本的科學精神,正義至上的人文精神,和諧為美的自由精神,是新聞精神的基本內涵。
(4)處于傳播狀態的新聞,是人們進行精神交往、文化交流的中介。
(5)新聞活動建立的不僅是信息交流之網,更重要的是它為社會建立一個精神交流之網、文化交流之網。從精神(文化)交往層面上看,新聞活動已經成為精神(文化)交往的一種手段和方式。
4.新聞活動是具有多元功能的信息活動
(1)在現實社會中,新聞活動往往難以成為獨立性很強的社會活動,反倒容易成為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的中介,成為其他基礎性或根本性社會活動的手段或工具。
(2)新聞活動是實現政治目的、經濟目的或其他目的的活動,成為各種意識形態的工具。并不存在純粹的新聞活動。新聞活動也像其他任何一種社會活動一樣,總是與自身之外的環境交融在一起,共同塑造著自身的活動性質和特征。
三、新聞傳播的歷史演變
1.前新聞業時代
(1)前口語傳播時代
這是指人類語言還未產生之遠古時代的傳播。語言產生前的信息傳播活動,大致只能依賴各種各樣最原始的體態語言、手勢語言等。
(2)口語傳播時代
這是指以口頭語言為標志的傳播時代。其特點有:強烈的互動性、反饋的快捷性、交流的即時性,而時空的有限性是其最大的局限性。
(3)文字傳播時代
這是指人類利用書面文字開始新聞傳播的時代,即手抄新聞時代,它以印刷新聞傳播時代的開始為下限。
2.新聞業時代
(1)印刷傳播時代
印刷時代的到來,以近代報刊的誕生為標志,真正大眾化的印刷新聞時代,始于19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商業報紙時期。至今,新聞傳播的印刷時代仍未結束,還在與電子媒介一起演變。
(2)電子傳播時代
其內涵非常豐富,主要是指以廣播和電視為主體的電子傳播。電子傳播時代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收受信息的諸多智力限制,使新聞傳播進一步成為真正的大眾化傳播,也使新聞傳播真正成為一種全球化的傳播、無邊界的傳播。
(3)網絡傳播時代
網絡媒介已經改變了傳統的新聞傳播格局,正在以它高度的綜合性、充分的交互性、方便性和快捷性,成為一種立體化的、高效的新聞傳播媒介。
3.后新聞業時代
“后”,既是一個時間概念,是指網絡新聞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的新聞業;又是一個揭示新聞業實質變革的概念,意在說明當網絡新聞、手機新聞、融合新聞等已成為常態新聞傳播現象時,人類新聞業、新聞活動開啟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時代,新聞傳收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景象。
(1)以網絡平臺為基礎的融合新聞時代的到來,是后新聞業時代開啟的重要標志。
(2)新聞傳收模式的諸多變革是后新聞業時代開啟的端倪。
(3)新聞“產消者”(prosumer)的出現是后新聞業時代開啟的主體標志。
(4)整合或融合、立體化符號系統形式傳播,特別是圖像化傳播的興盛,是后新聞業時代符號形式上的顯著標志。
綜上,以上三個新聞業時代及其具體的歷史演變過程、各個時代的相互關系,如圖1-1所示。
圖1-1 新聞活動的歷史演變
- 企業社會責任
- 水域生態學實驗指導
- 金融仿真綜合實訓
- 大學生實用口才訓練教程
- 無線網絡協作定位理論與技術
- 2020年青海公務員錄用考試專項教材:判斷推理【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重金屬鉻堆存場地土壤-地下水污染控制與修復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983經濟學基礎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有機化合物結構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 of Organic Compounds:英文
- 籃球:普通高?;@球選修課教材
- 市場營銷學(第五版)
- 重慶大學《建筑構造(下冊)》(第5版)筆記和典型題詳解
- 電路分析與仿真
- 2019年成人英語三級高分范文100篇【命題分析+答題攻略+強化訓練】
-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