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2 課后習題詳解

1.什么是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制度?有何特點?

答:(1)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制度,是指為實現環境保護法的目的和任務,依據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原則制定的,調整某一類或者某一方面環境保護社會關系的,具有重大意義和起主要作用的法律規范的統稱。

(2)環境保護法基本制度是環境保護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原則、具體制度和一般規范不同,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具體性。它是環境保護法基本原則的具體化,是貫徹實施環境保護法的制度保障,同時,也是環境保護法律關系主體必須遵循的行為規則。

系統性。它是由一系列調整特定環境保護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組成的。這些規范之間互相聯系、相互制約、密切配合,共同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有機整體。

特定性。它不像環境保護法基本原則那樣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即普遍適用于整個環境保護法領域,而是只適用于調整某一類或某一方面的環境保護社會關系。

2.什么是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有何意義?簡述規劃環評與建設項目環評的關系。

答:(1)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指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

(2)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是促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

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對規劃和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可以從源頭預防和減少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從而做到促進環境保護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協調。

是貫徹“預防為主”原則,預防因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

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在規劃審批之前和實施后以及在建設項目興建之前和建成投產后可能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進行預測和評估,提出相應的對策和措施,可以達到預防或減輕該規劃或者建設項目實施后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

是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

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有利于抑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的趨勢,緩解過剩行業矛盾的壓力,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

(3)我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定,環境影響評價的范圍包括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兩個方面。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又分為綜合性規劃和專項規劃。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報國務院批準。

建設項目是指按照固定資產投資方式進行的一切開發建設活動。包括國有經濟、城市集體經濟、聯營、股份制、外資、港澳臺投資、個體經濟和其他各種不同經濟類型的開發活動。按計劃管理體制,建設項目可分為基本建設、技術改造、房地產開發(含開發區建設、新區建設、老區改造)和其他共四個部分的工程和設施建設。

3.什么是“三同時”制度?它與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有何關系?

答:(1)建設對環境有影響的一切建設項目,必須依法執行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制度,簡稱“三同時”制度。

(2)“三同時”制度,是我國環境管理工作的一項創舉,是我國環境保護法規定的一項基本法律制度。它與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相輔相成互相包含。其目的是:根據“預防為主”的原則,落實建設活動對環境產生影響的防治措施,防止新污染源或者破壞源的產生;并根據“以新帶老”的原則,促進老污染源或者破壞源的治理,保證建設項目建成后,所排放的污染物符合規定的排放標準,或者不對周圍環境造成新的污染和破壞。

4.什么是征收排污費制度和征收生態環境補償費制度?有何意義?試述我國征收排污費制度的改革。

答:(1)征收排污費制度,是指有關征收排污費的對象、范圍、標準以及排污費的征收、使用、管理和罰則等規定的總稱。征收生態環境補償費制度,是指有關征收生態環境補償費的依據、對象、范圍、標準以及征收、使用、管理和罰則等一系列規定的總稱。

(2)征收排污費制度的意義包括:

利用經濟杠桿調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征收排污費直接關系排污者的經濟利益,影響排污單位企業職工的福利,因而能夠促使其加強經營管理,減少污染物排放量,促進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增加排污者治理污染的能力

實行排污收費制度,為治理污染開辟一條重要的資金渠道,增加治理污染的能力,提高治理污染的積極性,加快治理污染的速度。

促使排污者進行技術改造,開展綜合利用

如前所述,環境污染實質上是由于資源、能源的浪費造成的。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污染問題,就必須進行技術改造,改變落后的生產工藝和技術,淘汰、更新陳舊的設備,開展綜合利用,推行清潔生產,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

征收生態環境補償費的意義包括:

有利于實現社會的和諧

通過受益者對生態功能提供者的補償,協調“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上游地區和下游地區以及部門之間的補償,可以減緩環境不公,進而減輕社會不公,促進社會公平和群體均衡,從而促進構建和諧社會。

有利于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

實行該制度,可以使企業生產過程的外部不經濟性內部化,促使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技術水平,合理利用資源、能源,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

為恢復和治理生態環境破壞開辟了一條資金渠道

通過征收生態環境補償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資金緊張問題。它為建設和保護生態環境提供了一條新的資金渠道,增強了企業治理和恢復生態環境的能力。

有利于增強公眾的生態意識

通過實施生態補償制度,加強生態保護宣傳教育,努力提高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特別是提高各級領導決策者的生態保護意識,增強對生態保護和建設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使經濟社會同生態建設保護協調、可持續發展。

(3)我國在1978年的《環境保護工作匯報要點》中,首次提出排放污染物的收費制度。1979年頒布的《環境保護法(試行)》以法律形式確立了這一制度。到1981年底,全國除西藏、青海外,27個省、自治區也陸續開展了征收排污費的試點工作,其中有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布了《征收排污費試行辦法》。

在總結各地征收排污費試行工作的基礎上,國務院于1982年發布了《征收排  污費暫行辦法》,標志著我國排污收費制度的正式建立。之后多次頒布了各種關于征收排污費的辦法,加強管理與完善。另外,各種環境保護單行法也規定了這一制度,特別值得注意的是,1999年修訂的《海洋環境保護法》第11條和2000年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第14條只規定征收排污費;至于超標排污,則規定為違法行為,予以行政處罰。這是對我國排污收費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完善。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以及近年來一些環境保護單行法對排污收費制度的修改,加上財政管理體制發生變化,《征收排污費暫行辦法》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經濟發展和改善環境的需要。國務院于2003年發布了《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該《條例》對排污費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做了進一步的改革和完善,主要表現在:

征收內容的變革。由超標收費向排污收費轉變,由單一濃度收費向濃度總量相結合轉變,由單因子收費向多因子收費轉變。

擴大了征收對象。由對超標排污的企業事業單位收費到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收費。

規范了排污費的使用管理。排污費的征收、使用必須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征收的排污費一律上繳財政,排污費全部專項用于污染防治。

加大了對違法者的處罰,增強了執法的權威性和對違法者的震懾力。

5.什么是限期治理制度?有何意義?

答:(1)限期治理制度是指對污染嚴重的項目、行業、區域和位于特別保護區超標排污的污染源,由有關國家機關依法限定其在一定期限內,完成治理任務,達到治理目標的規定的總稱。

(2)限期治理制度的意義主要表現在:

可以推動污染單位積極治理污染

限期治理的對象一般是重點污染源和特別保護區內可能造成嚴重污染的污染源,其所排放的污染物在全國排放總量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把這些污染大戶作為重點實行限期治理,就可以有效地控制污染。

可以推動有關行業治理環境污染、破壞和改善區域環境質量

限期治理不僅針對重點項目,同時還包括對有關行業和特定區域、流域的限期治理,這樣,就可把行業環境管理和區域管理相結合,調動各部門、各行業和各地區的積極性,選擇布局不合理、污染和破壞嚴重、危害大、群眾反映強烈的項目,分期分批進行限期治理。

可以集中有限的資金解決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

由于限期治理項目技術比較成熟,管理抓得緊,建設周期一般也比較短,因而使限期治理取得明顯的效益,做到投資少、見效快、效益好。

有利于改善廠群關系和促進社會的安定團結

限期治理項目,一般是污染危害嚴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的環境問題。解決這些污染問題,可以改善廠群關系和促進社會的安定團結。

6.什么是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制度?有何意義?

答:(1)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制度,是指為了及時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由政府事先編制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預案,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啟動該應急預案以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等法律規定的總稱。

(2)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制度的意義主要表現在:

有利于預防突發環境事件的產生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制度,要求對突發環境事件隱患進行調查、登記,建立存在潛在性突發環境事件的企業檔案,加強管理,定期檢查,對安全措施不落實的企業單位責令其停產、整頓或者限期整改,消除不安全因素,從而做好源頭控制,防患于未然。

有利于提高處理、處置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

若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能迅速調取有關預案資料,指導應急監測和處理處置人員迅速、有序、高效地采取應急措施,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環境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环县| 綦江县| 鹤峰县| 禄丰县| 武平县| 景洪市| 石楼县| 江城| 泽库县| 大悟县| 塔城市| 香港| 辰溪县| 奇台县| 桐庐县| 文登市| 微山县| 丰城市| 铁岭市| 维西| 奈曼旗| 南开区| 绿春县| 长葛市| 吉林市| 曲水县| 诏安县| 藁城市| 冷水江市| 苏尼特左旗| 石家庄市| 九龙坡区| 喀喇沁旗| 玉屏| 全州县| 丹凤县| 安丘市| 临江市| 吴旗县| 金华市| 潞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