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jié) 比較文學的學科特征

1舉例說明比較文學學科身份的成立在于主體定位,而民族文學或國別文學學科身份的成立在于客體定位。

答:如果把比較文學與民族文學或國別文學作一次匯通性透視的話,可以給出這樣一個比較的理論表達式:比較文學學科身份的成立在于主體定位,這是比較文學的學科特征之一,而民族文學或國別文學學科身份的成立在于客體定位。

(1)民族文學與國別文學在學科身份上成立的客體定位

從對民族文學與國別文學在學科身份上成立的客體定位做一次闡釋,為簡便而準確地理解比較文學學科身份成立的主體定位鋪墊一方參照背景。民族文學是從一個民族共同的血緣觀念來成立其學科身份的,如漢族文學、藏族文學與烏克蘭族文學等,國別文學是從一個國家共同的政治地域觀念來成立其學科身份的,如中國文學、美國文學與前蘇聯(lián)文學等。

(2)文學研究包含研究主體與研究客體兩個方面

研究主體是指從事學術研究的學者,研究客體是指從事學術研究之學者所研究的對象,如中國文學、英國文學等與漢族文學、藏族文學等。文學研究之所以定位于民族文學或國別文學,完全是依憑該學科自身在歷史上客觀存在的時空條件而成立的。比如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中國文學這個概念應該屬于國別文學,較之于比較文學所不同的是,中國文學作為研究客體其所存在的時間與空間是該學科在國別文學身份上賴以成立且定位的客觀條件,其不以研究主體的介入而改變其學科身份。

(3)比較文學在學科身份上的成立恰恰是基于研究主體而定位的

因為比較文學研究者作為研究主體,他們所面對的研究客體不是這種一元的、純粹的民族文學,而是介于兩種民族文學之間或介于文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二元關系。這種二元關系是依據(jù)主體——研究者對兩種語言文學之間或文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匯通性比較研究而成立的,這種二元關系不可能在客觀上完全從屬于兩種語言文學之間的任何一方,也不可能在客觀上完全隸屬于文學與其他學科兩者之間的任何一方,因此主體的介入對雙方學理關系的追尋,有著重要的決定性意義。

2材料事實關系、美學價值關系、學科交叉關系。

答:比較文學的研究客體——關系,涵蓋三種不同的類型:材料事實關系、美學價值關系與學科交叉關系。這三種不同類型的學理關系是依憑學派理論的不同而劃定的。

(1)材料事實關系

材料事實關系是法國學派在影響研究的方法論上所倡導的。梵?第根認為“整個比較文學研究的目的,是在于計劃出‘經(jīng)過路線’,刻畫出有什么文學的東西被移到語言學的疆界之外這件事實”。法國學派在比較文學的具體研究中主張從文學影響的起點考證放送國的放送者,從文學接受的到達點考證接受國的接受者,然后從兩者之間的事實材料考證經(jīng)過路線,再從經(jīng)過路線追蹤傳遞者;總之兩種國別文學之間與兩種民族文學之間的影響與接受,這種二元關系必須由建基于文獻學與考據(jù)學之上的材料事實來證明。

(2)美學價值關系

美學價值關系是美國學派在平行研究的方法論上所倡導的。如果說法國學派重文獻與考據(jù),那么美國學派重理論與批評。美國學派把在歷史上沒有材料事實關系的兩種國別文學或兩種民族文學看視為人類審美文化的有機整體,在這個整體中存在著共同的價值結構,主張主體的比較研究深入到這個整體的價值結構中去,追尋兩者之間的共同美學價值關系。韋勒克認為比較文學研究的價值既存在于有材料事實聯(lián)系的影響研究中,也存在于毫無材料事實關系的文學現(xiàn)象或類型的平行研究中。

(3)學科交叉關系

學科交叉關系在比較文學定義中的完整提出最早見于美國學者亨利?雷馬克。人類在思維、情感、心理與審美等方面呈現(xiàn)出人性的共通性,這不僅表現(xiàn)在不同民族文學之間或不同國別文學之間,也表現(xiàn)在不同學科之間。文學與其他藝術門類、文學與心理學、文學與宗教、文學與歷史、文學與哲學、文學與科學,有著在系統(tǒng)與結構上不可切斷的學理關系,即學科交叉關系。這種文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學理性親緣關系也是比較文學所研究的客體。

3比較文學研究的客體是什么?請舉例論述。

答:比較文學研究的客體是“關系”,這一點在國際比較文學界已經(jīng)得到了認同。

(1)在這個理論表達式中客體這個概念,其不應該從通常哲學的角度來釋義為客觀存在的物體,客體這個概念是相對于比較文學研究主體這一概念成立的,是指稱比較文學的研究對象——關系。在這里我們?yōu)槭裁床粏⒂谩皩ο蟆边@個詞語,因為“對象”這個詞語過于口語化,缺少專業(yè)術語的理論性,并且也無法與“主體”這個概念形成理論上的邏輯對應。

(2)不妨從法國學派實證的角度就這個理論問題給出一個材料的集合

法國學者梵·第根認為比較文學的研究客體是各國文學之間的關系。法國學者伽列認為比較文學的研究客體是國際間作家作品的精神與事實關系。美國學者雷馬克認為比較文學研究的客體還包括文學與其他學科領域之間的關系。蘇聯(lián)學者日爾蒙斯基在前蘇聯(lián)特定的學術語境下把比較文學釋義為“歷史一比較文藝學”,也認定比較文學研究的客體是國際聯(lián)系與國際關系。

4請簡述比較文學研究客體的三種學理關系。

答:比較文學的研究客體——關系,涵蓋三種不同的類型:材料事實關系、美學價值關系與學科交叉關系。這三種不同類型的學理關系是依憑學派理論的不同而劃定的。

(1)從這三種學理關系來理解比較文學的學科性質(zhì)、學科界限與學科視域

這三種學理關系作為比較文學研究的客體把比較文學在學科性質(zhì)上與民族文學研究、國別文學研究與世界文學研究等學科區(qū)分開來。

在比較文學的基本理論上把握住了這三種學理關系,也就明確了比較文學研究的客體;明確了比較文學的研究客體,也就明確了自己作為比較文學研究主體的學術身份及應該秉有的比較文學的學術視域。

從總體角度看,無論是比較文學的法國學派、美國學派、中國學派還是俄蘇學派等,他們對比較文學研究之具體工作的展開,應該是以這三種學理關系為研究客體,否則他們的文學研究行為就沒有與比較文學的學科性質(zhì)、學科界限與學科視域接軌,那就不再是比較文學了。

中國學派的闡發(fā)研究與俄蘇學派的歷史詩學研究,在研究客體上與美國學派的美學價值關系接軌有著相似性,力主在沒有事實關系的異質(zhì)文化之間追尋共同的美學原則與價值標準。

(2)在具體的比較文學研究行為中,這三種學理關系可以轉換為不同的研究方法

以材料事實關系為研究客體,在方法論上與其配套的是文獻學與考據(jù)學;以美學價值關系為研究客體,在方法論上與其配套的是理論與批評;以學科交叉關系為研究客體,在方法論上與其配套的是科際整合。具體的比較文學研究或比較詩學研究既可以從單一的方法論來展開,也可以同時從兩種或三種綜合的方法論來展開。

5怎樣理解比較文學研究“四個跨越”的內(nèi)在意義鏈?

答:比較文學的“四個跨越”是指跨民族、跨語言、跨文化與跨學科,較之于民族文學研究與國別文學研究所不同的是,這“四個跨越”是比較文學在具體的研究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重要學科特色。在這“四個跨越”中跨民族與跨學科是最為重要的。

(1)跨民族是衡量比較文學研究成立的重要標識

強調(diào)民族文學是比較文學研究展開的基礎,因為從民族學與人類文化學的角度來審視,每一個民族所秉有的語言與文化是惟一性的,是一個民族區(qū)別于另一個民族的兩種最基本的生存標識。文學研究的視域一旦跨越了民族的界限,就必然跨越了語言與文化的界限,于是研究主體的視域便可能維系在兩個民族文學之間的關系上,跨民族、跨語言與跨文化是連接在一條意義鏈上的。

(2)跨語言是衡量比較文學研究成立的標識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文學溝通創(chuàng)作主體與閱讀主體的媒介,民族之間與文化之間的最主要分水嶺又在于語言的差異,民族文學之間的影響與接受也是通過語言來完成的。一般地來講,比較文學研究在跨越了兩種語言之上,也就跨越了民族與文化。但是不跨語言,比較文學研究也可以成立。

(3)跨文化是衡量比較文學研究成立的標識

人文科學界對文化的定義非常多,至今為止中外學者給文化所下的定義已有一百多種。學術界及比較文學界往往也從不同的系統(tǒng)角度來圈定文化的外延,如東方文化系統(tǒng)、西方文化系統(tǒng)、基督教文化系統(tǒng)、佛教文化系統(tǒng)、儒家文化系統(tǒng)、道家文化系統(tǒng)、民族文化系統(tǒng),因此文化這個概念的確過于龐雜。

(4)跨學科是衡量比較文學研究成立的重要標識

比較文學的跨學科研究是美國學者雷馬克在《比較文學的定義與功用》一文中提出來的,他明確地把比較文學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關的學科中去,認為比較文學可以研究文學與其他知識與信仰領域之間的關系,這樣大大地拓寬了比較文學的研究視域。80年代以來,隨著科際整合理論的進一步提出及交叉邊緣學科研究的崛起,至今為止,追尋文學與藝術、哲學、宗教、心理學等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所交叉的共同規(guī)律,成為比較文學跨學科研究的一個重要方法論。

6為什么說在比較文學研究中跨民族與跨學科是兩個重要標識?

答:比較文學的“四個跨越”是指跨民族、跨語言、跨文化與跨學科。在這“四個跨越”中跨民族與跨學科是最為重要的,是比較文學研究中的兩個重要標識。

(1)跨民族是衡量比較文學研究成立的重要標識

強調(diào)民族文學是比較文學研究展開的基礎,因為從民族學與人類文化學的角度來審視,每一個民族所秉有的語言與文化是惟一性的,是一個民族區(qū)別于另一個民族的兩種最基本的生存標識。

文學研究的視域一旦跨越了民族的界限,就必然跨越了語言與文化的界限,于是研究主體的視域便可能維系在兩個民族文學之間的關系上,跨民族、跨語言與跨文化是連接在一條意義鏈上的。

文學研究主體的視域只要跨越了民族界限,比較文學研究就可能成立。注意這里說“可能成立”,沒有說“一定成立”,因為這里還涉及到比較文學研究的比較視域、可比性原則、體系性及能否匯通等等一系列問題。

(2)跨學科是衡量比較文學研究成立的重要標識

比較文學的跨學科研究是美國學者雷馬克在《比較文學的定義與功用》一文中提出來的,他明確地把比較文學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關的學科中去,認為比較文學可以研究文學與其他知識與信仰領域之間的關系,這樣大大地拓寬了比較文學的研究視域。

80年代以來,隨著科際整合理論的進一步提出及交叉邊緣學科研究的崛起,至今為止,追尋文學與藝術、哲學、宗教、心理學等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所交叉的共同規(guī)律,成為比較文學跨學科研究的一個重要方法論。跨學科研究大大拓寬了比較文學的研究視域。

7請思考比較文學跨學科研究的三個規(guī)限。

答:比較文學的跨學科研究有著自身的學理要求,表現(xiàn)為三個規(guī)限:

(1)與文學做比較研究的這個領域必須是一個與文學相關的、獨立的學科,并且這個學科有著自己的系統(tǒng)性。

(2)跨學科研究必須是把雙向知識匯通后,在比較研究的視域與思考中形成一個融會貫通的自恰體系,這個自恰的體系最終呈現(xiàn)在研究成果中。

(3)在一個民族范圍內(nèi),沒有跨語言、跨文化、跨國界,文學與相關學科的比較研究也屬于比較文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和县| 蚌埠市| 怀化市| 什邡市| 尉氏县| 凤庆县| 邯郸市| 福安市| 宜都市| 玛曲县| 沁水县| 丹阳市| 天峨县| 皮山县| 岑溪市| 云林县| 岢岚县| 武山县| 英德市| 疏附县| 百色市| 江北区| 贵州省| 庆云县| 藁城市| 布拖县| 西平县| 万荣县| 家居| 醴陵市| 旅游| 汝阳县| 山丹县| 孝昌县| 曲水县| 思南县| 烟台市| 垦利县| 疏附县| 宁远县| 湟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