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乃喬《比較文學概論》(第3版)課后習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3031字
- 2020-09-18 18:36:53
第二節 比較文學重要概念的介紹及其定義分析
1簡述法國學派關于比較文學概念定義的基本理論、學術背景及局限性。
答:(1)法國學派關于比較文學概念定義的基本理論
①在法國學派中,較早給出相對完整定義的學者是梵?第根
梵?第根在《比較文學論》中認為:真正的“比較文學”的特質,正如一切歷史科學的特質一樣,是把盡可能多的來源不同的事實采納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個事實加以解釋;是擴大認識的基礎,以便找到盡可能多的種種結果的原因。
②梵?第根的定義在伽列那里進一步得到了豐富
伽列在為基亞《比較文學》第一版所作的《序言》中給比較文學下的定義:比較文學是文學史的一支;它研究拜倫與普希金、歌德與卡萊爾、瓦爾特-司各特與維尼之間,在屬于一種以上文學背景的不同作品、不同構思以至不同作家的生平之間所曾存在過的跨國度的精神交往與事實聯系。
(2)法國學派關于比較文學概念定義的學術背景
①法國是比較文學的創生地,法國學派的影響研究崇尚文獻與考據,在方法論上與中國清代乾嘉學派崇尚的經學后樸學有著共同的方法論意義。
②但法國學派崇尚的材料實證是在跨越兩種語言以上的文化語境下完成的文獻研究,法國學派的實證主義建基于當時歐洲科學主義的發展,即科學的求證方法把文學研究帶向了唯歷史主義的時政。
(3)法國學派關于比較文學概念定義的局限性
①法國學派把比較文學定義為國際文學關系史,一方面強調了比較文學不同于民族文學或國別文學,其學科的研究特點在于跨語言、跨民族、跨文化與跨國界的開放性。但另一方面在強調比較文學是國際文學關系史的表述下,法國學派潛藏著一種以法國為中心的文化沙文主義傾向。
②梵?第根及法國學派拒絕把美學作為一種方法論帶人比較文學的研究中去,嚴格地講,這的確有效地清理了從表面上的相似性對兩種不同語言文化背景下作家、作品同時進行硬性類比的文學比較,表現出一種嚴謹的學術風格。
③梵?第根及法國學派拒絕把美學作為一種方法論帶入比較文學的研究,這也大大縮小了比較文學的研究視域,實際上,也否定了比較文學研究從美學的高度對兩種不同語言文化背景下沒有事實關系的作家、作品同時進行匯通性價值批評的可能性。
2簡述美國學派關于比較文學概念定義的基本理論、學術背景及局限性。
答:(1)美國學派關于比較文學概念定義的基本理論
①1961年亨利?雷馬克在《比較文學的定義與功用》這篇文章中闡明了美國學派的觀點
對比較文學給出了自己的定義:比較文學是超出一個特定國家界限的文學研究,也是文學與其他知識和信仰領域之間的關系的研究,這些知識和信仰領域包括藝術、哲學、歷史、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宗教等。簡言之,比較文學是一國文學與另一國或多國文學的比較,是文學與人類其他表現領域的比較。
②1970年韋勒克在《比較文學的名稱與性質》中豐富了比較文學這一概念
比較文學將從一種國際的視域研究所有的文學,在研究中有意識地把一切文學創作與經驗作為一個整體。在這種觀念中(這是我的觀念),比較文學就與獨立于語言學、人種學和政治范圍之外的文學研究完全相等。
(2)美國學派關于比較文學概念定義的學術背景
①如果把梵·第根與韋勒克兩位重要學者關于比較文學的描述性定義置放在比較的視域中,對法國學派與美國學派進行雙向的匯通性透析,可以歸納出一個共通點,兩者把比較文學定位在從“國際學術視域”進行“文學研究”這兩點上,是達成共識的。
②法國學派與美國學派在比較文學定義方面持有的最大爭議
法國學派主張影響研究,美國學派主張平行研究;法國學派的理論背景是孔德的實證主義,實證主義要求把文學現象還原為具體的文獻材料,美國學派的理論背景是英美新批評,新批評要求把文學看視為一個自恰的美學價值系統。
梵·第根主張比較文學研究拒斥美學,以凸顯比較文學研究的科學性而削弱了文學性與審美性,韋勒克和雷馬克雖然并沒有直接提及美學,但是他們主張把文學批評作為比較文學研究的主流方法,這樣就凸顯了比較文學研究的文學性與審美性,所以在美國學派的比較文學研究觀念中,美學與文學批評成為從抽象的價值判斷高度同時對不同民族的文學進行體系化研究的方法論。另外,美國學派還提出了超越文學領域之外的跨學科研究,主張研究文學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學理性關系。
(3)美國學派關于比較文學概念定義的局限性
①雷馬克認為比較文學研究是跨越兩種國家文學以上而完成的,因為比較文學是“超出一國范圍之外”的文學研究,但是雷馬克關于“超出一國范圍之外”的提法在學理上不是完全準確的。因為國家是一個政治地域概念,跨國家并不等于跨民族、跨語言與跨文化。
②從國家發展史來看,美國是一個由世界多國移民整合的新興國家,由于特定的國家組成結構,在這方地域上,國家意識遠遠重于民族意識;其實我們跨越理解,雷馬克在這種思維慣性下企圖以“超出一國范圍之外”的國家概念來界說比較文學的跨民族、跨語言與跨文化的研究性質,但在學理上不準確。
3法國學派與美國學派都把比較文學定義到文學研究的層面上。但這兩大學派在文學研究的內部又表現出怎樣的差異性?
答:法國學派與美國學派都將比較文學在學科意識及學科界限上歸屬文學研究,但這兩大學派在文學研究的內部又表現出極大的差異性。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文學研究內部的差異性
法國學派與美國學派在表面上同時把比較文學定義為文學研究時,恰恰在文學研究的內部又走向分道揚鑣。法國學派把比較文學定義到文學研究的文學史層面上,在方法論上崇尚文獻學與考據學;而美國學派把比較文學定義到文學研究的文學批評與文學理論層面上,在方法論上崇尚美學與文學批評。
(2)研究界線的差異性
雷馬克的定義對法國學派最大的差異性在于明確地把比較文學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關的學科中去,認為比較文學研究文學與其他知識與信仰領域之間的關系,這樣大大地拓寬了比較文學的研究視域。學科之間的交叉研究被稱之為科際整合。因此在科際整合的理論視域下,追尋文學與藝術、哲學宗教、心理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所交叉的共性,成為比較文學跨學科研究的一個重要方法論。
4以比較的視域簡述法國學派與美國學派關于比較文學概念定義的共通性與差異性。
答:(1)法國學派與美國學派關于比較文學概念定義的共通性
①把梵·第根與韋勒克兩位重要學者關于比較文學的描述性定義置放在比較的視域中,對法國學派與美國學派進行雙向的匯通性透析,可以總納出一個共通點:兩者把比較文學定位在從“國際學術視域”進行“文學研究”這兩點上,是達成共識的。
②其實這種共識也是在法國學派與美國學派之差異性中保留的共同性。由此可見,從“國際學術視域”進行“文學研究”這一理論特征,是比較文學在國際學術界被公認且不可撼動的內質之一。
(2)法國學派與美國學派關于比較文學概念定義的差異性
①法國學派主張影響研究,美國學派主張平行研究。
②法國學派的理論背景是孔德的實證主義,實證主義要求把文學現象還原為具體的文獻材料,美國學派的理論背景是英美新批評,新批評要求把文學看視為一個自恰的美學價值系統。
③梵?第根主張比較文學研究拒斥美學,以凸顯比較文學研究的科學性而削弱了文學性與審美性;韋勒克和雷馬克雖然并沒有直接提及美學,但是他們主張把文學批評作為比較文學研究的主流方法,這樣就凸顯了比較文學研究的文學性與審美性,所以在美國學派的比較文學研究觀念中,美學與文學批評成為從抽象的價值判斷高度同時對不同民族的文學進行體系化研究的方法論。
④美國學派還提出了超越文學領域之外的跨學科研究,主張研究文學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學理性關系。
- 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244二外德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張正釗《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5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邵津《國際法》(第4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視頻講解)+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羅森《財政學》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第8版)
- 東北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433稅務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639基礎法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全國名校經濟學考研真題及詳解(適用于考卷中含西方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的名校)
- 黃楠森《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朱瀅《實驗心理學》(第3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李秉德《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暨南大學717公共管理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448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林崇德《發展心理學》(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潘金生《材料科學基礎》(修訂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7年考研英語新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