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悲情的羅馬文明
- 《指尖上的探索》編委會
- 850字
- 2019-12-20 15:00:45
A17.漢尼拔的結局是怎樣的?
坎尼的慘敗讓羅馬人痛不欲生,但在短暫的絕望之后,他們又振作了起來。元老院緊急下令征召所有17歲以上公民和8000名青壯奴隸。已經兵臨城下的漢尼拔見狀,轉戰南意大利。這給了羅馬喘息之機。羅馬啟用西庇阿兄弟為將,分兵牽制住漢尼拔,又再次推選費邊任獨裁官。縱然漢尼拔曾取得過不可思議的勝利,面對這種局面也是無可奈何。羅馬人迎來了轉機。來自西班牙的迦太基援軍被消滅。西庇阿渡海進攻迦太基本土。漢尼拔在外遠征,早就引起了國內的嫉恨和非議,此時政敵再次施壓,要求他回國。漢尼拔回國后,兩軍在迦太基城郊的扎馬平原再次相遇了。這次漢尼拔回天乏術,他只能統領臨時拼湊的部隊。他們很快土崩瓦解,這是漢尼拔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失敗。迦太基被迫簽訂了城下之盟,接受了極為屈辱的條件,第二次布匿戰爭結束。公元前196年,漢尼拔當選迦太基的執政官,推行改革,準備再與羅馬一戰。但羅馬迫使漢尼拔離國出走。漢尼拔試圖游說各國結成反羅馬同盟,但他又數次流亡。公元前183年的一天,漢尼拔發現住宅被包圍了,他知道自己要被引渡給羅馬人,便服毒自殺。據說在扎馬戰役后不久漢尼拔和西庇阿曾有一次會面,西庇阿問古今名將的排名。漢尼拔把前兩名給了亞歷山大和皮洛士,問到第三名時,漢尼拔提到了自己。西庇阿譏笑說,如果漢尼拔不曾在扎馬戰敗,會怎樣排名。漢尼拔回答,將把自己評為第一。不管這個故事是否真實,漢尼拔應屬最杰出的古代將領之一。他被后人譽為“戰略之父”,直到今日,軍事教學中依然會使用他的戰例。
漢尼拔雖死,但依舊是羅馬的噩夢。羅馬人為了永絕后患,在50年后發動了第三次布匿戰爭。這次迦太基城被夷為平地,居民被賣為奴隸,迦太基變成了羅馬的阿非利加行省。

1、下列哪一項不是漢尼拔離開意大利的原因?
A.援軍被消滅
B.本土被入侵
C.回國奪權
2、在扎馬戰役里漢尼拔面對的對手是誰?
A.西庇阿
B.費邊
C.瓦羅
3、被后人稱為“戰略之父”的將領是誰?
A.漢尼拔
B.亞歷山大
C.皮洛士
4、布匿戰爭最后的結局是什么?
A.迦太基屈辱求和
B.迦太基滅亡
C.羅馬撤回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