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你的生活并不是“走直線”
- 20~30歲,你有多努力,就有多幸運
- 廖智楓
- 2017字
- 2019-11-27 10:45:17
人生苦短,并不是難為自己一下,什么溝溝坎坎就都能渡過了。
慈悲待己,是放自己一條生路,也是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
別和自己過不去。
“直”字,比較好搭配。可以在它前面加上多種詞,組成“心直、話直、觀點直”等詞語。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這是公認的道理。因此,直人直語,簡潔明了,省時高效。
然而,你直線條,卻并不意味著世間萬事萬物皆為直線條。
因此,你若是單細胞,則不必為自己的被欺、受辱喊冤。
上周,朋友可可在電話中興奮地向我歡呼:“我找到好工作了,終于可以從這個魔窟中出去了!”
可可現在身處的“魔窟”是一個私企。用她的話說,這個企業雖然現在很紅火,但是終究是要走下坡路的,原因就是團隊氛圍不怎么樣,到處都是傾軋,一點合作意識、互幫互助精神都沒有。當你迷茫的時候,沒有人會熱心地給予指點,全都是一臉冷漠。
于是,可可千方百計尋找機會逃離這里。也應該算可可運氣好,可可現在要跳槽去的單位里正好有一個人辭職了,空出了個坑。通過引薦、面試,可可入職了。
應可可的熱情邀約,我在周五臨近下班時,去她的新單位實地拜訪了一圈,我很好奇,對可可產生如此大吸引力的單位究竟魅力何在。
我到可可新單位時,還沒有到下班時間,確切說,是16時32分。然而整個辦公樓卻只剩下了可可一個人。
我很納悶地詢問可可,為什么樓里空無一人。
可可很神秘地一笑:“這就是這里的一個優點:下班早,清閑。”
“這是個事業單位?”
“差不多吧,基本算是在體制內。這還不算,這里人特別少,那些烏七八糟的人事關系幾乎是沒有的。什么排擠、欺壓、暗算,通通都成了過去式了。”
然而走在空蕩蕩的走廊里,我卻暗自為可可嘆息。之前的單位再不濟,也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大單位,每個人忙忙碌碌,各司其職,哪怕你是一個再小再不起眼的螺絲釘,脫落了,終歸會對整個機器的運轉多少產生一些影響。
可是這里呢?倒是足夠清閑,但你會覺得毫無存在感。沒有存在感,也就意味著你的工作沒有意義、沒有價值。
一個人內在的價值,不發揮出來,即與廢品無異。
不過看著很是沉醉于這棟小辦公樓的氛圍,幾乎無法自拔的可可,我不忍心說出來。
一圈看罷,我與可可相約去吃飯。她鎖門,我去發動車。
然而,車內廣播都已經放過三首歌了,我卻依然沒有看到可可過來。我很納悶地熄火回去找可可,竟發現可可還蹲在大門外鎖門。
“都一刻鐘了,你是鎖門,還是拆門?我一邊逗可可,一邊站在旁邊俯視狼狽蹲地鎖門的可可。”
“你來試試,可難鎖了。”
原來,這個門是地鎖。現在,右半邊門已鎖好,就差左半邊門了。
我拿過鑰匙,左右都不好擰。
“你確定是這把鑰匙?”我回頭問可可。
“是它。我剛才還把自己反鎖在里面試過。可奇怪了,在里面能鎖上,人跑外面來就鎖不上了。這可咋辦!”
可可越說越急,一把推開我,狠命地插拔鑰匙,左擰右擰。
看著全身上下齊用蠻勁的可可,我覺得無力感油然而生。
“你再用點勁,也不怕鑰匙折里面,到時候咱更走不了了。”
“那怎么辦?就是不折里面,鎖不上,咱照樣走不了啊。”
“這個門以前都能鎖上吧?”
可可點點頭。
“那就說明鎖和鑰匙都沒問題。唯一有問題的可能是你鎖門的方式。你試試把右邊的門打開,從里面把左邊門鎖上,再從外面把右邊門鎖上。”
可可聽后,猶如恍然大悟一般,“哦哦哦”地照做了,果然成功鎖上了門。
興奮的可可從上車到吃飯,再到我們互相揮手說“再見”,全程夸贊我。還一直感嘆,我要是能一直在她身邊,給她當秘書該有多好。我“呵呵”地聽著,終于明白為什么可可在之前的單位那么不如意了。
簡單說,就是不會工作。辦事死板、不靈活,只知聽命,不懂思考,如此工作,自然不會為周圍人所接受,也不可能融入周圍人組成的圈子。讓位,是遲早的事。
舉一反三,并不完全關乎智商,更多的,在職場中它是能力的一種體現。
許多單位在招聘時,都傾向于選擇有經驗人士,因為這樣會節省大量的培訓成本與培訓時間。或許對待實習生,公司會通過少發工資、多分配雜活來對他們進行勞動力的“壓榨”,但是,他們創造的價值卻是十分有限。對于公司來講,這是一件得不償失的賠本買賣。
因此,腦力勞動,不能只停留在學生階段。反而,越是深入社會,越應保持大腦的高速運轉。
遇事不知靈活處理,認死理,只會使別人給你打上“無能”的標簽,隨你在一旁自生自滅。這其中滋味并不好受,但是說到底,仍是咎由自取。
我想到了之前可可向我控訴的在原單位遭遇的種種不公正待遇。我猜想,十有八九是因為她的軸,她的一根筋,她的不懂得思考,不明白靈活做人處事所造成的。通過在鎖門上表現出的死板,我認為大致可以看出平時可可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狀態。如此混跡職場,事事都要他人將一二三步驟詳細給你列出,還要負責對臨時事故進行排險。我認為有理由相信,可可的被排斥是遲早、必然、絕對會出現的。
當你已經過了可以通過“一根筋”的犯擰就能嘗到甜頭的年紀,你就應該適時轉變思維方式。
跟上時代的節奏,你才能生存下去。否則,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你拿什么來自保?生存尚不可能時,你又如何實現生活?
將日子過成詩,前提是你還有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