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名人傳:管理學
最新章節(jié)
- 第30章 秦始皇:為什么說把企業(yè)做優(yōu)秀很難?作為管理者應該怎樣應對?
- 第29章 宋太祖:為什么說拉合伙人除了看錢之外還要看三觀?
- 第28章 明成祖:為什么說,管理者要學會自打臉?
- 第27章 商鞅:為什么說制定規(guī)章制度要越嚴越好?
- 第26章 藺相如:如何做到用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回報?
- 第25章 乾隆皇帝:團隊規(guī)章制度太陳舊,如何更改?
第1章 唐太宗:下屬提的意見不中聽,不想采納怎么辦?
說到“學會傾聽”,可能有人就要笑了,“楚西鵠,你這不對啊,傾聽有什么好講的,看你說的,好像誰不會聽人說話一樣!”
傾聽啊,可真不是大家想得那么簡單。
除了聽力有問題,聾啞人,無法跟人交流之外,我們每個人都有“聽”這一項基本的生理功能。在這里,大家要注意的是,這里的“聽”是人類“本能”的體現(xiàn),不帶任何技巧性的東西。如果,您把“本能”當“技能”運用到工作和生活當中去,那您就難免出現(xiàn)“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做事多破敗”的悲劇嘍!
就拿我的一個鄰居小張來說吧,挺上進一小伙子,年紀輕輕的公司二把手,手底下四五十號人。真是年輕有為!可他唯一缺點就是聽人說話不耐煩。
前幾天老板交代他一件事,讓他務必辦好。一接到任務,小張立馬“水滸英雄”附體:“說走咱就走啊,風風火火闖九州!”結(jié)果沒成想,事情辦砸鍋了。大老板一生氣:“拜拜了您哎”給他連降兩級。事后他才知道,老板囑咐過他,千萬不要把公司的方案,全部拿給合作方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而他,竟然因為沒有用心聽老板講的話,把方案全部給對方看了,結(jié)果,公司機密泄露,對方毀約,責任不是他的會是誰的!你看看,這就是不認真聽別人說話的后果所在了。
聽了這個故事,相信在座的各位中,已經(jīng)有朋友開始體悟到傾聽的重要性了。那么作為管理層和立志成為管理層的各位,你們該如何做到善于傾聽呢?咱們先不著急回答這個問題。我先拿個歷史人物的故事,給大家做個引子,相信聽完我的故事,大家就會豁然開朗了。
都說:“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中華上下五千年,出了那么多皇帝,可名垂千古,撐得起“帝王典范”的也就這四位。咱們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這四位皇帝中的其中一位——唐太宗。
說起這位皇帝,那可真是不一般,但要說這位皇帝沒缺點,也不可能。
你看:“玄武門”兵變,逼親爹退位的是他,骨肉相殘的也是他,這個人狠啊,脾氣非一般大啊。這兇殘勁,估計也就北魏姓高的那幾個皇帝可以和他站在一個水平線上。
可奇就奇在這里:同樣骨肉相殘,姓高的國破家亡,而李世民這個親兄弟都不放過,“人品有點問題”的皇帝,最后卻大跌眼鏡的成就了“貞觀之治”。開創(chuàng)了歷史罕見的“大唐盛世”的局面。
出現(xiàn)這種情況,究其原因,還是人家管理團隊有方。凌煙閣24功臣,房玄齡,杜如晦,魏征,尉遲恭,程咬金,李靖等等,要文有文,要武有武。能攬絡各路人才,這個管理者就不一般。
說到這里,就得請上咱們的男二號——魏征了。
話說魏征,最早可不是和李世民一條心。魏征的前boss是李世民的大哥,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太子李建成。可以說,一開始,魏征算得上是李世民的敵人。兩個人水火不容到什么程度呢?魏征曾經(jīng)是恨不得李世民死,人還沒抓到,就先在城外挖好了坑。意思就是:我魏征早晚得弄死你李世民!
好家伙,這可真是應了一句話:“有我沒你,有你沒我”。
后來的事大家想必也都知曉一二,“玄武門兵變”以后,太子李建成兵敗身死,魏征和李世民兩個人,仇上加仇。
自古成王敗寇,作為戰(zhàn)敗方,魏征似乎已經(jīng)預料到自己的“下場”,并且已經(jīng)做好了死的準備:“死就死吧,十八年后老子又是一條好漢!”所以對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審問,他也就毫無忌諱的實話實說:“李建成那個蠢蛋,要是早聽我的話,殺了你,哪還有你在這里蹦跶的份兒!”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本來怒氣沖天的李世民,聽了魏征的話不由眼前一亮:“這小子敢說真話,有個性,我喜歡!”
就這樣,魏征一臉懵逼地從階下囚搖身一變,成了李世民重用的人才之一。
本以為從鬼門關里走了一遭的魏征,能借此教訓夾著尾巴做人,可誰知,入朝議事之后,魏征一如既往,耿介直言秉性不改,只要是于國有害的,他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置身家性命于不顧,在皇帝面前“犯顏”直諫。
有一次,唐太宗問魏征說:“小魏啊,你跟我說說,同樣都是皇帝,為什么有的人成了受萬人敬仰的有道明君,而有的人卻成了眾人唾罵的昏君呢?”
魏征是一通旁征博引,恨不得把堯,舜,禹,漢高祖,漢文帝,都拿出來遛一圈。為的就是得出一個“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結(jié)論:“能聽所有人的意見,不偏信任何一個才能成為有道明君啊!”
“呦呵,馬屁拍得不錯,這不就是說的本寶寶么”,唐太宗是聽得心花怒放連連點頭:“對,我說你說滴對!”
估計李世民也沒想到,魏征并不是在拍自己馬屁,只是實話實說罷了。所以時間一長,魏征的話就有點讓他覺得不愛聽了。
又有一次,唐太宗在讀完隋煬帝的文集后,又開啟了“十萬個為什么”模式:“我看隋煬帝這個人,學問淵博,道理也懂一大堆,為什么照樣成了亡國的昏君?”
魏征接口說:“一個皇帝光靠聰明淵博不行,還應該虛心傾聽臣子的意見。隋煬帝自以為才高,驕傲自信,說的是堯舜的話,干的是桀紂的事,到后來糊里糊涂,就自取滅亡了。”
不得不佩服李世民,不僅高帽子給自己扣,屎盆子也是照接不誤,聽了魏征這番話,李世民立馬不干了:“好你個魏征,敢情你這是在寒磣我呢唄!”
老這么生魏征的氣還不能發(fā)作,李世民委屈得要發(fā)瘋。私底下的他不知道多少次拿出“塑料姐妹花”的姿態(tài)嘲諷魏征:“農(nóng)民,鄉(xiāng)巴佬,不知道天下都是老子的,要是哪天惹得我很不高興了,我非得把你殺了不可!”
好在魏征也算是命好,BOSS雖然有時候也會抽抽風,但是架不住咱老板娘人好啊。每次BOSS發(fā)火要殺他,老板娘立馬竄出來打圓場:“親愛滴,我看老魏說滴對,有這樣打著燈籠都難找的下好屬,你應該做夢都要笑醒才對。HOLD住,別殺他!”
李世民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寵妻狂魔”:“老婆說魏征的話要聽,那我就聽唄!本寶寶還不想回家跪搓衣板呢!”
時間一長,李世民在長孫皇后的監(jiān)督之下,竟真的不再因為魏征直言進諫,而發(fā)脾氣了。正是如此,魏征的很多好建議才能為李世民所采納。由先前的仇敵,到并肩奮斗的戰(zhàn)友,老板李世民和員工魏征,幾經(jīng)磨合,終于達成一致將“大唐國際有限公司”推向了巔峰。
自此以后,李世民是越看魏征越順眼,以至于魏征死后,李世民頭疼了好一陣:“我用銅作鏡子,可以正衣冠;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知興衰;用人作鏡子,可以了解得失。今天魏征去世了,我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樣子的了!”
聽了我的故事,相信大家應該頗有感觸吧!正是因為有了唐太宗的善于傾聽,才有后面魏征直來直去地說了那么多年。魏征說話如此的直率不善修飾唐太宗都能忍受,足見他是傾聽高手,領導中的牛人。
可見,一個領導者對于不同聲音的接納程度直接影響著他未來可以達到的高度和寬度,唐太宗的這種用人方法其實是有據(jù)可循的。在現(xiàn)代管理學中,有專門的理論叫作:威爾德定理。
什么是威爾德定理呢?
簡單地說,威爾德定理說的就是:有效的溝通來自傾聽。一切人際交往都始于溝通,而終于回答。
傾聽不僅僅是要用耳朵來聽說話者的言辭,還需要一個人全身心地去感受對方的談話過程中表達的言語信息和非言語信息。
狹義的傾聽是指借助聽覺器官接受言語信息,進而通過思維活動達到認知、理解的全過程;廣義的傾聽包括文字交流等方式。其主體者是聽者,而傾訴的主體者是訴說者,兩者一唱一和有排解矛盾或者宣泄感情等優(yōu)點。
英國首相丘吉爾曾經(jīng)說過一句至理名言:“所謂勇氣,需要挺身直言;所謂勇氣,也需要靜坐傾聽。”這個道理在英國知名廣告公司的執(zhí)行創(chuàng)意總監(jiān)雅登的書里做了一個有趣并且很容易理解的故事進行了闡述。
雅登說,有一次他因為事出突然,所以不得不把和一起同行的英國朋友放在一家丹麥的酒吧里,這時,從外面走來一個搖搖晃晃的醉漢,他不分青紅皂白地拉著單獨喝酒的雅登朋友就開始一通訴苦,不停地說著。可是雅登這個朋友是個純粹的英國人根本聽不懂丹麥語,而且對于丹麥語他只會說最簡單的“是”和“不是”,雅登覺得這樣單調(diào)的對話很快就會結(jié)束,所以就走了,畢竟只有是和不是的對話很無聊啊!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直到雅登辦完事回來這個醉漢竟然還沒停止,還在一直不停地對著他的朋友不斷地說著,并且把他的朋友當成了人生難得一遇的知己,不肯放他走。這實在讓雅登大感意外。
后來他才明白對話最重要的并不是你回應了多少,而是你愿意坐下來聽他說話,你愿意坐下來聽他說話這件事情本身對于他來說已經(jīng)是一種很好的回應了。同樣的,在酒鬼看來,雅登這個朋友是一個難得的會聽他說話的人,所以才會這么鍥而不舍地纏著他說個沒完。
很多人都在大談溝通的方法,卻很少有人去關注溝通的起點和終點,語言是最重要的溝通工具,當你把自己變成一個聾子時,那么溝通就被阻斷了,信息也就不會被傳遞出去了。
著名的勵志大師卡耐基曾經(jīng)說:“如果你想成為一個談話高手,那么你首先要學會傾聽,多鼓勵別人多談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只讓別人聽你說話。”他給聽他演講的人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次他去參加一個重要的晚宴,與會的還有一名世界知名的植物學家,當晚,這位植物學家一直在和卡耐基暢談各種植物的嫁接和外來的植物品種,介紹各種不同植物的特性,整個談話過程中卡耐基基本上沒說幾句話,只是讓自己一直在很有耐心地傾聽,一直在認真地聽這位學者高談闊論。
等到晚宴結(jié)束的時候,這位植物學家對所有人稱贊卡耐基是一個多么有趣的人,是一個多么會鼓舞人心的人,而且是個多么有風度和幽默的會說話的人,卡耐基就這樣獲得了這位知名植物學家的好感,但其實他基本上真的沒說幾句話。
可見在很多社交場合,我們不僅要學會說話更要學會傾聽別人說話,更多地鼓勵別人說話,自己做好一個傾聽者。
當傾聽出現(xiàn)了問題,就會極大地影響你與他人的溝通質(zhì)量,傾聽意味著謙虛好學,意味著尊重和仰視與伏低的身姿,一個善于傾聽的人都是有著寬容、博大胸襟的人。
尊重并回答別人的問題本身比傾聽更加重要,但傾聽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你最后可以做出最滿意的答案而進行的鋪墊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