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1 微課在線的理論基礎

微課教育是一種以視頻形式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的在線教育,但由于其本身是以教育為目的、以教育為核心的,所以微課的制作并不只是單純的視頻制作,只需要掌握各種制作工具和技術手段就可以了,要想制作出高質(zhì)量的微課,必須要掌握一定的課程教育原理和傳播原理。本節(jié)主要立足理論基礎,介紹微課在線教育視頻制作的視聽原理、學習原理、引導原理和負荷原理。

3.1.1 微課教育的視聽原理

微課教育是以視頻為主要形式的,而視頻最重要的兩大要素就是視覺和聽覺的感受,對于學生而言,視頻畫面和聲音質(zhì)量夠高的微課視頻,更能夠獲得好感與提升學習興趣。下面以圖解的形式介紹微課教育的視、聽質(zhì)量對學生學習興趣提升的重要性,如圖3-1所示。

圖3-1 微課教育的視、聽質(zhì)量的重要性

微課的視、聽質(zhì)量能夠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zhì)量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jù)的,著名的實驗心理學家曾通過大量的實驗得出證明,人類對于信息的獲取有83%來自視覺渠道,11%來自聽覺渠道,3.5%來自嗅覺渠道,1.5%來自觸覺渠道,1%來自味覺渠道。下面以圖表的形式具體表現(xiàn)人體感官在獲取信息時的作用比例,如圖3-2所示。

圖3-2 人體感官在獲取信息時的作用比例

專家提醒

人類獲取信息的渠道,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加起來一共占人類所獲取信息總量的94%,而在上課的時候,所謂的嗅覺、觸覺、味覺根本用不到,于是視覺和聽覺就成了學生在微課上獲取知識的全部渠道。由此可見,要制作高質(zhì)量的微課課程,除了內(nèi)容外,視覺和聽覺的感受是重中之重。

3.1.2 微課教育的學習原理

學習原理的探索與發(fā)展主要圍繞“學習是如何發(fā)生的?”“學習有哪些規(guī)律?”“學習是以怎樣的方式進行的?”這三大基本問題進行,針對學習原理問題的研究分析,美國學者埃爾加·戴爾曾在1946年提出了“學習金字塔”理論,對“學習是以怎樣的方式進行的”這一問題進行了解釋。下面以圖片的形式介紹埃爾加·戴爾的學習金字塔理論,如圖3-3所示。

圖3-3 埃爾加·戴爾的金字塔理論

在埃爾加·戴爾之后,美國緬因州的訓練實驗室也做過同樣的研究,并且將金字塔理論做得更加細化,把人的課程學習記憶能力細化到與聽、說、讀、寫、看等方式的百分比關系。下面以圖片的形式介紹人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方式的作用效果比,如圖3-4所示。

圖3-4 人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方式的作用效果比

聽講、閱讀、視聽、演示這4種屬于傳統(tǒng)教學的被動學習模式,討論、實踐和教授給他人屬于新式教學的主動學習模式,從圖3-4可以看出來,被動學習模式下學生的記憶平均留存率在30%以下,而主動學習模式下學生的記憶平均留存率在50%以上。為了使讀者有更直觀的感受,下面以柱狀圖的形式展示幾種學習模式之間記憶留存率的差別,如圖3-5所示。

圖3-5 幾種學習模式之間記憶留存率的差別

3.1.3 微課教育的引導原理

微課教育是一種網(wǎng)絡視頻課程,也就是說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沒有教師的監(jiān)管和提醒,需要完全憑借自己的自控力集中注意力。但學生要認清的事實是,一個成年學習者的注意力只能維持10~15分鐘,超過這個時間就容易出現(xiàn)迷航現(xiàn)象。下面以圖解的形式介紹迷航現(xiàn)象的成因,如圖3-6所示。

圖3-6 迷航現(xiàn)象的成因

一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了迷航效應,就意味著課程學習的持續(xù)性受到破壞,相應地,學習的有效性也將大打折扣,所以在學生進行微課教育的學習中,需要一定的刺激和引導,而缺少人為監(jiān)控的環(huán)境下最好的方式就是“視覺引導”。下面以圖解的形式介紹“視覺引導”的原理,如圖3-7所示。

圖3-7 “視覺引導”的原理

“視覺引導”原理在學術、教育界廣泛使用并占有重要地位,但需要明白的是這樣一項原理并不是憑空冒出來的,而是通過實踐研究得出的理論。下面以圖解的形式介紹“視覺引導”的研究過程及方法,如圖3-8所示。

圖3-8 “視覺引導”的研究過程及方法

專家提醒

這種“視覺引導”原理在平面設計和廣告設計領域應用廣泛,不論是一張張靜態(tài)的平面海報還是一個個動態(tài)的視頻廣告,總能把最想要展現(xiàn)的東西第一時間使觀眾注意到,這就是對人眼運動軌跡、用眼習慣和注意元素的妥善運用達成的效果。同樣在網(wǎng)絡教學中,“視覺引導”原理的運用能夠起到非常好的刺激神經(jīng)、提高學習注意力的作用。

3.1.4 微課教育的負荷原理

認知負荷理論是由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認知心理學家于1988年正式提出的。認知負荷理論被提出之后,立刻吸引了世界眾多學者的深入研究,其中喬治·米勒就是其中之一,喬治·米勒在認知負荷理論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更為精細的“7±2”法則,證明人腦的記憶狀態(tài)與信息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下面以圖片的形式介紹著名的“7±2”法則,如圖3-9所示。

圖3-9 著名的“7±2”法則

專家提醒

喬治·米勒的“7±2”法則,是根據(jù)對人的短時記憶能力研究得出的,研究證明人腦記憶的最佳狀態(tài)是在7±2項信息塊之間,用數(shù)學解析的方法來說,7±2就是5至9的一個區(qū)間范圍,因此人腦記憶狀態(tài)最好的時候是在記憶5至9個信息項的時候,超過這個范圍人的記憶就容易出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慈溪市| 西安市| 玉环县| 溧水县| 兴安盟| 宜阳县| 临漳县| 中江县| 钦州市| 临武县| 永寿县| 谷城县| 永仁县| 万州区| 黑山县| 城市| 中超| 华蓥市| 沁水县| 渭源县| 正镶白旗| 大同市| 湖州市| 拉萨市| 商水县| 镇江市| 玛沁县| 仪陇县| 兰考县| 宁陕县| 星座| 浑源县| 赤峰市| 奈曼旗| 扬州市| 新宁县| 尤溪县| 阜阳市| 绥棱县| 青河县| 尖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