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課/翻轉課堂設計制作與應用
- 李會功
- 2859字
- 2020-11-28 18:11:15
0.2 第四次教育革命的趨勢及熱點
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誕生為人類開啟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代。在經歷過以程序教學、廣播電視教育和多媒體教學等為代表的電化教育階段以及以計算機輔助教學、網絡教育和數字校園等為代表的數字教育階段之后,第四次教育革命以“互聯網+”為核心正在向智慧教育階段演變。智慧教育是第四次教育革命的未來趨勢,當前主要有如下熱點。
1.微課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一般用于解釋知識點的核心概念或內容、方法演示、知識應用講解,時間長度一般在5~10分鐘。除了視頻,微課還包括教學設計文本、多媒體教學課件等輔助材料。微課短小精悍、生動靈活,不能采用課堂教學過程再現的實錄方式或剪輯課堂實錄的方式制作。
2.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是在信息化環境中,教師通過平臺推送以微課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在上課前完成對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源的觀看和學習。師生在課堂上一起完成作業答疑、協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首先,從教學流程的角度看,翻轉課堂顛覆了教師講授+學生作業的教學過程,學習過程由課內“翻轉”到課外,知識內化由課外“翻轉”到課內。其次,從師生角色的角度看,教師由演員變為教學活動的導演和學生身邊的教練,學生由觀眾變為積極主動的參與者。再次,從教學資源的角度看,學習任務單、微課、活動設置、學習測驗等是翻轉課堂教學資源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最后,從教學環境的角度看,翻轉課堂通過一定的學習平臺(學習管理系統簡稱LMS)整合線下課堂與網絡空間,形成O2O環境。
3.智慧校園
智慧校園指的是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化的校園工作、學習和生活一體化環境,這個一體化環境以各種應用服務系統為載體,將教學、科研、管理和校園生活進行充分融合。2010年,在信息化“十二五”規劃中,浙江大學提出建設一個令人激動的“智慧校園”的提議。這幅藍圖描繪的是:無處不在的網絡學習、融合創新的網絡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務治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園生活。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給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發來賀信賀信中強調的那樣:順應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教育變革和創新,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培養大批創新人才,是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
4.教育大數據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給大數據定義的是: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存儲、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能力范圍的數據集合,具有海量的數據規模、快速的數據流轉、多樣的數據類型和價值密度低的四大特征。
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于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于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換而言之,如果把大數據比作一種產業,那么這種產業實現盈利的關鍵,在于提高對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
從技術上看,大數據與云計算的關系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一樣密不可分。大數據必然無法用單臺的計算機進行處理,必須采用分布式架構。它的特色在于對海量數據進行分布式數據挖掘。但它必須依托云計算的分布式處理、分布式數據庫和云存儲、虛擬化技術。
隨著云時代的來臨,大數據(BigData)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分析師團隊認為,大數據通常用來形容一個公司創造的大量非結構化數據和半結構化數據,這些數據在下載到關系型數據庫用于分析時會花費過多的時間和金錢。大數據分析常和云計算聯系到一起,因為實時的大型數據集分析需要像MapReduce一樣的框架來向數十、數百甚至數千的計算機分配工作。
大數據需要特殊的技術,以有效地處理大量的容忍經過時間內的數據。適用于大數據的技術,包括大規模并行處理(MPP)數據庫、數據挖掘、分布式文件系統、分布式數據庫、云計算平臺、互聯網和可擴展的存儲系統。
教育大數據和學習分析是大數據技術在教育和學習領域的應用,其目的在于通過測量、收集、分析和報告有關學習者及其學習情景的數據集,以理解和優化學習及其發生情景。
數據驅動學校,分析變革教育的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利用教育數據挖掘技術和學習分析技術,構建教育領域相關模型,探索教育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為教育教學決策提供有效的支持將成為未來智慧教育的發展趨勢。
5.慕課(MOOC)
慕課是近幾年涌現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它發端于過去的那種發布資源、學習管理系統以及將學習管理系統與更多的開放網絡資源綜合起來的課程開發模式。通俗地說,慕課就是大規模的網絡開放課程,它是為了增強知識傳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協作精神的個人或組織發布的、散布于互聯網上的開放課程。
慕課(MOOC),“M”代表Massive(大規模),與傳統課程只有幾十個或幾百個學生不同,一門慕課課程動輒上萬人,甚至最多的達16萬人;第二個字母“O”代表Open(開放),以興趣為導向,凡是想學習的,都可以進來學,不分國籍,只需一個郵箱,就可注冊參與;第三個字母“O”代表Online(在線),學習者在網上完成,不受時空限制;第四個字母“C”代表Course,即課程的意思。
這一大規模在線課程掀起的風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譽為“印刷術發明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現“未來教育”的曙光。2012年被《紐約時報》稱為“慕課元年”。多家專門提供慕課平臺的供應商紛起競爭,Coursera、edX和Udacity是其中最有影響力的“三巨頭”,前兩個均已進入中國。
2015年2月,由北京大學與阿里巴巴集團聯合打造的華文慕課上線發布。慕課有助于優質教育資源的廣泛共享,能夠促進教育公平和學習型社會建設,有利于國際化和信息化的教育生態的形成。基于慕課,學習者可以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可以開展翻轉課堂教學,而基于慕課平臺記錄的學習大數據及其分析有助于客觀且科學地評價教學過程。
6.創客教育
創客一詞源于英文單詞Maker或Hacker,指那些樂于動手實踐和分享交流,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或群體。《連線》雜志前主編克里斯·安德森(ChrisAnderson)將創客描述為:首先,他們使用數字工具,在屏幕上設計,越來越多地用桌面制造機器、產品;其次,他們是互聯網一代,所以本能地通過網絡分享成果,通過互聯網文化與合作引入制造過程,他們聯手創造著DIY的未來,其規模之大前所未有。
創客教育是創客文化與教育的結合,基于學生興趣,以項目學習的方式,使用數字化工具,倡導造物,鼓勵分享,培養跨學科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種素質教育。在創客教育中,學生被看作是知識的創作者而不是消費者,學校正從知識傳授的中心轉變成以實踐應用和創造為中心的場所。過去教材是學生的世界,今天世界是學生的教材。創客運動正在創造一種教育文化,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并針對現實世界的問題探索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透過微課、慕課、智慧校園、教育大數據、翻轉課堂和創客運動,我們還可以清晰地看到第四次教育革命所帶來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變化,即基于班級授課制,以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教室為中心的知識傳授模式逐步讓位于基于廣泛學習資源,以學生為中心、問題為中心、活動為中心的能力培養模式。這種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變化才是第四次教育革命浪潮中智慧教育的實質與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