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課/翻轉課堂設計制作與應用
- 李會功
- 1269字
- 2020-11-28 18:11:16
0.3 國家關于教育信息化的政策
教育部為了順應信息時代發展的趨勢,規范和指導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與發展,先后出臺了許多政策性的文件。
1.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
教育部于2012年頒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描繪了未來十年的教育信息化藍圖。本規劃在“信息技術對教育具有革命性影響”的思想指引下,強調推進教育信息化能力體系建設,采用雙重視角,既從教育看技術,同時也從技術看教育,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的雙向融合創新;指出教育信息化對教育支撐作用的同時,更加強調其引領性作用,即教育信息化要革新教育的主流業務,強調利用教育信息化破解制約我國教育發展的難題。
2.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
教育部于2012年頒布了“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本“標準”定位為國家對小學和中學合格教師的專業基本要求,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規范,是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是教師培養、準入、培訓、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據。在本標準中就明確要求“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整合應用到教學中”。
3.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
教育部于2013年啟動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本“工程”高度重視“加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是推動教育信息化的關鍵環節”,著力解決以下三個問題:一是項目較為分散、未形成合力,需要進行整體設計、統一整合;二是培訓內容及方式與信息技術進展不相適應,需更新培訓標準,創新培訓模式;三是相當數量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意識淡薄、能力不足,距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還有很大差距。
4.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
教育部于2014年頒布了“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本“標準”指導全國各地組織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規范引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建設與實施工作。并依據“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研究制定了“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
5.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標準
教育部于2014年頒布了“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標準”。本“標準”明確規定“校長是學校信息化工作的帶頭人、組織者和踐行者”,要求校長們“積極進行自主學習,不斷提升信息技術素養,實現符合教育信息化時代要求的專業自主發展,推動學校教育信息化、現代化,引領教師專業發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6.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
教育部2016年頒布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本《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要基本建成與國家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將成為評判一個學校辦學水平的指標之一。《規劃》提出,要建立健全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將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納入師范生培養課程體系,列入高校和中小學辦學水平評估、校長考評的指標體系,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納入教師培訓必修學時(學分),將能力提升與學科教學培訓緊密結合,有針對性地開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術為特點的課例和教學法的培訓,培養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學情分析與個性化教學的能力,增強教師在信息化環境下創新教育教學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學真正成為教師教學活動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