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8評論

第1章 個人禮儀

(第一節)常用禮貌語

語言禮貌,是現代文明社會的標志之一。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恰到好處地使用禮貌用語,可以表現出本人的親切、友好與善意。在人際交往中,準確而恰當地運用禮貌用語,是對學生的一項基本要求。

按照交際禮儀的規范,學生在人際交往中使用的禮貌用語,往往有特定的適用場合,一般可以分為問候語、祝賀用語、推脫用語、道歉用語等十種類型。

一、問候語

在日常交往中,學生對問候用語要勤用不怠。具體來講,適宜使用問候用語的主要時機有:主動接觸他人時,他人有求于自己時,他人進入本人所在區域時,他人與自己相距過近或是四目相對時,自己主動與他人進行聯絡時。

問候應當有來有往、有問有答。在正常情況下,應當由身份較低的人首先向身份較高的人進行問候。在人際交往中,自然應當由學生首先向其交往對象進行問候。當交往對象首先向學生進行問候時,學生有必要采用適當的內容和形式回敬對方一句問候。

問候他人時,具體內容應當既簡練又規范。通常,適用于學生采用的問候用語,主要分為下列兩種:

1.標準式

所謂標準式問候。即直截了當地向對方進行問候。如,“你好”、“您好”、“各位好”、“大家好”、“小姐好”、“先生好”、“紀先生好”、“程主任好”等。

2.時效式

時效式問候用語的常見做法是在問好、問安之前加上具體的時間,或是在二者之前加以尊稱,例如,“早上好”、“早安”、“中午好”、“下午好”、“午安”、“晚上好”、“周末好”、“小姐早安”、“各位下午好”、“潘經理晚上好”等。

二、迎送用語

迎送用語,主要適用于學生在正式場合歡迎或送別交往對象的時候。具體而言,它們又可以劃分為歡迎用語與送別用語,二者分別適用于迎客之時或送客之際。

1.歡迎用語

歡迎用語往往離不開“歡迎”一詞的使用。在平時,最常用的歡迎用語有:“歡迎”、“歡迎光臨”、“歡迎您的到來”、“見到您很高興”、“恭候光臨”等。交往對象再次到來時,應以歡迎用語表明自己記得對方,以使對方產生被重視的感覺。例如,“王經理,歡迎光臨”、“小姐,我們又見面了”、“歡迎再次光臨”、“歡迎您又一次光臨本店”等。

2.送別用語

最常用的送別用語,主要有“再見”、“慢走”、“走好”、“歡迎再來”、“一路平安”、“一路順風”、“多多保重”,等等。

使用送別用語時,通常有兩條應當注意:一是不要忘記使用;二是不要加以濫用。

三、請托用語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人都免不了會有求于人。不論是需要理解還是尋求幫助,誠懇地使用請托用語,對學生而言都是必要的。一般情況下,學生經常使用的請托用語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1.標準式

它的內容,主要就是一個“請”字,將其用于祈使句前,例如“請稍候”、“請讓一下”等。

2.求助式

這一形式的請托用語,最為常見的有“勞駕”、“拜托”、“打擾”、“借光”、“請關照”,等等。它們是在向他人提出某一項具體的要求時才被使用的。例如,請人讓路、請人幫忙、打斷對方的交談,或者要求對方照顧一下自己。

四、致謝用語

對于學生而言,在下列六種情況下,理應及時使用致謝用語向他人表明自己的感激之意:獲得他人幫助時,得到他人支持時,贏得他人理解時,感到他人善意時,婉言謝絕他人時,受到他人贊美時。

致謝用語在實際運用時,內容可能會有變化。但從總體上來講,可以歸納為三種基本形式。

1.標準式

它的主要內容通常只包括一個詞匯“謝謝”,在任何需要致謝之時,均可采用此種致謝形式。

2.加強式

有時,為了加強感謝之意,可在標準式致謝用語之前加上某些副詞。最常見的加強式致謝用語有“十分感謝”、“萬分感謝”、“非常感謝”、“多多感謝”、“感謝”等。

3.具體式

具體式的致謝用語,一般是指因為某一具體事宜而向人致謝。在致謝時,致謝的原因通常會被一并提及,例如,“有勞您了”、“讓您替我們費心了”、“上次給您添了不少麻煩”、“那件事情太讓您為我操心了”,等等。

五、征詢用語

學生遇到下述五種情況時,一般應當采用征詢用語:主動提供幫助時,了解對方需求時,給予對方選擇時,啟發對方思路時,征求對方意見時。

在正常情況下,學生運用最為廣泛的征詢用語主要有以下三種。

1.主動式

它多適用于主動向交往對象提供幫助之時。例如,“需要幫助嗎”、“我能為您做點兒什么”、“您需要什么”、“您打算買一些什么”、“您想要哪一種”等。

2.封閉式

它多用于向交往對象征求意見或建議之時。例如,“您覺得這件東西怎么樣”、“您不介意我來幫助您吧”等。

3.開放式

它也叫選擇性的征詢用語。它的做法是提出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案,以供對方有所選擇。例如,“您需要這一種,還是那一種”、“您想買大號的還是小號的”等。

六、贊賞用語

贊賞用語,主要適用于人際交往中稱道或肯定他人之時。學生在使用贊賞用語時,講究的主要是少而精和恰到好處。切不可視之為討好交往對象的一劑靈丹妙藥,以為多多益善。

在實際運用中,常用的贊賞用語大致分為三種具體的形式。

1.評價式

它主要適用于學生對交往對象的所作所為在適當之時予以正面評價之用。經常采用的評價式贊賞用語主要有“太好了”、“真不錯”、“對極了”、“相當棒”、“實在是美”、“十分漂亮”、“太合適了”、“您真有眼光”,等等。

2.認可式

別人發表某些見解需要得到評判時,如果見解正確,學生可以運用認可式贊賞語。例如,“還是您懂行”、“您的觀點非常正確”、“沒錯,沒錯”,等等。

3.回應式

回應式的贊賞用語,主要適用于交往對象夸獎學生之后由后者回應對方之用。例如,“哪里,哪里,我做得還不夠”、“我做得不像您說得那么好”、“還是您技高一籌”、“承蒙夸獎,真是愧不敢當,不過得到您的肯定,的確讓我開心”,等等。

七、祝賀用語

在交往過程中,學生往往有必要對其交往對象適時地使用一些祝賀用語。

祝賀用語非常多,適合學生使用的主要有以下兩種具體形式。

1.應酬式

常見的應酬式祝賀語主要有“祝您成功”、“祝您好運”、“一帆風順”、“心想事成”、“身體健康”、“龍馬精神”、“事業成功”、“生意興隆”、“生活如意”,等等。

2.節慶式

它的時效性極強,但卻通常缺少不得,例如“節日愉快”、“活動順利”、“儀式成功”、“新年好”、“假日愉快”、“春節快樂”、“生日快樂”、“新婚快樂”、“白頭偕老、“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等等。

八、道歉用語

在人際交往中,因種種原因而給他人帶來不便或打擾到對方時,學生必須及時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歉意。

最為常用的道歉用語主要有“抱歉”、“對不起”、“請原諒”、“失禮了”、“失陪了”、“不好意思”、“多多包涵”、“真是過意不去”,等等。

絕大多數的道歉用語都可以單獨使用。如果需要,它們亦可與其他禮貌用語或其他語句組合在一起使用。

(第二節)常用體態語

作為無聲的語言,舉止在一般情況下叫做體態語言,簡稱體態語。相對于口語而言,它往往是無意識的,因而對人的內心世界的反映更加可信。

一、握手

握手多用于見面致意和問候,也是對久別重逢或多日未見的友人相見或辭別的禮節。握手有時又具有和解的象征意義。

1.握手的基本樣式

握手既有較為統一的禮儀規范,又因各種具體情況不同有許多具體樣式。

對等式握手是握手的標準樣式。握手時兩人伸出的手不約而同地向著對方。

雙握式握手又稱“政客式”握手。用右手緊握對方右手的同時,再用左手加握對方的手背、前臂、上臂或肩部。這種握手方式是在表達一種熱情真摯、誠實可靠,顯示自己對對方的信賴和友誼。

2.握手的方式

與他人握手,有必要對其具體的方式假以注意。只有采用正確的方式,才能使握手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一般來講,與別人握手時,具體應當注意以下六點。

第一,起身站立。

見到他人時起身站立,通常含有對對方的恭敬之意。因此,在與別人握手時,均應起身站立。

第二,使用右手。

就具體方位來說,目前通常講究“右高左低”。在握手時,人們對于左、右手的看法也是如此,所以與別人握手時要使用右手。

第三,手位正確。

握手時,握手的雙方相互握住對方右手除拇指之外的其他四根手指。僅僅握住對方手指的指尖、握住對方的整個手掌或者握住對方的手腕,都是失當的。

第四,時間適中。

握手的具體時間既不宜過短,也不宜過長。在正常情況下,與他人握手的時間以三秒鐘左右為宜。

第五,力量適度。

握手時應注意力度。用力過輕,會令人覺得自己不夠熱情;用力過重,則有挑釁之嫌。

第六,態度友好。

一般來講,與別人握手時,均應目視對方雙眼,并且面帶微笑。

3.握手的順序

與他人握手時,雙方伸手的先后順序有一定的規矩。具體而言,長輩與晚輩握手時,應由長輩率先伸手;老師與學生握手時,應由老師率先伸手;女士與男士握手時,應由女士率先伸手;職務高者與職務低者握手時,應由職務高者率先伸手。

4.握手的禁忌

學生在與別人握手時,如欲使自己的所作所為表現得彬彬有禮,就不宜觸犯下述七種握手的具體禁忌。

第一,不宜戴著手套。

手套往往不潔,因此與人握手時宜首先摘下自己所戴的手套。只有女士在社交活動中才被允許戴著薄紗手套與別人握手。

第二,不宜戴著墨鏡。

戴著墨鏡與別人打交道,通常被視為暗含與對方“拉開距離”之意。

第三,不宜以手插兜。

與別人握手時,另外一只手不僅應當空著,而且還應當令其在身體的一側自然垂放。

第四,不宜濫用雙手。

只有在親朋故舊相見時,方可以雙手與對方相握。與初交之人握手時,尤其當對方為異性時,以雙手與其相握顯然是不合適的。

第五,不宜推拉、抖動。

與別人握手時,動作與幅度應當適度。既沒有必要握著對方的手推過去、拉過來,也沒有必要握著對方的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反復抖動不止。

第六,不宜跨著門檻。

在握手時,雙方的身體一般應保持靜態,并站立不動。不要一邊握手一邊走動,尤其不要跨著門檻,一腳在門內一腳在門外地與別人握手。

第七,不宜爭先恐后。

不論是與要人握手,還是與多人握手,均應講究先來后到、依次而行,不要推推搡搡、不守秩序、爭先恐后。

5.握手的注意事項

多人見面時應避免交叉握手。跨門檻時不可握手。握手時應面帶微笑、目光專注,與對方握手時應注意面部表情、手的力度、眼光以及顯示誠意和鄭重,千萬不可環顧左右而握手。

握手時忌伸出左手、戴墨鏡、戴帽子、戴手套、過分用力以及敷衍造作。

二、微笑

微笑在所有面部表情中是最自然、最大方、最真誠、最友善的。

在工作崗位上,微笑是禮貌待人的基本要求。在社交場合中,微笑可以使人自然放松。正因為如此,微笑被視為“參與社交的通行證”,又被稱為基本笑容或常規表情。

1.笑的方法

微笑的具體做法大致上可分為四點:

首先,額部肌肉進行收縮,使眉位提高,眉毛略彎曲呈彎月形。

其次,兩側面頰上的笑肌進行收縮,并稍微向下拉伸,使面部肌膚看上去出現笑意。

再次,唇部肌肉進行配合,唇形稍為彎曲,嘴角稍稍上提,雙唇關閉,不露出牙齒。

最后,自覺地控制發聲系統,一般不應發出笑聲。

總的講來,笑的時候應注意下述三個方面:

第一,聲情并茂。

笑的時候,應當做到表里如一,令笑容與自己的舉止、談吐相輔相成。切勿臉上掛笑,卻出言不遜,舉止粗魯;或是語言高雅、舉止得體,卻面無笑意。這兩種情況,都會使自已的態度受到懷疑。

第二,氣質優雅。

笑時要精神飽滿、氣質典雅。真正的笑,應當發自內心,所以它非常自然地反映著人們的文化修養和精神追求。倘若笑的時候粗心大意,表現得粗俗、放肆,實乃自毀個人形象。

第三,表現和諧。

笑,從直觀上看,實際上是人們的眉、眼、鼻、口、齒以及面部肌肉和聲音所進行的協調行動。在笑的時候,要使各個部位運動到位,不溫不火,合作成功,不至于顧此失彼,笑得勉強、做作、失真。

2.笑的禁忌

在正式場合笑的時候,應力戒下述舉止以及表現:

第一,假笑。

假笑,即笑得虛假,皮笑肉不笑。

第二,冷笑。

冷笑,是含有怒意、諷刺、不滿、不屑、不以為然等意味的笑。

第三,怪笑。

怪笑,即笑得怪里怪氣,令人心里發麻,多含有恐嚇、嘲諷之意。

第四,媚笑。

媚笑,即有意討好別人的笑,并不是發自內心的笑。

第五,怯笑。

怯笑,即害羞或怯場的笑。例如,笑的時候,以手掌遮掩口部,不敢與他人交流視線,甚至還會面紅耳赤、語無倫次。

第六,竊笑。

竊笑,即偷偷地笑,多表示揚揚自得、幸災樂禍。

第七,獰笑。

獰笑,即笑時面容兇惡。多表示憤怒、驚恐、嚇唬他人。

(第三節)民族風俗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風俗習慣,我們要學會互相尊重。

對于小學生來說,我們平時有可能會接觸到少數民族同學,這要求學生要尊重別人的民族習慣。如果不尊重,就等于不尊重他那個民族。

要學會尊重不同少數民族同學的民族習慣,尊重他們的民族風俗和生活習慣。比如回族同學不吃豬肉,一般學生在少數民族同學面前說起“豬肉”的時候可以說“大肉”,而不能隨意說“豬肉”等詞,更不能當著同學的面兒說出不恰當的相關話題。

若想尊重少數民族同學的民族習慣,可以事先問清楚他們的風俗,然后遵照實施即可。不能因為和同學關系不錯,就大大咧咧、滿不在乎,甚至信口開河。

上架時間:2014-04-15 18:02:51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顺平县| 旬阳县| 镇江市| 连南| 博野县| 乌审旗| 寿光市| 云霄县| 石楼县| 万盛区| 巨野县| 南投市| 定安县| 巴青县| 铁岭县| 墨脱县| 马边| 延长县| 神池县| 望城县| 陕西省| 岑巩县| 澎湖县| 融水| 兰坪| 西乡县| 营口市| 耿马| 顺昌县| 乳源| 尚义县| 五常市| 肥西县| 特克斯县| 建平县| 漳平市| 巴彦淖尔市| 博兴县| 荃湾区| 江华| 平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