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班會課是這樣設計的:24堂成長課的奇跡(小學中段篇) (心理輔導班會方案叢書)
- 孫晶
- 4755字
- 2020-11-28 17:52:49
第2堂 友誼星,亮晶晶 人際關系
一、活動目的
1.通過“小星星拍拍操”,營造友好、快樂的課堂氣氛,導入課程主題。
2.通過“友誼星天使”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什么樣的孩子會被伙伴喜歡,建立良好伙伴關系的基本方法。
3.通過“點亮友誼星”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和調整在人際交往中的不適當做法,主動建立廣泛而友好的同伴關系。
二、活動準備
1.依據場地條件和班級人數分組,每組6~8人,確定組長;桌椅呈馬蹄形布置,教室中間預留活動空間。
2.準備歌曲《小星星》的音頻文件。
3.印制活動記錄單(見活動素材庫)。
4.足量書寫筆和彩色筆。
三、活動過程
活動1:小星星拍拍操
【輔導要點】
活躍課堂氣氛,在活動中感受到擁有伙伴的快樂,導入課程主題。
【活動時間】
8分鐘。
(建議指導語:同學們,你們是否聽過《小星星》這首歌呢?今天我們用這首歌來做一個活動,希望你能認真參加,體驗和伙伴一起玩兒的快樂?。?/p>
【活動內容】
(1)全班學生在活動空間圍成內外兩個圓圈,相對而站。
(注意:出現單數時可以邀請一個孩子擔任助理,掌管音樂播放或者擔任活動觀察員。)
(2)當音樂響起來之后,內圈學生逆時針,外圈學生順時針,隨著音樂節奏一邊跟唱一邊移動。
(3)移動中每個字與對面同學右手擊掌一下,每句歌詞的后三個字時,要站在原地不動,與對面的同學雙手輕輕擊掌三下,注意不能太用力,或者故意拍打他人。
(4)如此循環下去,直到歌曲結束。
(注意:可以先練習一下,再播放音樂活動,鼓勵學生盡量不出錯。)
(5)自由分享活動感受。
(6)教師總結。
【引導要點】
(1)肯定認真參與、遵守規則的學生,提出課程要求。
(2)與伙伴一起友好地活動很容易獲得快樂的感受。
(3)星星是美好的象征,今天我們要找到的是友誼星。導入課程主題。
活動2:友誼星天使
【輔導要點】
通過“友誼星天使”活動,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樣的孩子會被伙伴喜歡,明確掌握建立良好伙伴關系的基本要點。
【活動時間】
15分鐘。
(建議指導語:受歡迎是很棒的感覺,所以我們都喜歡自己能被別人喜歡。如果我們把最受大家喜歡的孩子叫作“友誼星天使”,你認為他(她)應該具備哪些特點呢?)
【活動內容】
(1)繪制我心中的“友誼星天使”。
以圖文的形式,表達自己對具有什么特點的伙伴可以成為受大家歡迎的“友誼星天使”的看法。
(2)小組交流:我認為什么樣的同學最受大家歡迎。
(3)組長負責完善本組的“友誼星天使”特點(如果班級人數不多,可以請每一個孩子都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4)教師總結出班級“友誼星天使”(最好在黑板上準備天使圖案,將學生的意見集中到圖中,效果會更好)。
(5)教師總結。
【引導要點】
(1)每個人喜歡的伙伴特點會有不同。
(2)每個人身上都有被別人喜歡的特點。
(3)有的特點是大家都喜歡的,這樣的特點越多,就越有可能成為“友誼星天使”。
(4)樂于助人、尊重他人、善良誠實、和善友好、誠實守信、熱情大方等,是“友誼星天使”的基本特征。
活動3:點亮友誼星
【輔導要點】
與“友誼星天使”的特點相比較,發現自己在與人交往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找到改進的方法,努力獲得更多的友誼。
【活動時間】
12分鐘。
(建議指導語:“友誼星天使”身上有很多好的品質,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品質,他們才能受到很多人的歡迎。如果想交到更多的朋友,我們需要怎么做呢?你要找到哪些“火源”才能點亮友誼星呢?)
【活動內容】
(1)在活動記錄單的“點亮友誼星中”完成相應的任務,找到我的“火源”,即我要改進的角度和解決方案。
(2)小組交流,請找到最多“火源”的同學代表小組參加班級分享。
(3)班級分享,教師總結。
【引導要點】
(1)每個人都有不足之處,關鍵是看自己能不能發現。
(2)知道不足,還能主動改進,就是找到了點亮友誼星的“火源”。
(3)多從自己身上尋找不足之處,虛心、友好地與他人相處,一定會獲得滿天友誼星。
活動4:總結與延伸
【活動時間】
5分鐘。
【活動內容】
(1)自由分享:說說自己本堂課的收獲。
(2)課后延伸:課后和家長交流,什么樣的孩子是他們會喜歡的,找到自己的不足,制訂改進計劃,并將自己的計劃告訴父母或朋友,每隔一周請他們對自己的變化做一個評價。
四、活動素材庫
1.設計背景
小學是兒童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融入集體、適應社會生活的重要時期。好的同伴關系能讓學生身心愉悅、樂觀豁達,更好地適應周圍的環境,有勇氣克服各種困難。而不好的同伴關系則會影響學生的正常交流,使其心智發展緩慢,在面對困難時缺乏解決問題的方法,變得膽怯、退縮。
在實際生活中,孩子們身上難免會存在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他們常常不能意識到這些習慣會影響自己與他人的關系,要通過各種途徑引導學生認識影響人際關系的行為表現,改變不適當的做法,獲得更多的友情。
本堂班會課針對小學中段學生設計,目的在于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到擁有良好伙伴關系的重要性,并通過思考和討論了解受歡迎的孩子的特質,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做到主動調整和改變,成為一個更受歡迎的人。
2.理論支持
(1)小學生同伴關系的特點。
小學生同伴關系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與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相適應,也與學生的班集體生活經驗密切相關。最初受到外部關系和偶然因素的影響,例如,他們會因為居住位置相近、座位相近或其他的某種聯系而建立起友誼。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會逐漸形成自己交往的新標準,例如他們會選擇跟自己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相似的人,或者受到社會或他人贊賞的人做朋友。
小學生大多喜歡與自己同性別的同學做朋友,因為同性別的伙伴之間有更多相同的興趣愛好,更利于合作交流。在與異性朋友的交往上,女生的交往能力相對較強,多數孩子表現得比較大方、友好;而男生在交往中的表達和理解能力偏弱,活潑好動的孩子很有可能喜歡以調皮淘氣的方式與女生相處。
(2)小學生同伴交往中的不良心理現象。
小學生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如果存在下述不良的心理現象,很有可能會阻礙與他人的正常交流,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① 怯懦。
常見于性格內向的孩子,他們面對陌生人時比較膽怯,有自己的想法卻不敢表達,擔心說錯。往往缺乏人際交流的經驗,也無法將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他們的話都很少,容易被集體忽視。這類孩子在小學中低年級較多。
② 自卑。
與膽怯的孩子不同,自卑的孩子性格不一定內向,他們可能因為家境、智力、長相、特長等原因受到家長、老師、同學的批評或嘲笑,導致自卑感,對自己缺乏自信心,害怕與人交往,擔心自己不如別人。
③ 自負。
這樣的孩子往往能說會道、才華出眾、成績優秀,深得老師的喜愛。與同學相處容易自信心爆棚,常常趾高氣揚,喜歡對人發號施令,認為別人都應該聽自己的。不尊重他人,不能理解他人的感受,在低年級時也許在同學中有一定的威信,但隨著年級的升高,同學們會越來越不愿意與這樣的孩子做朋友。
④ 反向。
具有反向心理的孩子,表面看起來經常惹是生非,總做一些別人不喜歡的事情,似乎要跟周圍的所有人作對。實際上,這種孩子內心常常非??释c人交往、受到別人的關注,只是他們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通過故意搗亂,與人爭論、對立,來吸引他人的注意,但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⑤ 倔強。
這類孩子與人交往中往往特別較真,喜歡鉆牛角尖。遇到問題既不善于變通,又不愿與人妥協,容易與他人產生矛盾,最后導致朋友越來越少。在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上,這樣的孩子也容易出現問題。
⑥ 嫉妒。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嫉妒也隨之產生。嫉妒心過強的孩子對自己要求比較高,不能容忍別人比自己好。對于比自己好的同學,他們會心生敵意,可能背后說別人的壞話,或者處處與之作對,影響伙伴關系,也會令其他同學厭煩。
⑦ 功利。
隨著社會的發展,成人世界里的不良心理現象也可能出現在孩子當中。太過功利的學生常常欺軟怕硬,看到比自己強的、比自己好的學生就去巴結,看到比自己差的學生就瞧不起。容易見風使舵,往往沒有真正要好的朋友,也會影響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
(3)小學生交往技巧。
① 主動結交新朋友。
小學階段應該培養學生樂于交往的品質,從他人身上能學到很多好行為、好習慣。學會主動去認識新同學,并用真誠和微笑主動與人交往。
② 練習傾聽和表達。
溝通當中傾聽與表達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這里的傾聽不僅僅要用耳朵聽,還要用眼睛看,用心去感受,這樣才能真正了解他人的意思。要學會清楚、簡潔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同時注意文明禮貌,要尊重他人。
③ 主動感謝和贊美。
每個人都應該懷有感恩的心,對于別人的幫助要懂得感謝,這是一種美德。感謝不僅僅是語言,還可以是行動,為他人做一件小事,也是感恩的表達??吹剿松砩系膬烖c應該學會贊美,真誠、適當地贊美能讓對方感到愉悅,也能為自己贏得好感。
④ 學會拒絕。
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意見不統一,對于自己不接受的事情,應該主動說出“不”,這并不是對雙方關系的破壞,是讓對方更明白自己的立場。在說“不”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語氣,學會委婉地拒絕別人,合理的拒絕不會破壞彼此的關系。
3.可替代活動
(1)馬蘭開花(可以代替活動1)。
【輔導要點】
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體會找到伙伴的快樂感覺,導入活動課主題。
【活動內容】
① 全班學生在教室中間的空地上圍成一個U形,面朝教師。
② 教師說:“馬蘭開花,馬蘭開花”同學們齊聲問:“馬蘭要開幾朵花?”教師任意說一個數字,相應數量的學生就要迅速組成一個小組。
③ 教師再說其他數字,反復進行幾次活動。
④ 自由分享:說說迅速找到小組時的感受,以及沒有找到小組時的感受。
⑤ 教師總結。
從活動體驗引申至生活中被人接納,做一個受他人歡迎的人很重要。
(2)沒朋友的小兔(可以替代活動2)。
【輔導要點】
通過針對童話故事的討論,思考和總結在與同伴交往過程中常見的不友好的態度和行為。
【活動內容】
① 講述故事“沒朋友的小兔”(可以由老師講故事,也可以事先請一個學生準備,講給大家聽,或者找到類似內容的繪本故事)。
沒朋友的小兔
青草山上住著一只長得很可愛的小兔子,小兔子長大了,想到山下找別的小動物一塊兒玩。
小兔子先來到猴子家,小猴子正跳來跳去地玩耍。小兔子看到小猴子紅紅的屁股就嘲笑說:“小猴子,你的屁股紅紅的,真難看?。 毙『镒勇牭搅耍鷼獾嘏荛_了。
小兔子又來到小河邊,剛好看到一只小烏龜翻倒在河岸邊,小烏龜叫道:“小兔,幫我翻個身吧。”小兔子心想:“小烏龜剛從泥土里爬出來,多臟啊,我可不要把我雪白的毛弄臟了。”它就對小烏龜說:“我力氣小,你還是找別人吧。”小烏龜沒辦法,只好把頭縮到殼里等別人來。
中午了,小兔子的肚子餓得咕咕直叫,正好被路過的小山羊聽到了,它把一棵青菜送到小兔面前,很有禮貌地說:“小兔子,我這兒有青菜,你吃點吧?!毙⊥米右豢?,這青菜來得太及時了,一把搶過來,連一句感謝的話都沒說就吃了起來。小山羊悄悄地走開了。
接下來,小兔子又遇到了好多小動物,但是沒有一個人愿意跟它做朋友,小兔子很奇怪,自己這么可愛,卻找不到朋友,這是為什么呢?
② 小組討論: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跟小兔子做朋友;在伙伴相處的過程中,哪些表現是不被喜歡的。
③ 組長記錄大家的意見,代表小組發言。
④ 教師總結。
不被喜歡的特點:隨意嘲笑他人;自私、不愿幫助別人;沒有禮貌、不知道感謝;驕傲自滿,自以為是等。
要想交到朋友,首先要克服自己身上的缺點,做一個受人歡迎的人。
(3)可愛的小兔(可以替代活動3)。
【輔導要點】
通過重新編寫童話故事的情節,幫助小兔改掉自己的缺點,擁有很多喜歡它的朋友,認識如何做一個受歡迎的人。
【活動內容】
① 分小組續寫小兔子的故事,要求之后的情節可以幫助小兔子重新找到朋友。
② 每個小組派代表講述之后的故事,選出完整而有創意的作品,給予肯定和獎勵。
③ 自由發言:怎樣做才會是一個受歡迎的孩子。
④ 教師總結(可以參考活動素材庫相關內容)。
4.活動記錄單
友誼星天使

點亮友誼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