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5.案例研究:BMW-i探索型敘事中的設計BMW-i案例研究主要是基于對新聞稿的分析和BMW-i項目網站 (www. bmw-i-usa. com/en_us/) (2012年4月14日訪問).

寶馬董事會主席諾伯特·雷瑟夫(Norbert Reithofer)明確指出:“將來,寶馬集團將是優質汽車和優質機動性服務的領軍制造商。”寶馬將自身使命的定位和優質汽車生產聯系在一起,并將致力研發與逐步發展起來的機動性有關的服務。

通過融入其他運輸系統、提供與聯運機動性相關的巡航服務、與SixT公司合作提供汽車共享服務、開發MyCityWay(即公共運輸及其空間的信息服務)和Parkatmyhouse(接入個體市民提供的臨時泊車服務)等應用,德國巨頭把自己描述成了未來機動性的“使能者”。從汽車制造商(其特點是運動技術、技術未來主義和工程研究)到機動性服務的使能者,實現這一過渡轉變的重任落到了BMW-i項目敘事身上。

表2-1 不同敘事框架中的敘事過程特征

true

BMW-i所提出的敘事始于一個具有敘事結構特征的沖突情境:一面是城市密度和交通擁擠不堪的現實;另一面是人類偏偏天生喜愛居住在輕松舒適、無污染的環境之中,享有自主決定機動性的自由。

寶馬帶著兩大具有濃郁內涵的敘事“符號”介入了這種沖突。一方面,兩種版本的電動汽車i-3和i-8,秉承品牌的個性和傳統特點(優質、運動、優雅、激進的技術);另一方面,與眾多城市服務網絡的新型融合形式昭示了理想的未來。

在此情形下,通過平臺提供的服務、可定制的選擇以及個體和集體優勢,機動性成為接入解決方案。在這樣的敘事空間,機動性對于設計意味著什么呢?在這樣的技術開發階段和生態系統循環階段,機動性對于BMW-i設計又意味著什么呢?

敘事的高度開放性需要對系統采用設計的方法。具體而言,BMW-i敘事定位將機動性定義為界面系統,包括連接界面(多式聯運站)、接入界面(電子裝置)、功能界面(汽車、充電樁)和后勤界面(車庫)。

在BMW-i敘事框架下設計逐漸形成的機動性,意味著對系統目前的視點構成要素和界面進行定義,對調節連接的交互、功能和經濟機制進行定義;意味著在設計的同時考慮機動性參與者的利益和視點,以及從更大的范圍來看,考慮城市參與者的利益和視點。在這一目標的促動下,寶馬與Wallpaper聯手,投入了六個國際設計師團隊,形成了“可持續街區”的新概念。

除了系統規模以外,如今的BMW-i設計還意味著重新定義舊的商業模式。從汽車制造商到服務提供商的過渡轉變,為創新過程打開了新的概念空間,包括新的收益模式(不與汽車銷售掛鉤)、新型用戶關系、新的本土和全球聯盟、賦予品牌和信道的新的意義。

參照其構成要素和內部關系,設計系統和商業模式意味著與其他專有技術和利益系統互動,這里往往會出現分歧和矛盾沖突。

對于上述解決方案的建構而言,設計師的核心能力至關重要。這些能力涉及復雜解決方案的可視化、系統和網絡的建模、包容不同的觀點、調和語言與符號。

設計常常旨在為中止技術提供方便,其作用包括依據相關用戶和參與者的認知模式,借助技術進步所帶來的機遇,在現有語言符號與新的語言符號之間取得平衡。對于BMW-i而言,這種調和作用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BMW-i的敘事策略似乎表明,在把品牌的一些典型符號與與眾不同的語言和符號聯系起來的同時,仍然需要對品牌的這些典型符號進行保護。這些保護下來的符號往往受到其他互補性網絡的符號污染,那些與眾不同的語言和符號又被與這種污染關聯在一起。

從系統的角度來看,BMW-i所推行的敘事框架下的設計條件令人鼓舞,但似乎需要進一步擴大項目的范圍,對商業模式進行反思,需要重新呈現和謀劃相關利益和關系,需要權衡符號保護和符號創新。這些要素似乎越來越能概括策略設計的特征,即構建多向系統以及無形解決方案和有形要素的整合系統。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灯塔市| 岢岚县| 鄂托克旗| 清镇市| 拉萨市| 哈巴河县| 云阳县| 共和县| 景泰县| 平潭县| 博兴县| 通山县| 石阡县| 宣城市| 法库县| 宝坻区| 兴宁市| 高密市| 平果县| 来凤县| 普陀区| 孝义市| 汝州市| 城市| 寻甸| 云南省| 新安县| 昆明市| 通榆县| 青冈县| 湄潭县| 新竹县| 仁怀市| 黔东| 沭阳县| 玉龙| 宜兰市| 南皮县| 孟津县| 松溪县|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