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控習慣
- (美)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
- 2061字
- 2019-11-29 22:28:03
第4章 看著不對勁兒的那個人
心理學家加里·克萊因(Gary Klein)曾給我講過一個故事,是關于一個參加家庭聚會的女士的。她做了多年護理工作,在剛剛到達聚會地點后,只是看了她公公一眼,就不由得有些擔憂。
“我覺得你的樣子看著不對勁兒。”她說。
她的公公自我感覺非常好,開玩笑地回答說:“嗯,我也不喜歡你的樣子。”
“不,”她堅持說,“你需要馬上去醫院。”
幾個小時之后,這個人開始接受救命的手術,因為在醫院的檢查發現,他有條大動脈堵塞,隨時面臨心臟病發作的危險,多虧他兒媳婦的直覺救了他。
這位醫護人員看到了什么?她怎么會預先知道他有可能犯心臟病?
當主動脈阻塞時,身體會全力向關鍵器官輸送血液,而靠近皮膚表面的周邊位置將供血不足,由此導致面部血液分布模式改變。由于多年近距離接觸心臟病病人,這位女士在不知不覺中具備了一眼就能識別這種模式的能力。她無法解釋她從公公臉上看到了什么,但她知道有些不對勁兒。
其他領域也存在類似的故事。例如,軍隊的分析員可以識別在雷達屏幕上閃爍的哪個光點是敵方導彈,哪個是他們自己艦隊的飛機,即使它們以相同的速度和高度飛行,并且在雷達上看起來幾乎完全一樣。在“海灣戰爭”期間,海軍少校邁克爾·賴利(Michael Riley)下令擊落了一枚導彈,從而拯救了一艘戰艦——盡管在雷達上它看起來完全像自家的飛機。他做出了正確的決定,但是就連他的上級指揮官也無法解釋他是如何做到的。
眾所周知,博物館館長具有辨別真偽的特殊能力,識別真品自不待言,做得再逼真的贗品也難逃其法眼,但他們自己也不能準確地告訴你,究竟是哪些蛛絲馬跡讓假貨露出了馬腳。經驗豐富的放射學家能在觀察腦部掃描片時,準確預知哪個部位會發生中風,但缺乏訓練的人只能看到明顯的病變,無法做出預測。
我甚至聽說理發師僅僅根據客戶頭發的觸感就能知道客戶是否懷孕了。
人腦是一臺預測機器。它不斷地感知你的周邊環境,并分析和處理它所遇到的所有信息。每當你反復經歷一些事情——比如醫護人員看到心臟病患者的臉,或者軍事分析員看到雷達屏幕上的導彈——你的大腦就會開始注意到哪些是重要的,從紛雜的細節中梳理出相關線索,并將這些信息分門別類以備將來使用。
只要有足夠的練習,你就可以不假思索地拾取預測特定結果的提示。你的大腦將自動編碼經驗教訓。我們并不總是能解釋清楚我們正在學什么,但是學習的過程一直沒有停歇,而你在特定情況下注意到相關線索的能力是你每個習慣的基礎。
我們低估了大腦和身體的自動回應能力。你不會告訴你的頭發要生長,你的心臟要泵血,你的肺要呼吸,或者你的胃要消化。然而,你的身體一直在自動處理著這一切以及更多的事。作為整體的你遠遠大于有意識的自我。
想一想饑餓。你怎么知道你什么時候會餓?你不必看到臺面上有塊餅干,才能意識到該吃飯了。食欲和饑餓是由下意識控制的。你的身體內部存在各種各樣的反饋回路,負責提醒你何時該再次進食了,并且監控你周邊以及你體內發生的事情。由于激素和化學物質在你體內循環,你會產生渴求。突然間,你感覺餓了,但你想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在給你通風報信。
這是關于我們習慣的最令人驚異的洞見之一:你不需要意識到啟動習慣進程的提示。你可以注意到一個機會并采取行動,而不需要有意識地關注它。這就是習慣具備效用的原因。
這也是讓習慣變得危險的原因。隨著習慣的形成,你的行為會受到你的自發和下意識的頭腦的支配。你會身不由己地陷入舊的模式而不自知。除非有人明確指出,否則你可能不會注意到:每當你笑的時候,都會用手捂住嘴;在提問之前先道歉;或者你有接別人話茬兒的習慣。你重復這些模式的次數越多,你就越不太可能質疑自己在做什么以及為什么要這樣做。
我聽說過一名售貨員的趣事。每當顧客用完禮品卡上的余額后,他都會按照店里的規定把空卡一剪兩半。有一天,店員連續接待了幾個刷光了禮品卡的顧客。當下一位顧客走上前來時,店員刷了顧客的信用卡,拿起剪刀,然后把它剪為兩半。他的整套動作連貫自如,完全是自動進行的。等他完成這一系列動作后一抬頭,才看到目瞪口呆的顧客,并意識到剛才發生了什么。
我在研究中遇到的另一位女性曾是學前班教師,轉行做了公司職員。盡管她現在和成年人共事,但她很難改掉老習慣,時不時會問同事們上衛生間后是否洗了手。我還聽說過曾經做了多年救生員的人的故事,有時看到奔跑的小孩子,他會沖著孩子大喊:“別跑,慢點兒走!”
隨著時間的推移,觸發我們習慣的提示變得實在太普遍了,以至于我們基本上視而不見:廚房臺面上的零食、沙發邊上的遙控器、口袋里的手機。我們對這些提示的反應已被嵌入我們頭腦的深處,以至于我們根本意識不到它的存在,因此也就不知道采取行動的沖動從何而來。出于這個理由,我們必須有意識地開啟行為轉變的進程。
在我們能夠有效建立新習慣之前,我們需要把握好當前的習慣。這可能聽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因為一旦習慣在你的生活中牢牢扎根,它多半是下意識的和自然而然的。如果某個習慣一直是機械簡單的,你就不能指望它會得到改善。正如心理學家卡爾·榮格(Carl Jung)所說:“除非你讓下意識意識化,否則它將支配你的生活,而你會稱之為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