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四樓會議室里,匯聚了從四面八方來的36名應屆本、專科畢業新生,南腔北調的口音讓人忍俊不禁。從培訓課堂上起,我們站在了人生新的起點。培訓是由公司各部門的經理輪番講課,內容主要是各部門的職能、責任和工作流程,讓新人們熟悉公司的情況和大部分工作崗位的情況。幾天來,新大學生之間彼此都熟悉了,當他們知道我是自費生時,我能感受出他們臉上流露出對我的鄙夷與不屑,因此我倒沒有結交上朋友。培訓的最后兩天,是工會主席帶領新生們學習交際舞,女生們眼中的我或許是個異類,她們大多不愿意和我跳舞。好在工會主席指派不同的女生和我一起,我笨拙地學習著,悟性不佳,但總算能應付場面。八十年代末以來,交際舞熱潮席卷全中國,不少男女在舞中擦出愛的火花。我們當中的十多個妙齡女生,自然是公司上上下下關注的焦點。
培訓的最后一天,周六上午,公司宣布了工作分配名單,我被分配到長春東郊的安龍泉——吉林大禹有限責任公司安龍泉包裝箱廠生產科,擔任保管員,并簽訂工作合同。因為我是中方工作人員,因而算是省工業廳下屬企業的全民所有制職工。又因為自己是自費大專畢業的,身份定為合同制干部。而其他從院校分配來的人,都有派遣證,身份是中方的國家干部。所有畢業生的戶口,都轉到長春公司總部的集體戶口中,我們搖身一變,都變成了長春人。公司是中德合資,在改革開放初期是吉林省少數幾家合資企業之一,主要是配套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汽車電子配件。而我所在的安龍泉包裝箱廠,是為公司電子產品生產包裝箱,廠房剛剛竣工,全部人員到崗后即將投產。周六,我們中間的14人就被公司人事部派車送到包裝箱廠,與廠長和科長見面。然后來到設在倉庫里的辦公室,在庫房里見到了自己的下屬——6名裝卸工人。在工廠主辦公樓,還給我分配了兩人一屋的單身宿舍,同屋的是吉林理工大學畢業的齊林,我們在公司培訓時已經熟悉了。
嶄新的辦公室,嶄新的辦公桌椅,陌生的領導,陌生的下屬,這是個新的天地,我忽然莫名恐慌起來,未來會是什么樣呢?
包裝箱廠還沒有班車,據廠長說已經在哈爾濱訂購了,新車到廠還得等兩周。于是下班后,我只能乘坐省道上的郊線公交車回姑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