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大鵬孤獨嗎
- 放下心中的尺子:《莊子》哲學50講
- 林光華
- 1927字
- 2019-11-19 10:24:20
《逍遙游》開篇就是一個大鵬飛起的寓言故事。鯤與鵬是兩種生物,鯤本來是魚子的意思,很多人可能沒有看過,非常小,莊子卻把它寫成了一條大魚,大到難以想象。“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北冥也就是北海,生活在北海里,不自由,因此“化而為鳥”,轉(zhuǎn)化為大鵬。這個“化”字非常重要,是第一次自由的放飛。當感到不自由的時候,要學會轉(zhuǎn)化,努力轉(zhuǎn)化。化,是一種蟬蛻,要脫去一層皮的,從一個不自由的自己,向自由前進一步,這需要積累,需要勇氣,需要觀念上的裂變,而且沒有人能幫到你,改變內(nèi)心只能靠自己。
要獲得逍遙,化是第一步。大鵬更大,背部就有幾千里。“怒而飛”,怒,通“努”,即奮起而飛,努力向上飛,翅膀像天邊的云。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天邊一塊大大的如翅的云。我2005年在臺灣阿里山看日出,凌晨三四點穿個軍大衣,在那等日出。剛開始,青色的天邊就出現(xiàn)像翅膀一樣的云,又像一把大掃帚,把天庭掃了一遍,藍色的塵埃條分縷析地躺在天邊,紋絲不動,靜到無聲。你要去想象,莊子的目的是一開始就把我們從瑣碎的日常生活中帶離出去,去用心感受。太陽像一下子跳出了天際,非常驚艷,我當時的感受是,人是天地間偶然的產(chǎn)物,在輝煌壯麗的天空面前,人幾乎是多余的。你就知道古人為什么喜歡觀天了,中國人觀天產(chǎn)生了《周易》,古希臘人觀天豐富了古希臘哲學,當然,兩種哲學的氣質(zhì)非常不同。古希臘的泰勒斯有一天走路只顧看天了,掉到了井里,農(nóng)夫看到了(也有說女仆看到了),笑他說:“你地還沒看清,怎么看起天來?”中國的伏羲氏是“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始作八卦”(《周易·系辭下》)。我們沒有一個類似柏拉圖的“理念”的概念,中國注重的是天人合一,陰陽合一,形而上與形而下的兩層是打通的,不是二元論的,所以更和諧。大鵬飛起來,也要看看地的,莊子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就是從上面看下面,從下面看上面,不同視角,但天地一體。重要的是拉開視野,拓寬視野。大鵬飛起,不是為了與人間隔離。這是莊子人生觀的寫照,“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有獨立的精神,但是“不敖倪于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天下》),又能平等看待萬物,不對抗,不爭論,不陷入是非之爭中,與世俗能很好地相處。這是在理想與現(xiàn)實、精神與世俗之間平衡的智慧。
光有轉(zhuǎn)化的智慧、云氣的積累還不夠,大鵬要選一個時機,一鼓作氣飛到南冥,這個時機就是“海運”,也是下面說的六月的大風。風吹海動,借助這個勢飛起來。勢,也是一個成功的重要因素。
大鵬飛起時,看到的景象是“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云氣蒸騰,生機勃勃,但什么也看不清楚。它思考的問題是:“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天的本色是什么?天外還有什么?空間是無盡的嗎?我們坐飛機,飛機起飛的時候,看到田園、建筑物漸漸變小,然后進入蒼茫的天空,看到的景象與莊子差不多,但是我們會發(fā)出這樣的疑問嗎?莊子問的不是一個物理學問題,而是人的問題,我們自以為懂得很多,但我們看到的真的是真相嗎?這是一個真假的問題。我們在無極的宇宙空間中,如何準確地安放人的位置,這是一個心態(tài)的問題。莊子對真相、真理永遠懷疑而探究下去,最后戳破一切人為制定的標準,一切社會約定俗成的常規(guī),一切欲望的牢籠,這就是大鵬朝向自由而飛的過程,不斷面對,不斷超越。把自己放在一個浩瀚的天空下,沒有外援,全靠自己,它的孤獨在于此。這是一條每個人只能獨自面對的道路,就像獨自面對自己的死亡一樣,你繞不過去,也騙不了自己,這才是真正的成長,成功只是成長過程中的一些標簽。
看到大鵬不辭勞苦地往九萬里的高空飛去,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蜩是蟬,學鳩是斑鳩,籠統(tǒng)說就是小鳥,它們只能飛到樹那么高,所以不能理解大鵬怎么能飛到九萬里的高空。這一“笑”字,莊子多次提到,便別有味道了,不理解,所以有嘲笑的味道。小鳥比喻眾人。你是否看到了自己與眾人的不同?或用牟宗三的話說,你有沒有從眾人的日常狀態(tài)中“挺立”出來?
德國哲人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中提出生存的“平均狀態(tài)”,“平均狀態(tài)”首先描繪出什么是可能而且容許去冒險嘗試的東西,它防止任何擠上前來的例外,任何優(yōu)越狀態(tài)都被不聲不響地壓住,一切原始的東西都在一夜之間被磨平為早已眾所周知之事,一切奮斗得來的東西都變成唾手可得之事,任何秘密都失去了它的力量。而本真的人具有本真性,他們要從“眾人”狀態(tài)中出來,面對真我,做出決斷。
大鵬飛那么高干嗎?靈魂的自由有那么重要嗎?它果真能到達嗎?小鳥以自己的經(jīng)驗去推理,否定了大鵬。當它嘲笑別人時,其實是在自我安慰,自我打氣,刷自己的存在感。大鵬對各種嘲笑很理解,所以,它一心一意往高空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