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書名: 重大時代課題與科學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當代中國書系)作者名: 顏曉峰本章字數: 5341字更新時間: 2019-11-19 11:07:08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的十九大報告的主題和主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做出這個重大政治判斷,是一項關系全局的戰略考量。深刻學習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論斷,是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前提,是實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戰略安排的堅實基礎。
1.歷史方位標定新時代
時代是表述特定社會歷史的范疇,不同社會形態、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發展階段,形成了不同內涵的時代。馬克思主義把社會經濟形態作為時代變革與演進的基本依據。對于民族和國家而言,新時代表明戰略任務的變化、發展坐標的前進、國際影響的增強。認識新時代是開創新事業的前提,引領新時代是實現新目標的基礎。
從中華民族的歷史方位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是一部不懈奮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黨的十八大以來,幾個歷史時期的接續奮斗,匯聚而成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巨大洪流。一代代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人的強國夢復興夢,就要在這幾代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人的創造實踐中變為現實。讓中華民族自立自強于世界民族之林,讓東方大國重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正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使命。
從社會主義的歷史方位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五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夯實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雄厚基礎;五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塑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嶄新面貌。
從當代世界的歷史方位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現代化是近代以來的世界潮流,是工業革命之后國家富強的根本途徑。在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下,發展中國家怎樣走出貧困落后,達到繁榮振興,建成現代化國家,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條件。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走向現代化的東方大國。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要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過渡、后發現代化國家向現代化國家轉變的示范意義考察。中國道路的意義在于,經濟科技比較落后的發展中國家,怎樣走出一條不同于西方國家發展的道路,向著現代化目標邁進。
2.發展內涵展現新時代
新時代決定了我國社會發展的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必然有其時代內涵及其特征。把握這些時代內涵和特征,才能認識新時代、理解新方位。
從新時代的形成過程看,這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鄧小平同志為它確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這篇大文章上都寫下了精彩的篇章。黨的十八大后,新一代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正是在繼承與創新的開拓中,新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到新時代。
從新時代的基本內容看,這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從黨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沖刺收官,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場接力賽的最后一棒。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開局起步,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場新的接力賽的第一棒。這最后一棒和第一棒的執棒者,都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跑好這兩棒,就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大歷史貢獻,就是開創了一個新時代。
從新時代的發展水準看,這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從求溫飽到求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從先富到共富,從差距到共享,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量的發展基礎上醞釀著質的進步。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這就從一個側面表明新時代的發展質量躍升。
從新時代的民心所向看,這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萬眾一心,用血肉筑成民族新的長城,書寫了一部壯麗的史詩,鑄就了一個偉大的時代。時代塑造民心,民心映照時代,時代就在民心之中。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13億多中國人民同黨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共圓中國夢,這就是人民的新時代。
從新時代的國際影響看,這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做出更大貢獻的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實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發起創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亞信峰會。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3.主要矛盾決定新時代
社會主要矛盾,是發展歷史方位的基本依據。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實踐基礎,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新特點,是深入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問題。
主要矛盾轉化,標志著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出現根本性轉折,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社會主要矛盾以一種集中、凝練、典型的形式,反映了社會發展的基本關系、核心要素、關鍵問題,是社會發展的一面鏡子,新時代主要矛盾的轉化,意義非同尋常,它表明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在當代中國,表現為新的性質、新的內容、新的水準,實現了人民需要和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躍升。
主要矛盾轉化,標志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處于質量水平提高期、實現現代化的醞釀過渡期。社會主要矛盾是社會發展水平和狀況的一個尺度,主要矛盾的概括和定位,實質上是社會發展的“地標”。黨的十三大報告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做出的“三個同時存在”分析,從今天的發展來看,產生了很大量的變化和部分質的變化。黨的十五大報告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做出的“九個歷史階段”描述,從今天的坐標來看,在這些發展趨勢中都大大地向前推進了。
主要矛盾轉化,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提出了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重大時代課題。新時代是新的主要矛盾的總體性概括和歷史性表述,新的主要矛盾則是新時代的本質內涵和基本特征。從求溫飽到求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從先富到共富,從差距到共享,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等等,都是新的主要矛盾的具體表現,也是新時代的具體特征。
主要矛盾轉化,標志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功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勢在必行。新時代成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結果。主要矛盾是問題、動力和主攻方向,主要矛盾的提出本身就蘊含著解決主要矛盾的目標和途徑。黨的十九大做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也正是解決新的主要矛盾,促進主要矛盾新的轉化的戰略安排。
主要矛盾轉化,標志著解決矛盾的方向、重點、途徑、機制等都有了新的內涵和要求,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成為主要任務。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新時代主要矛盾,同時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新實踐、思想理論、基本方略、戰略安排、行動綱領中,包含著促進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新要求新路徑,這就是提出并解決我國社會新的主要矛盾的重大實踐意義。
4.偉大實踐開創新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這就告訴我們,新時代是勇于進取、開拓創新出來的,是黨和人民進行偉大實踐的產物。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正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實踐。
偉大斗爭提供新時代強大動力。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斗爭。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任何貪圖享受、消極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為都是錯誤的。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沒有偉大斗爭,就不可能取得全方位的、開創性的歷史性成就,實現深層次的、根本性的歷史性變革。
偉大工程鍛造新時代主導力量。實現偉大夢想,必須建設偉大工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勇于面對黨面臨的重大風險考驗和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以頑強意志品質正風肅紀、反腐懲惡,消除了黨和國家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顯著增強,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煥發出新的強大生機活力,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
偉大事業鑄造新時代嶄新面貌。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推進偉大事業。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更加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更加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發展、全面進步。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動力增強、基礎夯實、領導有力。強軍興軍開創新局面,人民軍隊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邁出堅定步伐。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進一步提高。
偉大夢想引領新時代奮斗方向。改革開放之后,我們黨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戰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戰略目標。黨的十九大依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方位、主要矛盾、發展前景、人民愿望,提出了“新三步走”戰略安排。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階段,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階段,就是承接遞進“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就是分階段、有步驟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一定能夠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
5.行動指南引領新時代
新時代提出新課題,新課題催生新思想,新思想指引新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順應時代發展,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新思想,緊緊圍繞重大時代課題,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概括地說,新思想是新時代的理論形態、理論成果、理論指導。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理論名稱的表述,突出了這一理論創新成果的主題,這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理論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都是緊緊圍繞這一主題展開的;突出了這一理論創新成果的方位,這就是新時代,這一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思想結晶,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闡述;突出了這一理論創新成果的形態,這一理論是一個科學的、系統的、深刻的思想體系;突出了這一理論創新成果的主體,習近平總書記集中全黨智慧、反映人民愿望,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對這一理論創新成果的創立做出了重大貢獻。
這一理論創新成果之所以形成,根本的原因是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從而解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進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成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次時代性飛躍。
這一理論的科學體系,緊緊圍繞重大時代課題,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頂層設計和關鍵樞紐兩個層面,展開為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明確提出“八個明確”,在實踐層面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是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精神實質,具有豐富內涵并不斷發展的科學理論。
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一道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樹立起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旗幟,標定了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寶貴結晶,提供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科學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