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師生溝通
  • 劉翔平
  • 3332字
  • 2019-12-06 20:01:58

第一節 學生發出的常見信息類型

教師在信息的獲得、知識的掌握和行為規范的形成等方面都先于學生,因此在師生關系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并不對等,往往教師具有更多的掌控力。再加上我國自古以來的傳統,人們總是對教師的期望值過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贊譽使得教師近乎完美、無所不能、無所不通,使得教師在學生面前成為力量、能力、權威的化身。因此在傳統的師生關系中,學生對教師更多的是敬畏、依賴,有可能在服從中失去了獨立的需求和能力,教師對學生更多的是包辦,可能在控制中剝奪了學生對成長的體驗。

教師作為新時代的育人者,需要幫助學生發現自己成長的力量,需要引導學生走出困境,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獨立的、有自主性的人而非教師或者父母的復制品。現在,我們需要建立平等與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

在學校中,學生一般充當求助者的角色,更多地接受教師的幫助而不是相反。當學生需要獲得幫助時,教師的回應方式應該是尊重學生的感受,還是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學生的感受呢?是從學生的諸多想法中幫助學生厘清思路,還是直接替學生做出決定呢?教師的做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獨立和依賴性。那么教師如何判斷學生的請求,又如何回應學生的請求呢?

學生尋求幫助的請求一般可以分為四種類型[1]:行動請求、信息請求、理解或參與的請求、不恰當的互動請求。

一、行動請求

行動請求是學生請教師做或不做一些事情。學生的行動請求大多時候是清晰、直接的,比如“老師,我能去趟廁所嗎”,“老師,我頭很疼,您能通知我家長來接我嗎”或“老師,今天中午您能和我們一起去打籃球嗎”。

也有些學生擔心自己的請求會被拒絕,所以給自己的請求穿上了外衣,拐著彎兒地說自己的請求。例如,“老師,這次考試我沒考好,我可以重新考一次嗎?”此時,教師要先判斷學生請求的重要性,關注學生的生理需要。比如當課堂上學生問能否去廁所時,教師的有效回應就是同意學生的請求,保護學生的健康。再如“老師,這次考試我沒考好可以重新考一次嗎”這樣的請求,教師就要先判斷學生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是希望老師給一個好分數還是希望不讓家長責罵?或者是希望老師指點一下自己以后如何學習?如果拿不準,則需要和學生進一步溝通和討論,幫助學生澄清自己真正的需求,然后給出恰當的回應。

再例如,有學生提出請求,問“老師,我可以重新考一次嗎”,這名學生最擔心的可能是老師會跟家長告狀,擔心家長生氣,擔心家長打罵自己。此時教師要和學生開誠布公地談,打消學生的顧慮,給他一種安全感。即使教師要找那個學生的家長,也可以把自己想與家長溝通的內容先告訴學生或者和學生達成協議。找學生家長或者不找學生家長,目的都是解決問題,這種有效的溝通,會贏得學生的信賴和尊重,從而拉近學生和教師的關系。

二、信息請求

信息請求是學生請教師提供一些信息或建議。信息請求一般可能包含更多的潛在信息和言外之意。教師對信息請求的回應原則是能夠從學生的信息中捕捉有助于學生獨自成長的信息,讓學生感受到好的辦法來自于自己而非老師。教師要讓學生相信自己是可以解決問題的,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當學生感受到自己可以獨立面對和解決問題時,他便獲得了掌控感和安全感,得到了成長。

一般而言,對學生的此類請求,教師應先就學生表面的請求給出回應,等學生揭示進一步的問題時,再繼續展開。

例如:

一次體育活動時間,一名學生坐在冰涼的臺階上看課外書,年級主任看見后把他的書拿走了。

學生:老師,學校有規定課外活動時不許看課外書嗎?

教師:沒有。怎么啦?

學生:張主任拿走了我的書。

教師:哦……

學生:張主任說臺階太涼了,讓我起來活動活動。可我看見有好多同學都坐在操場上聊天,也沒有活動呀!

教師:你覺得……

學生:我覺得有一點兒不公平,坐操場上聊天兒的那些還不如我呢!不過我最擔心的還是張主任把我的書沒收后就不給我了。

教師:你說張主任說臺階太涼了?

學生:是啊!臺階是有些涼呢!

教師:我想她只是擔心你著涼了肚子會痛的。

學生:哦!原來是這樣。我以為她沒收了我的書是在罰我!原來張主任只是擔心我著涼,我誤會她了。那張主任一定會把書還給我的,我這就找張主任去……

這名學生只想從老師那兒知道自己能不能要回自己的書,但他的信息藏在了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對待的感受后面。一開始他都在和老師描述張主任批評了他,而沒有批評別的坐在操場上聊天的同學,還把他的書拿走了。教師專注的傾聽使得學生繼續說出了自己真正的擔心——“擔心拿不回自己喜愛的書”。當老師從學生的話語中捕捉到“張主任說臺階太涼了”時,說出了自己的判斷,即“我想她只是擔心你著涼了肚子會痛的”,對學生的信息請求做出了有效的回應。

三、理解或參與的請求

當學生尋求教師的理解和支持,而非直接要求答案時,此時學生的請求就是期待教師理解或參與其感受。此時,教師要想學生所想,感學生所感,尊重學生的感受,即要和學生共情,避免忽視和冷落學生的感受。

例如:

學生:老師,我以后想當一名老師,但是跟現在的老師不太一樣,就是想當能夠理解學生的那種老師,您看怎么樣?

教師:聽起來不錯。

學生:我覺得我們班主任一點兒都不理解我們。無論我們犯了什么錯,都罰我們寫一千字兒的檢討。

教師:一千字兒的確不太好寫,要半個多小時吧?

學生:是啊。關鍵沒什么用,比如我這次犯錯了,我寫了一千字的檢討,那要再犯錯了呢?再寫一千字兒,再犯錯,再寫……有什么用?

教師:那樣可就不是一千字兒了。而且如果沒有思想上的切實認識和態度上的轉變,的確沒什么用。

學生:誰說不是呢?我上操時跟同學追著玩,被班主任看見了,罰寫了一千字兒的檢討。在宿舍,同學坐在我的床上,我不想讓他坐,就使勁推他,誰知他更使勁地往我床上蹭,結果倆人摔地上了。宿管老師通知了班主任,又是一千字兒的檢查,弄得我作業都沒時間寫了。

教師:看來你不止為那一千字兒煩惱,你還擔心……

學生:我擔心完不成作業啊!那樣明天還會在被批評中度過,保不齊又是一千字兒,好慘啊!

教師:那你覺得什么時候能完成今天所有的作業呢?

學生:明天中午吧!午休加上大課間應該能寫完今天的作業。

教師:班主任知道你現在的想法嗎?

學生:不知道。

教師:有沒有想過把你的想法告訴班主任?也許會不一樣呢?

學生:真的嗎?我沒有想過。不過我可以去試試,看看作業能不能明天中午交。我也知道打鬧讓班主任擔心,罰寫一千字兒主要是不希望我們打鬧。唉!以后一定不和同學鬧,我真不愿意寫一千字兒的檢討啊!

這名學生先從自己的理想談起,當教師表現出對他的尊重和理解時,他繼續說出了他的不好的感受——覺得班主任不理解他們,總是不問緣由地罰寫一千字的檢討。當教師繼續與他共情時,聽出了他的擔心并幫助學生澄清了他的擔心,引導學生自主地解決問題。

四、不恰當的互動請求

當學生抱怨連篇、非議老師或家長時,他們希望教師認同的請求就是不恰當的,教師對此類信息請求最好的回應是明確表示不愿意繼續這樣的談話。

例如:

①學生:我的父母都沒有上過大學,他們不能理解我在填報志愿的時候壓力有多大。

教師:去和父母溝通一下你的想法吧。

②學生:昨天我看到李老師了,他和另外幾個老師在一起喝酒劃拳。

教師:我并不關心李老師他們下班后干什么。

③學生:這次考試有人作弊了,不然我的成績會更好。

教師:考試時專心做題也會讓你考得更好。

④學生:我們小學數學老師什么都不講,只讓我們做題,所以我的數學才這么爛的。

教師:看來你不大喜歡數學老師。

針對學生的請求,教師在回應前要先判斷學生發出的是哪種請求。對于行動請求教師要給出恰當的行動回應,對于信息請求教師要給出合理的信息,對于理解或參與的請求教師要給出促進性回應,對于不恰當的互動請求教師要委婉地拒絕或不予回應。例如,課堂上學生問:“老師,還有多長時間下課?”這條信息包含的信息可能是“我想知道還有多長時間下課”,也可能是“我想上廁所”,可能是“這節課好無聊啊,快點下課吧”或“我餓了,想吃點東西”,還可能是“語文老師讓我下課找她一下”或者“我頭好疼,得去醫務室一趟”……當教師無法判斷學生的信息類型時,教師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他想要說的是什么?”“他希望從我這里獲得什么?”“我能為他做些什么?”進而判斷學生真正的需求,給出恰當的回應。分辨學生的信息類型就像在十字路口一樣,教師要先判斷再給出回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清区| 辽宁省| 荔浦县| 德令哈市| 共和县| 松潘县| 巴林左旗| 鹤峰县| 岐山县| 德保县| 南丹县| 富锦市| 平遥县| 商洛市| 高要市| 正阳县| 高要市| 彰武县| 阿荣旗| 永平县| 徐州市| 清涧县| 磴口县| 富锦市| 从化市| 莎车县| 杨浦区| 时尚| 阆中市| 阜南县| 武夷山市| 徐闻县| 日照市| 县级市| 永清县| 玛多县| 略阳县| 峨山| 兴和县| 册亨县| 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