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別讓組織器官纖維化侵蝕健康
很多人都聽說一些慢性疾病和組織器官纖維化有關系,但是組織器官纖維化應該怎么預防和治療是個難題。簡單地理解組織器官纖維化,就是器官的細胞發生了炎癥,形成了持續性的損傷,其他正常的細胞為對這些發生炎癥的細胞進行修復、重建而異常增多,導致正常組織結構改變或者功能喪失。組織纖維化是致殘和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美國對各種疾病致死的病人進行了調查,發現接近45%可以歸咎于組織纖維增生疾病。
組織器官纖維化我們平常都能看到,皮膚劃傷了,你看到愈合以后的疤痕,那個疤痕就是皮膚發生的纖維化。這個是比較輕微的,要是纖維化發生在肝臟、肺部這些地方,后果就嚴重多了。
現代生活中,人們的飲食結構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也越來越簡單,人們的運動量減少,環境污染加劇,競爭加劇,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炎等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對于這些日益威脅到人們健康的疾病,專家認為,必須祛除病根才有康復的希望。
袪除病根,要因人而異。就像補藥,六味地黃丸是治療腎虛的藥品,但并不是陰虛和陽虛都能用。可以從調和肝脾和增強免疫力入手,防止疾病上身。
調和肝脾少生病
肝脾的關系就像唇齒,“唇亡齒寒”,如果其中一個出問題另一個肯定好不了。在中醫里,肝和脾的關系更是微妙。肝臟通過疏泄維持脾胃正常的運化水谷、化生氣血功能。假如疏泄得太快或過慢了,脾胃都會出現不和的癥狀。有的人消化過快,覺得自己消化功能好,怎么身體還是那么瘦呢?吃的營養都到哪里去了?這是疏泄過快的典型,脾胃不和導致營養吸收不均衡,身體瘦弱。如果疏泄過慢,體內淤毒多,面色發黃,容易上火。調解肝脾的方法很多,養肝脾春天最好,春季飲食以平補為原則,重在養肝補脾。孫思邈說過:“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春季肝的生理特性就像春天樹木那樣生發,人體一身陽氣升騰。如果肝功能受損則導致周身氣血運行紊亂,其他臟腑器官受干擾而致病。酸味為肝的本味,如果春季已亢奮的肝再攝入過量的酸味,則造成肝氣過旺,而肝克伐脾就勢必傷及脾臟。脾又與胃密切相關,故脾弱則妨礙胃對食物的消化吸收。甘味入脾,最宜補益脾氣,脾健又輔助于肝氣。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養肝脾兩臟,對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肝脾疾病的發生與發展,與人的情緒、心態密切相關。要講究心理衛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同時,注意勞逸結合,防止過度疲勞。
注意日常飲食,增強免疫力
說到免疫力,很多人就想到感冒。的確,體質虛弱的人容易患感冒,這是因為人體的免疫力不同。如何增強免疫力,不是簡單服用維生素就能做到的。我們日常最快捷有效的辦法是食療。選擇一些補益正氣的食物,就能減少疾病的發生。
1.酸奶經過發酵,比牛奶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同時兼顧了改善腸道環境的職責,可謂食補中的佼佼者。
2.多吃菇類。菇類中的多糖類物質有防御癌癥的功效,而且菇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能調節神經系統的功能,同時還能預防和改善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
3.黃綠色的蔬菜富含維生素,可以防治便秘,清潔腸道,為營養物質的吸收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這些蔬菜里含有低聚糖,可以幫助腸道里的益生菌生長,在無形之中為身體構建了一道免疫防線。
調理食物預防纖維化
通過適當的食物調理可以預防纖維化。
蘋果是肺纖維化患者的有益食物——吐痰、咳嗽、老覺得喘不上氣來——有這種癥狀的人,吃蘋果或許會有好處。吐痰、咳嗽、呼吸困難是肺纖維化的癥狀,荷蘭進行的一項以患該疾病的人為對象的調查發現,食用含黃素蛋白(flavoprotein)的食品越多的人癥狀越輕。
荷蘭國家公共衛生,環境研究所的Cora Tanak等人,著眼于水果等植物中所含的黃素蛋白研究,發現其中兒茶素、黃酮醇及黃酮具有防止肺纖維化加重的效果。
研究發現,如果按黃素蛋白的攝取量將患者分為5組的話,攝取量最多的人的咳嗽與憋氣程度比攝取量最少的人輕2到3成。
紅茶與蘋果中含有大量的兒茶素、黃酮醇、黃酮。吃蘋果越多的人肺纖維化的癥狀就越輕。
·洪昭光語錄·
如果沒有“喂”給大腦正確的食物,而讓大腦一直處于“饑餓”狀態,它怎么能有效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