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名人故事
- 李問渠
- 697字
- 2019-12-12 17:34:06
贈號戲權奸
清朝乾隆年間,出了一個大奸臣和珅。和珅小時候曾進宮當差,專管每天晚上點燃蠟燭,人又矮小,人們便送了他個外號,叫“蠟頭兒”,可誰知,這個“蠟頭兒”后來竟平步青云,一直官升至戶部侍郎兼軍機大臣。
傳說和珅49歲生日那年,大宴賓朋,廣邀朝臣。大小官吏們莫不趁機巴結,一時間,金銀珠寶收了無數。同朝為官的劉墉也來祝壽,與眾不同的是,他的壽禮簡單有趣:紅燭一對,一根上金字閃閃——“福如東?!?,另一根上閃閃金字——“壽比南山”。和珅一看氣就來了,但當著眾賓朋和朝臣的面兒,又不便發作,只好命家人將紅燭擺好點燃。
席間,和珅開言道:“老朽不才,枉過五十。蒙圣上恩寵,萬事如意,只是至今尚未取號,實在慚愧。”他轉向劉墉雙拳一握:“就請年兄惠賜一個,如何?”
劉墉為人耿直忠正,且詼諧多智,與奸臣一向少有來往,這次前來,只是礙于官場情面,偏偏此時和珅又多事,心中不快,但又無法推托,他環顧大堂,忽見紅燭高燒,頓時來了主意。只聽他緩緩言道:“蒙和兄抬舉,在下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我看和兄胸懷似海,志高如山,就號海山,不知意下如何?”和珅經他如此一夸,非常高興,連連稱謝。大家杯來盞去,盡興而飲。
酒宴完畢,和珅親自送客出府?;貋頃r,和珅得意揚揚,滿面春風,邊走邊思忖:“人說劉墉多才,今日贈號,果然不錯。”邁進大堂,但見一對紅燭各燃剩了一個字,尚未燃盡,看著看著,和珅頓時沉下臉,在那里呆住了。
原來,一對紅燭各剩一字,一為“?!?,一為“山”。劉墉巧借紅燭將和珅戲弄了一番,大號“海山”原來還是“蠟頭兒”。
讀故事,悟道理:
“海山”二字看似夸贊,實則寓藏深意。劉墉借用“海山”二字,讓和珅在不知不覺中就被其罵了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