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楊耕:重讀·重建·重生

楊耕,哲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學與研究》總編輯。代表著作有《馬克思的社會發展理論及其當代意義》《馬克思的社會研究方法及其當代意義》《危機中的重建——歷史唯物主義的現代闡釋》等多部,發表論文200余篇。其科研成果6次獲國家級獎,6次獲省部級獎。

楊耕,1956年出生在一個普通教師家庭。1977年恢復高考后“偶然”地步入了哲學的殿堂,在哲學的園地里辛勤耕耘了15個春秋,如今已碩果累累,聲名鵲起。究其原因,除了天分和勤奮,還有一份對哲學的執著和對思想的自信。

在一個溫暖的冬日,楊耕教授如約接受了記者的采訪,談到了他的人生經歷、心路歷程和學術之旅。對這樣一位以哲學探索為己任的學者來說,這三者是相當一致的。在他深沉而又不乏激情的談吐中,我逐漸讀出了一個思想三部曲:重讀、重建、重生。

在楊耕看來,“敢問路在何方”是在和平時代、在精神苦煉中成長起來的他和他們這一代人所苦苦探尋的問題,這也就是“人生之謎”的問題?,F象學大師胡塞爾曾說,主體性之謎是一切謎的謎中之謎??梢哉f,真正的哲學都是在各種不同的層面和路向上關注并解答“人生之謎”,而楊耕選擇的是馬克思的哲學。

這并不是一條坦途。馬克思哲學作為一種世界哲學、實踐哲學,深刻地影響了20世紀的人類歷史進程和幾乎所有的哲學體系;反過來,不同民族的社會主義實踐對馬克思哲學的詮釋,既有發展馬克思哲學的一面,也有誤讀馬克思哲學的一面。如何恢復馬克思哲學的本真面貌、回應現時代對馬克思哲學的挑戰,便成為楊耕重讀馬克思的主旨。

重讀意味著不斷的遭遇和對話,視域的不斷融合,效果的不斷深化,這是避免誤解和成見的有效手段。在這方面,楊耕所下的功夫之深是驚人的,他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熟稔,使他能說出任何一個重要觀點所在的卷次甚至頁碼。還不僅僅如此。在重讀馬克思的過程中,楊耕經歷了從馬克思到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西方哲學史,再到現代西方哲學、西方馬克思主義、當代社會發展理論,然后再返回馬克思哲學這樣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其意把馬克思的哲學放置到一個廣闊的哲學空間和理論視域中去研究,形成一個不斷融合的開放式架構。唯其如此,才能夠理解馬克思哲學的某種局限性,同時進一步理解馬克思哲學的偉大所在,理解馬克思哲學為什么是我們這一個時代不可超越的哲學。

基于這樣一個解讀過程,楊耕得出了一個新的關于馬克思哲學的總體認識,即馬克思的哲學是實踐唯物主義。對于馬克思哲學來說,全部問題都在于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即以現實的人及其發展為坐標來重新安排世界。于是,哲學的理論主題便發生了根本轉換,即從整個世界轉向人類世界,從宇宙本體轉向人類的生存本體。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并具有世界觀意義,人通過實踐使自然成為“社會的自然”,從而為自己創造了一個自然與社會“二位一體”的人類世界;實踐構成了人類世界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其真正的、不斷發展和生成的本體,人類世界因此成為一個不斷形成更大規模、更多層次的開放性體系。

“傳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解釋系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主義的基本特征”有三點概括:世界就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世界及其規律是完全可以認識的。在楊耕看來,這只是說明了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與“舊唯物主義”的共性,并沒有說明新唯物主義的“新”之所在或新唯物主義的“唯物”之所在。只有確認實踐所引起的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構成了人類世界的基礎,實踐觀點是馬克思哲學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才能真正理解馬克思新唯物主義的本質特征。從人的活動本身去理解人與世界的關系,去把握物與物關系背后的人與人的關系,以及被物的自然屬性掩蔽著的人的社會屬性,這正是馬克思哲學高出一籌的地方。這樣,柏拉圖、黑格爾式的形而上學便在馬克思手中終結了,哲學由此從傳統形態轉向現代形態。馬克思是現代哲學的開創者,馬克思哲學是現代唯物主義。

這一重讀的結論富有革命性,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以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解釋系統,就像楊耕所欣賞的魯迅的那句話“放言無憚,為前人所不敢言”?!胺叛浴钡某晒Y晶為他的幾部重要的著作:《馬克思的社會發展理論及其當代意義》《馬克思的社會研究方法及其當代意義》《馬克思的歷史認識論及其當代意義》,以及正在潛心撰寫的《重讀馬克思》一書。

以此為基礎,楊耕力圖重建馬克思主義哲學。重建是對重讀的系統化和理論化。

這一工作雖然非常艱苦,但意義也極為重大。它不僅深化了馬克思哲學的基本理論,而且凸現了馬克思哲學的現代性和當代價值,使之在現時代煥發出新的生命之光。正是在這一意義上,實現馬克思哲學的重生。

重生的契機就是把握馬克思哲學在當代的理論生長點。楊耕認為,這一生長點既是馬克思有所論述但又未具體展開的萌芽式的問題,又是當代社會中的“熱點”問題,同時當代實踐、科學和哲學本身的發展又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現實的可能性。在楊耕看來,把握馬克思哲學在當代的理論生長點,需要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使馬克思的哲學與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相結合。如何使馬克思哲學與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形成良性互動,如何把馬克思哲學的發展與中華民族的復興統一起來,是這一研究的主旨。二是使馬克思的哲學與當代西方的后工業社會相結合。后工業社會是當代西方社會的重要特征,體現了資本主義發展的趨勢,而后現代主義則是對后工業社會的理論反映和理論批判。后現代主義從世界到中國的風行,形成了一個重要的文化景觀,如何回應其挑戰,便是這一研究的主題。

楊耕一方面拒絕了所謂的“后現代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另一方面又認為,馬克思主義與后現代主義在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上,在對待人與自然、東方與西方的關系問題上有相似性。馬克思所具有的后現代意蘊就在于,現代性的邏輯是在必然王國中獲得有限自由的邏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或“有個性的個人”以此為前提,但并非現成地內含于其中,而是在它的“彼岸”——自由王國。這種詮釋是非常富有獨創性的。

從楊耕對馬克思哲學重讀、重建、重生的思想三部曲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一個鐘情于哲學、極富理論個性的青年哲學家的執著追求?!拔乙覍嵉赝A粼谖易约旱氖澜缟?,我就是我自己的地獄和天堂。”席勒的詩句道出了楊耕教授的決心。

載《中華讀書報》1998年3月11日,標題原為“馬克思哲學:重讀·重建·重生”。作者為《中華讀書報》記者顧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靖县| 德保县| 无棣县| 驻马店市| 庄河市| 遂川县| 盐津县| 重庆市| 定兴县| 张家口市| 博白县| 林芝县| 南郑县| 彝良县| 宿州市| 台北县| 阜南县| 镇巴县| 万源市| 进贤县| 梨树县| 霍城县| 仁化县| 铜陵市| 克什克腾旗| 双牌县| 莲花县| 通海县| 绥棱县| 海城市| 安福县| 砚山县| 荃湾区| 绥化市| 蒲江县| 库伦旗| 遂川县| 石渠县| 镇江市| 望谟县| 同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