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新環境下多種平臺助推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寶貴財富,是團結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的精神紐帶。在“大僑務”的發展格局理念下,以“大文化、大外宣”視域承載的不同品牌的活動,成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國家軟實力的重要載體。

一、實施精品戰略,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不斷有新進展

文化交流是各國人民之間進行心靈溝通的橋梁,也是凝聚僑心、展示國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中國熱、漢語熱的不斷升溫,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僑務系統抓住機遇,實施精品戰略,不斷拓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渠道,如“文化中國”“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誼大會”“世界華文傳媒論壇”“世界華人論壇”“華裔杰出青年華夏行”“中國尋根之旅”及孔子學院等,下面介紹最具代表性的兩個品牌活動。

第一,舉辦“文化中國”系列活動。

由國務院僑辦2006年推出,以文化活動為媒介,促進世界了解中國。經過多年發展,影響逐年擴大。“文化中國”品牌已形成融“四海同春”“名家講壇”“中華醫學”“中華美食”“才藝大賽”“文化之旅”等為一體,由中央和地方藝術院團及著名專家學者等共同演繹的系列文化活動[21],有效地促進了海外僑胞和住在國主流社會對中華文化的認知。

“文化中國·四海同春”由國務院僑辦和中國海外交流協會共同打造。2009年正式啟動,每年春節組派高水平藝術團到海外僑胞聚居國家開展慰僑演出等活動,與海外僑胞共慶中國傳統農歷新年。截至2014年,累計派出43個藝術團在96個國家和地區的218個城市演出298場,劇場及廣場觀眾約486萬人,電視觀眾數以億計,網絡觀眾不計其數,已經成為展示中華文化的國家名片,被譽為海外春晚。2014年,時任新西蘭工黨主席大衛·坎利夫觀演后表示,“盛大的‘文化中國·四海同春’已經成為新西蘭進行多元文化交流的慶祝形式之一,也是我們日程表上一項重要的活動”[22]

“文化中國·名家講壇”也是“文化中國”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07年開始已邀請多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赴海外開講,迄今舉辦27期,在46個國家和地區的89個城市講座133場,聽眾超過3.6萬人次[23],滿足了海外僑胞對中華文化的精神需求,在海外僑界同樣有著較高的聲譽和影響。

第二,舉辦“親情中華”主題活動。

該活動是中國僑聯為配合國家外交戰略,適應僑情的新變化,整合全國僑聯系統資源,以文化為載體,以親情為紐帶的一項對外文化交流品牌,2008年2月正式啟動。第八次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以來,僑聯以該項目為抓手,不斷拓展活動領域和內容,將美術書法展覽、攝影創作展覽、媒體海內外采風等活動都冠以“親情中華”的主題,地方僑聯也積極參與、大力推動。截至2013年,全國僑聯系統共組織了111個“親情中華”藝術團,赴世界62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550余場巡演。[24]其產生的影響和效果涉及政治、經濟、文化、雙邊關系等各個方面,成為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彰顯中國文化軟實力和開展公共外交的舞臺[25]。

此外,中國僑聯不斷拓展工作領域,搭建交流平臺,積極開展中外人文交流。成功舉辦面向海外主流社會的“五洲同春”文藝晚會;舉辦“世界華人學生作文大賽”;與人民網合作,開設了“親情中華”專欄;與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中國書協合作,舉辦了“世界華僑華人美術書法展”系列活動;與甘肅省僑聯舉辦了有二十余個國家海外人士參加的“華僑華人與中華文化走出去”研討會等??梢哉f,“親情中華”系列活動內涵不斷豐富,范圍不斷擴大,已成為近年來最具知名度和關注度的對外文化交流品牌之一。

二、多項舉措助推華文媒體在傳播中華文化、掌握話語權上不斷邁出新步伐

華文媒體是華僑華人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增進中國與世界溝通、傳播中華文化方面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發揮著獨特優勢。

在相關政策助推下,2001年由中國新聞社主導成立了“世界華文傳媒合作聯盟”,每兩年舉辦一屆論壇,如2011年第六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的主題即是國際話語體系中的海外華文媒體;而2013年第七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吸引了來自58個國家和地區的約450名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其間就論壇主題“中國夢——世界變局與華文媒體的新使命”達成諸多共識。

由國務院僑辦與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中國新聞社等聯合舉辦的“海外華文媒體高級研修班”自2006年創設以來至2014年,也已開展12期,累計有來自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一千余名華文媒體負責人和編輯記者參與了研修,不僅為海外華文媒體提供了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而且為提升海外華文媒體的業務素養注入了新鮮血液。

此外,結合國家重點項目和國務院僑辦的重大活動,邀請華文媒體回國舉辦“文化中國——海外華文媒體地方行”“行走中國”等新聞采訪活動[26];并通過加強與二、三線有影響力的媒體之間的合作、發行《中國新聞周刊》海外版等舉措,向海外公眾、媒體和主流社會介紹一個客觀、真實的中國[27]。交流與合作,提升了華文媒體的整體水平,雙語節目和雙語刊物不斷增多,也促使華文媒體的話語權得到了相應的提升。

三、新生代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亮點

近幾十年來,隨著新移民的劇增,新生代在居住國的影響力不斷擴大。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海外的華僑華人專業人士近400萬人,其中超過一半出生于中國,近70%在企業工作,其次是在教育機構工作,占比19%。從行業來看,除傳統的計算機、電子信息等領域開始向新生物工程與新醫藥、文化創意、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等行業分散外,大量跨行業專業人士也開始出現[28]。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表示,海外華僑華人形象的轉型,顯示了海外華僑華人的整體素質,包括受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也意味著海外華僑華人日漸融入當地主流社會。華裔新生代已成為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力量。

在海外僑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情況下,國務院僑辦加強了“華僑華人分布狀況與發展趨勢研究”“新華僑華人和華裔新生代研究”“華僑華人與居住國關系的現狀和趨勢研究”“未來五至十年僑情發展趨勢與僑務對策研究”等[29],為國家僑務決策提供了更加科學的理論與現實依據。

在具體舉措上,國務院僑辦積極開拓,如“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活動即是與中華海外交流協會共同主辦,為增進海外華裔和港澳臺地區青少年對祖國的了解,提高他們學習漢語和中華文化的興趣,推動海外華文教育發展而舉辦的大型綜合性活動。2010年7月,有來自世界51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的六千余名華裔青少年參加,習近平在開營式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指出:“團結統一的中華民族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夢’”。國務院僑辦還聯合相關部門舉辦“世界華僑華人學生作文大賽”,如2012年第13屆世界華人學生作文大賽,就有27個國家、地區的七百多萬華人學生參賽。2014年11月,國務院僑辦在廣州召開了“首屆世界華文文學大會”,期間舉辦的十大專題論壇,探討了“華文文學的文化傳承與時代擔當”,會上,時任國務院僑辦副主任何亞非鼓勵全球華文文學界人士齊心協力,共同提升華文文學國際影響力、提升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力,讓世界聽到中國更加響亮的聲音[30]

(張玉寧,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蓝旗| 左权县| 房山区| 广昌县| 新丰县| 洪江市| 江都市| 集安市| 陵川县| 德惠市| 南澳县| 安平县| 尼玛县| 曲阜市| 宣威市| 乡宁县| 宾川县| 扎赉特旗| 土默特右旗| 恩平市| 剑川县| 大石桥市| 志丹县| 驻马店市| 普兰县| 江油市| 德昌县| 通渭县| 铁力市| 乐昌市| 连云港市| 美姑县| 吴堡县| 北宁市| 黔东| 吴堡县| 华安县| 张家口市| 辰溪县| 西林县| 江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