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語言學視域下的北京地名研究
- 楊建國
- 974字
- 2019-11-29 11:33:00
1.2 研究意義
英國語言學家帕默爾(L.R.Palmer)曾說:“地名的考察是令人神往的語言學研究工作之一,因為地名本身就是詞匯的組成部分,并且地名往往能提供重要的證據(jù)來補充并證實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的觀點。”[1]帕默爾把地名的考察上升到“令人神往”的高度,可能緣于他在研究地名的過程中有意想不到的發(fā)現(xiàn)并從中找到了研究的樂趣,還有就是作為語言學家,他的學術視野不限于語言學本身,而是用跨學科的視野去觀照地名的價值,因此所獲頗豐。我們知道,地名作為一種語言符號,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chǎn)物。人們?yōu)榱松婧桶l(fā)展的需要,給地理實體賦予代號,同別的地方區(qū)別開來,以此來達到識別和交流的目的。地名既然是用語言文字為地理實體所作的代號,那它所表征的特定的地理環(huán)境、形貌或者特定的文化形態(tài),就蘊含其中。這些蘊含著豐富信息的地名通過歷史分層、共性聚類,就會變成一個個延伸至歷史地理空間、社會文化心理空間的觸角。這些觸角有的信息明確,如北京延慶張山營鄉(xiāng)的上阪泉、下阪泉,是“史有所記,志有所載”的相對久遠的地名,因北京延慶區(qū)與河北涿鹿縣交界一帶的阪泉,據(jù)傳是炎黃大戰(zhàn)所在地,附近還有阪山、阪泉河等地名佐證;有的只是文化尋蹤的引子,本身的信息含量有限,如順義區(qū)北小營鎮(zhèn)的“前禮務、后禮務”。顯然,“前、后”對舉,表示方位;“務”舊指收稅的關卡,用于地名,既可作為地名通名,也可與其前接成分合并加以理解,指代公務場所、服務場所、商務場所等?!岸Y務”具體所指待考,推測與婚喪嫁娶等禮儀有關。
地名屬于語言的詞匯系統(tǒng)中的專有名詞,是因地命名的專有名稱,指代特定地理實體的位置和范圍,具有普通語詞所不具備的文化內(nèi)涵。“地名都是當?shù)氐木用裨谏鐣钪袨榈乩韺嶓w所起的名稱,每個地區(qū)的居民生活在相同的文化圈之內(nèi),他們所起的地名往往反映當?shù)氐奈幕卣骱途用竦男睦硖卣?,所以從沿用至今的地名,可以透視其歷史文化特征?!保ㄠu嘉彥、游汝杰,2007,234)
北京作為首都所在地,是首善之區(qū)。作為一個具有860余年建都史、3000余年建城史的特定的區(qū)域,北京積淀和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留下了豐富的地名資源。地名的歷史信息疊加,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作為人文北京建設的內(nèi)容之一,對北京地名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文化價值闡釋,有助于更加深刻地認識具有海納百川般包容特色的北京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和民族語言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滲透融合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