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語言學視域下的北京地名研究
- 楊建國
- 2291字
- 2019-11-29 11:33:02
2.3 語言學如何研究地名
郭錦桴(1991)指出,地名的結構與語言結構基本上一致。漢語的地名有偏正式、動賓式等,這與漢語的構詞法完全一樣。此外,地名的語音變化與語言的語音變化大體上也是相并行的。不過也有少數地名的語音有滯后現象,保留較古的音。北京有兩個地名叫“大柵欄”,它們的讀音不一樣,西長安街北側的大柵欄念dàzhàlanr,“柵”念重音zhà(此地已拆除);前門大街西側的大柵欄念dàshilànr,“柵”念輕聲shi(現仍保留)。把“柵”念成zhà,保留了古人聲韻的痕跡。在《廣韻》中有入聲和去聲兩種讀音,這是由入聲韻消失后形成的陰聲韻。
地名的流通有口頭形式和書面形式兩種。這兩種形式的轉換大多數是一致的,但也有少數不一致。如北京西單北大街西側有條“劈柴胡同,”這名稱是早就有的,流行有數百年了。但1905年卻把“劈柴”改寫為“劈才”,即開辟學校,培育人才。這里書面寫法雖然改了,但北京人仍在口頭上念它為pǐchái(劈柴),而不念pìcái(辟才)。可見地名的口頭形式比書面形式要更穩固些。
地名的語言結構與漢語一般詞語的結構有廣泛的共同性。語音分析,可做音節數量的考察和統計,古漢語中有不少單音節地名,近現代的地名以雙音節、多音節為最多見。如北京市東城區的街巷名稱的音節情況:
雙音節地名:簋街、李村。
三音節地名:辛安里、德華里、流水巷、福夾道、大溝巷、東唐街、西唐街、新生巷、永生巷、清華街、紅廟街、紅山巷、精忠街、天壇路、忠恕里、南緯路、光明路、幸福巷、福光路、龍潭路、景泰路等。此外,三音節地名中有五處兒化地名:磚兒胡同、菊兒胡同、帽兒胡同、雨兒胡同、土兒胡同。
四音節地名:青龍胡同、育樹胡同、炮局胡同、戲樓胡同、旗桿胡同、民安胡同、東揚威街、針線胡同、北新胡同、草園胡同、白衣胡同、扁擔胡同、小菊胡同、板橋胡同、辛寺胡同、西倉胡同、石雀胡同、華豐胡同、凈土胡同、草廠胡同、草廠東巷、玉閣胡同、國盛胡同、國旺胡同、國祥胡同。
五音節地名:白米倉胡同、海運倉胡同、北吉祥胡同、方磚廠胡同、汪芝麻胡同、美術館后街、王府井大街、北池子大街、燈籠庫胡同、東四北大街、南口袋胡同、北官場胡同、東華門大街、普渡寺東巷、飛龍橋胡同、大紗帽胡同、前拐棒胡同、前炒面胡同、北京站西街、北深溝胡同、薛家灣胡同、東河沿胡同。
六音節地名:東直門外小街、東直門內大街、東直門北中街、東直門南小街、東直門外斜街、東直門南大街、交道口北頭條、交道口北二條、交道口北三條、北下洼子胡同、交道口東大街、交道口南大街、東利市營胡同、東馬尾帽胡同、東四塊玉北街。
七音節地名:三元賓館東側路、工人體育場北路、工人體育場西路、東單體育館南路、崇文門東順城街、崇文門東后河沿、廣渠門北濱河路、廣渠門外北三巷、廣渠門南濱河路、廣渠門外南三巷、廣渠門外南五巷、永定門東街中里。
八音節地名:廣渠門南水關胡同,南新倉文化休閑街。
專名還可做結構分析,如偏正式、動賓式、數量式、并列式、方位偏正式、獨詞式。如北京市東城區地名中的專名主要有偏正式、聯合(并列)式、動賓式、主謂式、方位偏正式(名詞+方位詞)、數量名式等語法結構形式。
偏正式:王府井(大街)、大取燈(胡同)、黃米(胡同)、泡子河(胡同)、香河園(南街)、吉市口(路)、海運倉(胡同)、大菊(胡同)、方家(胡同)、飛龍橋(胡同)、寶珠子(胡同)、戲樓(胡同)、外交部(街)、織染局(胡同)、琉璃寺(胡同)等。
聯合式:桃楊(桃園、楊家園)(路)、交林(交通部、林業部)(夾道)、錫拉(錫燈、蠟臺)(胡同)、興旺(胡同)、新鮮(胡同)、福祿(巷)、富強(胡同)等。此類地名有的僅從字面上就可判定為聯合短語,有的則需要追溯到詞源,追溯到命名之由,如交林夾道。交林夾道,路兩側是交通部、林業部(國家林業局)宿舍樓群,1981年取兩宿舍名稱首字命名為交林夾道。
動賓式:育樹(胡同)、冶金(大院)、納福(胡同)、燒酒(胡同)、興華(路)、育群(胡同)、炒豆(胡同)、培新(街)、育芳(胡同)等。
主謂式:民旺(胡同)、民安(街)、國旺(胡同)、國興(胡同)、國盛(胡同)、國祥(胡同)等。
方位式:香河園北(街)、香河園中(街)、左家莊西(街)、故宮東門外、上龍西里東(街)、東直門外(斜街)、青年湖東(里)、和平里南(街)、工人體育場北(路)、國旺西(巷)、大佛寺東(街)、東四南(大街)、沙灘北(街)、普渡寺前(巷)、普渡寺后(巷)、廣渠門內(大街)、廣和里北(街)、北橋北(里)、敬業西(里)、龍須溝北(里)等。這類地名在東城區是大量存在的,往往都是以某一標志性地物或小區為參照物,根據需要命名的街道與參照物的相對位置,在標志性地點或小區后面加上“東、西、南、北、前、后、內、外”等單音節方位詞來為周邊的街道命名。
數量名式:三眼井(胡同)。
還可以考察地名中的古語成分和方言成分。北京城里有不少帶兒化的胡同名稱,聽起來京味兒十足,如:井兒胡同、桔兒胡同、席兒胡同、磚兒胡同、鴉兒胡同、雨兒胡同、菊兒胡同、香兒胡同、醋兒胡同、帽兒胡同、桶兒胡同、土兒胡同、羅爾兒胡同、罐兒胡同、炕兒胡同、盆兒胡同、炭兒胡同、扒兒胡同。
此外,還有對地名的平仄搭配進行考察分析的,如王建(2014)以現代漢語的四聲為依據,對北京市西城區的四音節街巷名稱做了音律考察,結果發現:平仄搭配最多的前三種類型為: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所占比重分別是27.1%、18.4%、14.3%;而完全不符合平仄律的特殊型只占西城街巷總數的4.9%,所占比重極少。作者進一步推論,在北京街巷名稱的命名中,也許人們并沒有有意運用平仄規律,但是北京街巷地名平仄搭配的實際情況卻暗合了漢語的平仄搭配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