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
- 劉延金 趙波
- 809字
- 2019-11-29 11:41:38
二、教學的意義
教學是學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動,教學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居于中心地位。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教育工作必須堅持以教學為主、全面安排的原則。
(一)教學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
作為一種專門組織起來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教學能夠為個人全面發展提供科學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能夠有目的、有計劃地將教育的各個組成部分(包括智育、德育、體育、美育等基本知識)傳授給學生。通過教學,能較簡捷地將人類積累起來的科學文化知識轉化為學生個人的精神財富,從而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促進學生向預期的方向發展,使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人類發展的一般水平,保證社會的延續和發展。只有提高教學質量才能提高人才質量、保證人才質量。因此,教學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把學生培養成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徑。
(二)學校教育工作必須堅持以教學為主,全面安排
在各種教育形式中,教學對個體的影響最為全面、集中、高效。教學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環節,學校教育工作以教學為主,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教育工作經驗的總結。在時間的安排、師生精力的投入上,教學都處于學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地位。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主的原則,教育質量就能提高;反之,教育質量就必然下降。因此,學校教育工作要以教學為主,合理統籌。在時間上,大部分用于教學;在內容上,以間接知識為主;在組織形式上,以課堂教學為主。同時,學校要妥善地處理教學與其他教育活動之間的關系,建立正常的教學秩序,保證全面提高學校教育的質量。
(三)教學為個體的全面發展提供科學的基礎和實踐
教學的作用對個體的發展最直接、最具體的表現為:它使個體的認識突破時空局限和集體直接經驗的局限,擴大了他們的認識范圍;它使個體的身心發展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有利于綜合科學知識的傳授和學習,在一個統一的過程中實現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的和諧發展。
- 服務科學:基礎、挑戰和未來發展
- 2020年翻譯碩士(MTI)英語翻譯基礎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
- 仿真模型設計與執行
- InDesign CS6核心應用案例教程(全彩慕課版)
- 走向前沿的模式創新:30年中國工程教育模式改革案例集萃
- 中國文化概論
- 民俗研究十講
- 2020年重慶市選調生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芮明杰《管理學:現代的觀點》(第2版)配套題庫【課后習題+章節題庫(含考研真題)+模擬試題】
- 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臨床醫學綜合能力(西醫)外科學考點歸納與歷年真題詳解
- 普通語言學教程
- 廣播電視新聞評論(高等院校影視傳媒書系)
- 新編英國文學史教程
- 網絡零售學教程(第2版)
- 202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安招警考試《公安專業科目》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