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羅·尼采:核時代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締造者
- 石斌
- 2094字
- 2019-11-29 16:56:56
一、告別“冷戰”
2004年10月23日上午,美國人在首都華盛頓國家大教堂為四天前去世的保羅·尼采舉行了一場簡短的追悼儀式。[2]出席儀式的有來自兩黨的政界要人、若干國家的大使和外交官以及美國社會各界人士,總共約1100人。坐在第一排的有現任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Donald H.Rumsfeld)、副部長沃爾福威茨(Paul D.Wolfowitz),以及尼采過去的老助手、前中情局局長伍爾西(R.James Woolsey)等人。
此外,美國海軍所有艦只,其中當然包括半年前剛命名的那艘“尼采號”導彈驅逐艦,已從22日起開始降半旗,直到尼采被安葬于他在馬里蘭州的私人農場為止。
較之冷戰時期去世的某些美國政治人物,例如前國務卿杜勒斯的葬禮(當時由艾森豪威爾總統親自主持儀式,西方許多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出席,舉世矚目的東西方四國外長會議也暫時休會,包括蘇聯外長葛羅米柯在內的四國外長都前來致哀)[3],這個規格也許并不算高。《華盛頓郵報》甚至認為,美國人這回是“用一場簡單的儀式來悼念一位復雜的人”。[4]但尼采畢竟退隱多年,冷戰已成過眼云煙,時過境遷,人走茶涼,本是人間的慣例,而況眼下正值共和黨當政,因此這個待遇盡管談不上備極哀榮,卻也頗不尋常。
與許多杰出的政治家一樣,尼采也是精力過人,興趣廣泛。他在海軍部的老部下特德·貝克先生對筆者說,尼采直到晚年仍然精神矍鑠,說話時兩眼“放光”(twinkle)。[5]尼采生前除了精于理財,熱衷政治,還酷愛跳交際舞,而且舞步輕盈(twinkle,報紙上用的也是這個字眼),風度翩翩。他還喜歡彈鋼琴。尼采的大兒子彼得在葬禮致辭中說,每當其父“雙目微閉,齒咬舌尖”,那一定是企圖表現巴赫作品深沉內斂的情感,或者舒伯特奏鳴曲的輕靈詩意。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也是他經常練習的曲目。因此追悼會特意安排了一段三重唱,內容選自莫扎特的“灰色喜劇”《魔笛》。最后,伴隨著老巴赫壯麗輝煌的管風琴前奏曲,尼采的靈柩被抬出教堂中殿,護柩者是來自“尼采號”驅逐艦的8位海軍官兵。

尼采葬禮
保羅·尼采活了97歲。這個記錄比另一位、大概也是最后一位冷戰“老人”或所謂美國“智者”喬治·凱南稍遜一籌,后者4個多月后也溘然長逝,享年101歲。[6]隨著兩位最重要的參與者與見證人的離世,冷戰這才真正成為一個歷史概念。
尼采身后留下大量財富,除了巨額遺產,還包括結縭11年的第二任妻子,與前妻生的四個子女,一個晚女,11個孫子,三個繼孫,七個重孫。尼采還有一份更難清理和評估的遺產,那就是他與凱南等同代人共同創造的冷戰政治遺產。
政治人物對現實政治總是有話要說,即便是在死后。尼采的長子彼得在致辭中還引用了英國著名作家切斯特頓[7]的一首贊美詩,說是可以作為其父漫長生命歷程的一個注腳。其中呼吁人們,“從一切恐怖的教訓,從口頭和書面的謊言,從一切令殘暴者心安理得的輕率言辭之中”解脫出來。據尼采家族的一些朋友和知情者透露,這是在影射美國當前的對外政策,委婉地表達保羅·尼采對現政府的不滿,因為他生前可能已經看出,小布什政府對其外交政策、特別是對伊拉克政策的后果,并無清楚的認識。[8]
作為小布什政府的重要成員和“新保守派”的骨干分子,沃爾福威茨和拉姆斯菲爾德在追悼儀式結束后的表態似乎話中有話,耐人尋味。沃爾福威茨稱,尼采這個人,“思想極其清晰,目光遠大,具有過人的道德勇氣,敢于直抒己見,而他的見解有時頗不尋常”“尼采熱愛和平,而不是熱衷于戰爭。”拉姆斯菲爾德則說,尼采的政治生涯非同小可,人們總是將他與冷戰聯系起來,這不過是因為那段歷史最長,實際上尼采的影響要更為廣泛和深刻,遠遠超出了冷戰的范圍。[9]
美國以及歐洲的許多媒體都報道了尼采去世的消息,并紛紛發表紀念文章。在這場熱烈而又短暫的評論浪潮中,尼采被冠以各種頭銜:“冷戰設計師”“頂級華盛頓圈內人物”“美蘇軍控談判首席代表”“我們的老狐貍”(《華盛頓郵報》),“八位總統的政策顧問”“冷戰軍備專家”“外交家”(《紐約時報》),“冷戰戰略家”(《自由歐洲電臺》),“冷戰斗士”(CNN),“軍備競賽與冷戰終結的雙料主角”(英國《衛報》),“冷戰政策設計師”(英國《金融時報》)……[10]
然而在此之前的數十年里,如果有人問:“保羅·尼采是誰?”哪怕提問者是美國人,你一點也不必驚訝,因為尼采在國內外公眾中的知名度,無論在冷戰期間還是冷戰之后,都肯定不如艾奇遜、杜勒斯、基辛格或麥克納馬拉,甚至喬治·凱南或布熱津斯基,甚至也不及英國的艾登或者蘇聯的莫洛托夫,盡管尼采對戰后美國對外政策或冷戰歷史進程的影響,絲毫不亞于他們。
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曾是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SAIS)的學生,也曾與尼采共事,可以說是尼采的門生,他承認自己受益匪淺。但沃爾福威茨在一次講演中提出另一個更難回答的問題:“保羅·尼采是怎樣一個人?”這個問題的意思是,后人該如何理解尼采的人格與思想,如何評價他對近半個世紀的美國歷史與世界歷史的影響?沃爾福威茨當時的回答很籠統:尼采是一位“智者”,他曾經幫助、引導美國人應對20世紀的一些最困難、最危險的挑戰。他既是思想家也是實干家,總是關注如何使美國更強大、更安全。[11]
沃爾福威茨提出的問題與本書的主題有關。但為了更好地理解“尼采是怎樣一個人”,我們有必要先弄清楚“尼采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