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青少年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研究是對現象的事實、本性、機制和規律的探索與考究。通過研究,我們可以獲得四種類型的知識:描述、預測、改進和解釋。如描述青少年思維發展的突出特征,預測后一時期他們的思維發展趨勢;通過對青少年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思維發展特征的了解,選擇和設計相應的教學,解釋為什么這樣做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等。那么,研究應該怎樣進行呢?

一、研究的基本原則

(一)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就是按照客觀的標準,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對數據事實和個案事實進行具體分析,就是要避免一切可能的主觀偏見,實事求是地研究現象、描述事實、做出解釋。

(二)系統性原則

系統是由若干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組成的具有一定結構和機能的整體。在心理學研究中注意系統性原則,就是把個體的心理作為一個開放的、動態的、整體的系統來加以考察。例如培養兒童,不僅包括智力的開發,而且包括良好的個性、情緒、意志、行為習慣等的培養。研究時需要把青少年的某一心理現象放入各種心理現象的整體中考慮,這樣對該心理現象的理解才會更全面。

(三)實踐性原則

一方面,青少年的心理活動常常在實踐活動中體現和發展;另一方面,理論要與實踐結合,我們需要在青少年的實踐活動與教育實踐中去發現問題。因此,對青少年的心理發展與教育的研究需要堅持實踐性原則。

此外,我們還須注意一般與個別結合的原則。青少年的心理發展與教育既具有一般規律性,同時又具有個別差異性和特殊性,因而研究中也需注意既考慮兒童心理發展的一般事實與規律,又要考慮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的特殊規律和個別差異。

二、研究類型的選擇

依據不同的標準,可將研究分為不同的類型。

(一)縱向研究和橫斷研究

從研究時間的延續性來看,可分為縱向研究和橫斷研究。

縱向研究是在比較長的時間內,對一個青少年或一種教育方法進行持續、系統的考察。它的優點是可以比較系統、詳盡地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的連續性和量變質變的規律,也能更有說服力地證明某一教育方法的有效性程度。因其考察時間長,因而縱向研究一般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同時,研究易受被試或外界環境變化的影響。橫斷研究是在同一時間內對某個(某幾個)年齡段的青少年的心理現象進行考察,或者同時對某幾種教育方法進行比較。它的優點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找出某一年齡或不同年齡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點,通過比較能得出某一種或幾種教育方法的有效性狀況。但由于時間短,難以看到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連續性和關鍵點,也難以確證教育方法的真實效果。

(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從對資料的分析來看,可分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一般是基于描述性分析,是一種較靈活的、歸納的、共識性的研究;定量研究側重數量化的統計分析,是一種結構性的、演繹的、尋求預測和解釋性的研究。兩者不是必然的分離,實際研究中,常常將兩者結合運用。例如,要考察兒童個性品質與創造力之間的關系,既可以通過問卷法、測量法、實驗法等收集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考察相關度,又可以通過觀察法、開放式訪談或深度訪談等進行觀察和描述,對收集的資料進行質的分析。

(三)描述研究、相關研究和實驗研究

從研究的具體操作程序及揭示問題的性質上看,可將不同的研究分為三類:描述研究、相關研究和實驗研究。

描述研究是對行為或現象的觀察和記錄。任何科學都始于描述。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在觀察和描述人們,常作出他們為什么那樣做的結論。專業的青少年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家也是這樣,只不過更為客觀和系統。心理學家用以描述行為的主要方法有個案研究、調查和自然觀察。描述行為是預測行為的第一步。無論個案研究、調查還是觀察,都要注意所選擇的樣本具有代表性,同時,要盡可能地避免研究中的主觀偏向。描述研究只能描述現象或行為而不能進行解釋。

相關研究是尋找自然出現的相關關系。當調查和自然觀察揭示出一個特征或行為會伴隨著另一個一起出現時,我們便說這兩者之間存在著相關。心理學家用數字——相關系數來描述兩種現象之間相互聯系的緊密程度。例如,日常生活中人們常相信的所謂預感,便是一種錯覺性相關。同時,相關關系并不等同于因果關系。如相關研究表明喝酒與暴力行為有關,但我們不能說喝酒導致暴力行為,或因為喝酒,所以有暴力行為。

實驗研究是通過操縱一個或多個自變量來考察其在因變量上產生的效果,目的在于考察因果關系,即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是否存在一種因果關系。其特點是研究者對變量進行操縱和控制。例如,要考察某種教學方法是否對學習障礙兒童的學習有促進作用,可把青少年分為兩組(實驗組和控制組),對實驗組青少年采用該教學方法,而控制組按常規方法教學,并保證這兩組青少年除了接受的教學方法不同外,其他都相同,一段時期后,考察兩組青少年的學習效果,從而得出該教學方法與學習障礙青少年的學習之間的因果關系。

三、主要研究方法

心理學研究的方法有很多,下面介紹在青少年發展與教育心理學領域常用的幾種方法。這些方法各有其優缺點。在確定使用哪一種方法來進行研究時,應考慮到其適用性。

(一)個案法

個案法是最古老的研究方法,心理學家通過它對個體進行深入研究,以期能揭示出對該群體的人來說都適用的道理。例如,關于腦的許多早期的認識便來自于對那些特定腦區受損后出現特殊障礙的個體進行的個案研究。弗洛伊德從大量的個案研究中建構出了他的人格理論。皮亞杰通過仔細觀察和提問少量的兒童為我們提供了關于兒童思維的知識。可見,深入的個案研究是很有價值的。個案研究能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假設,但它們有時也會誤導我們:個體可能是非典型的。沒有代表性的信息會導致錯誤的判斷和結論。如有研究者得到一個發現——吸煙的人壽命更短:活到85歲以上的人中95%都是不吸煙者;有人就肯定能提出一個相反的例子——我叔叔每天抽兩包煙還不是也活到了89歲。有些奇聞案例,例如戲劇性的故事、私人的經歷,甚至心理學中的個案,都有可能具有特異性而不具備普遍性。

(二)自然觀察法

自然觀察法,即在自然環境中觀察和記錄有機體的行為,它通常是研究者有計劃地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科學的觀察儀器與裝置,對所要研究的對象進行系統的觀察和考察以獲取研究資料。例如,達爾文以日記的方式記錄下對自己孩子的長期觀察結果,并寫成了《一個嬰兒的傳略》。觀察首先要確定界限,即明確所要觀察的行為及其范圍。因為觀察時人們的注意范圍是有限的,大多數人都無法同時注意并記住短時間內發生的20種不同的行為。因此,我們必須選擇那些與研究課題密切相關的行為去研究。例如,如果我們對兒童的非言語交往感興趣,非言語交往那么復雜,我們到底應該觀察什么樣的非言語行為?怎樣來記錄兒童交往活動中的這些行為表現?又如,想探察小學生課堂學習行為狀況,那么,究竟哪些行為可歸為課堂學習行為?通常,我們借助先前的資料來界定觀察的行為及其范圍。觀察的第二個問題是,觀察過程中觀察對象對被觀察的反應問題。例如,當你走在街上,一個扛著照相機的人一直跟隨你,不時地拍攝你問候朋友時的情景,對此,你的反應與無拍攝情況下有不同嗎?一般情況下,當被試知道有人在觀察他們時,他們的反應常會與自然狀態下不同。要預防被試的這種反應性,可以采用無干擾觀察(如在隱蔽觀察者身份或身影的情況下進行觀察)。自然觀察的內容一定是對象外顯的行為,結果是描述性的。它能為隨后更嚴格的研究提供重要資料,可以提出問題,形成進一步研究的假設。但因為它基本是描述性的,因而難以對各因素間的關系作出推論。

(三)調查法

調查是以提問題的方式,了解個體或團體的心理與行為的方法。在研究某個被試時,可以向被試本人作調查,也可以向熟悉被試的人作調查;可以用書面的問卷調查,也可以口頭訪談。

1.訪談調查

訪談調查是通過談話,即訪談者與訪談對象面對面地交流、談論而從訪談對象那里收集到第一手資料的方法。不同于日常談話的是,訪談有明確的目的,談話也主要以訪談者引領話題。訪談可分為個別訪談和集體訪談(同時對多個被試進行訪談)。它一般分為見面、與訪談對象建立融洽的關系、正式訪談和告別幾個階段。訪談中能否充分地收集到信息取決于這幾個階段中的訪淡技巧,這更多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多總結。有時,為了深入地了解個體心理的歷程、動機或行為機制等,為了獲得比較廣闊、整體性的了解,我們常常也采用深度訪談,即訪談者與訪談對象多次接觸與互動,以挖掘深藏在訪談對象的觀點(經驗)之下所蘊涵的意義、原因等,同時捕捉訪談對象的某些活動、事件的豐富信息。此過程中訪談者應對自己的研究問題及訪談目標非常清楚。訪談的靈活性大,適用范圍廣,回收率高,但受匿名性低的影響,真實程度會受到限制,另外,可能受訪談者的態度、表情、語調,甚至性別、服裝等的影響而出現偏差。

2.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在描述研究和相關研究中常常用到,它可以同時對眾多個體進行廣泛考察,要求人們報告他們的行為或觀點。問卷調查可以收集許多人的信息。例如,一項民意調查顯示72%的美國人認為電視暴力太多,84%的人贊成給同性戀者平等的工作機會,89%的人說他們面臨著很大的壓力,95%的人相信上帝,96%的人希望能改變一下自己的外貌。又如,想了解母親對待兒童的態度和行為是否直接影響兒童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從而影響兒童的自尊水平,那么可以選取一群小學兒童被試(如三、四、五年級學生)和他們的母親,采用小學兒童的母親行為問卷、小學兒童自尊問卷進行施測,從而考察小學兒童的自尊是否受母親各種行為(如支持行為和不支持行為)的影響。

在問卷設計中,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

(1)措辭方面。在調查中,要問的一系列問題需經過仔細推敲,因為如果措辭有暗示、某種導向或某種傷害,會對人們的回答有很大的影響。

(2)取樣方面。要調查的對象須具有代表性(能夠反映總體的一般特性)。你可以用常識、戲劇性奇聞、個人經歷和主觀的樣本描述人類的經驗,但要想精確地描述總體的經驗和態度,那么只有一種游戲規則——選擇有代表性的樣本。怎樣使調查的取樣有代表性呢?通常的辦法是隨機取樣,這是一種使整個群體中所有個體都有同等機會參加的方法。除以上兩方面外,人們的回答認真與否,其說法與實際做法是否一致,也會影響調查結果的真實性。

以上兩種調查常常結合進行,訪談可為問卷的條目編制提供豐富的參考信息,亦可在問卷調查基礎上,通過訪談使問題進一步深入。

(四)實驗法

實驗法是指在控制條件下對某一種或幾種心理現象進行研究的方法。在實驗中,主試可以控制某些條件、創設某種情境,使被試產生所需要的心理現象。實驗法與觀察法不同之處在于有目的地創設某種情境,并且可以反復進行。

1.實驗法的種類

實驗法可分為實驗室實驗法和教育心理實驗法。實驗室實驗法是指借助專門的實驗設備,對實驗條件嚴加控制,來引起或改變一種或幾種影響個體心理變化的條件,從而觀察個體生理及行為變化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研究者可以從自己的意愿出發,對所研究對象的心理現象進行控制,有利于明確心理現象的因果關系,實驗結果可以反復驗證,科學性強。缺點是在對個體進行控制下的實驗結果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情況還有一段差距,在具體應用時要受到很多限制。另外,個體對實驗配合與否,直接影響研究結果的真實可靠性。教育心理實驗法是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根據研究目的,控制或變更某些條件,以觀察被試的心理活動表現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是在現實生活場景中進行的,是一種自然實驗。

教育心理實驗法是介于實驗室實驗法和觀察法之間的一種方法,它兼有兩者的特點。它的優點表現在:它不是在特設的實驗室中操作的,而是在實際教育情境中進行的,保持了被試的自然性;它又對實驗條件有所控制,使得主試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可操作性強,另外,實驗可以重復進行,加以驗證,有推廣價值。但同時又有其不足之處,表現在:在實驗時,許多條件無法嚴格控制,致使實驗過程中干擾因素較多,研究結果的精確性和有效性比實驗室實驗要低;另外,它并不是使被試完全處于自然狀態下進行的,對其又施加了一定的影響,使得實驗結果難以具有和觀察法同等的真實性。

2.使用實驗法時應注意的主要事項

(1)所選實驗對象要具有代表性。首先,確定所研究對象的總體,即具有某種特征的一類事物的全體。總體是由每個個體構成的。如要研究某校小學生,則這所學校的所有小學生就為研究的總體,每個學生都是總體中的個體。其次,從總體中選出一部分個體——樣本,樣本要有代表性,即最能代表總體的特征。如從上述例子中抽出的個體就應該代表小學生的性別、年齡、智力等特征。只選高年級或只選成績好的個體就不具有代表性。最后,選擇有代表性的樣本的方法有許多種。一是完全隨機取樣,如上例,將全校學生編號,用抽簽的方法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被試,就屬于完全隨機取樣;二是分層隨機抽樣,從不同年級中隨機抽取整班的方法即為分層抽樣。

(2)進行科學的實驗設計。科學的實驗設計是使實驗能夠成功的關鍵一環。由于實驗目的不同,研究對象不同,所用的實驗設計也不盡相同。按照因素的多少,可分為單因素實驗設計、二因素實驗設計和多因素實驗設計;按照被試所接受的處理情況,可分為組內實驗設計、組間實驗設計和混合實驗設計,以上都屬于真實驗設計,有時還涉及準實驗設計和非實驗設計。所以在使用實驗法時應在專人的指導下進行。

(3)指導語要明確,并且在實驗過程中要保持一致。以避免主試操作失誤或由指導語不清而帶來的附加自變量,導致實驗失敗。

(4)分析統計結果時要客觀。不能根據自己的意愿隨意改變或刪除數據,有時,只要實驗是客觀的,實驗失敗也是允許的,切不可盲目臆斷。

(五)測驗法

測驗法就是使用經過標準化的問題(量表)來測量被試的個性心理的方法。測驗所用量表相對調查問卷來說要求更嚴格,必須經過標準化,要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測驗結果有參照標準。

1.測驗法的種類

根據可同時接受測驗的被試樣本大小可分為個別測驗和團體測驗。個別測驗是指一名或幾名主試一次只對一名被試進行測量的形式。對于有的量表、有的被試只能使用這種方法,如韋克斯勒智力量表就應進行個別測驗。這種方法便于對被試的行為進行監控,但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團體測驗是指一名主試同時對多名被試進行測驗的方法。如卡特爾十六種人格量表就可以通過團體測驗的方法進行。這種方法可以同時收集到大量的信息,經濟省時,但不能對所有的被試進行有效的控制,從而影響測驗的效果。根據測驗量表的形式可以分為文字測驗和非文字測驗。文字測驗是指測驗的量表為文字形式,要求被試填寫或回答。這種測驗使用起來較方便,但受被試文化背景和文化程度的限制,如中國比納智力測驗,其結果易受被試文化程度的影響。非文字測驗指測驗的量表為非文字形式,如圖形、工具等,要求被試用文字、操作或繪畫來完成。測驗結果避免了知識經驗、文化背景的影響,但施測較困難,評分標準較難確定,對主試要求較高。按測驗目的可分為成就測驗、性向測驗、智力測驗、人格測驗等。

2.使用測驗法時應注意的主要事項

(1)選擇有效可靠的測量工具(量表)是測驗成功的前提。

(2)所選被試的樣本要有代表性,能反映總體的特征。

(3)測驗開始要提醒被試按要求回答所有問題,不要有遺漏。測驗過程中不能對被試有任何暗示。

(4)向被試解釋測驗結果時要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要考慮到其他因素的作用。

【閱讀材料】

優秀學生的特點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滕伯格(R.J.sternberg)認為,優秀學生具備以下特點:優秀學生會運用有效的學習策略獲取知識,并能對學習策略進行評估;優秀學生相信智力可以增長,他們看重的是對學習材料的真正掌握,而不是表現良好取悅教師或者得高分,即他們持“掌握取向”而不是表現取向;優秀的學生具有較高的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能夠在學校取得成功;優秀的學生具有較高的成就動機,對自己獲得學業成功的能力抱有很高的期望;優秀學生具有堅持不懈完成任務的意志;優秀學生能對自己及自己的行為負責;優秀學生懂得延遲滿足,能在沒有即時回報的情況下,為將來實現目標而堅持完成任務。

(資料來源:[美]Sternberg, R.J.,Williams, W.M.著.教育心理學[M].張厚璨,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17-24.)

推薦讀物

1.劉萬倫.發展與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伍新春.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思考與練習

1.青少年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是一門怎樣的學科?

2.青少年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是什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西省| 梨树县| 湘乡市| 黔西县| 东丰县| 万州区| 怀仁县| 明水县| 星子县| 芜湖县| 大余县| 瑞昌市| 合肥市| 小金县| 社旗县| 新邵县| 昌平区| 汉源县| 郎溪县| 永胜县| 成武县| 井研县| 南丰县| 阿拉尔市| 永吉县| 鹰潭市| 英吉沙县| 泗洪县| 临沭县| 宜州市| 龙里县| 阿城市| 东宁县| 新泰市| 仁布县| 贡嘎县| 疏附县| 新昌县| 宝应县| 博兴县| 南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