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平分配的財稅法促進與保障
- 張守文等
- 2279字
- 2019-11-29 17:03:06
四、可能的創新和主要建樹
促進與保障收入公平分配是我國經濟社會大轉型時期亟須解決的戰略性任務,對于維護社會和諧、激發市場活力、促進公平發展、保障基本人權、優化國家治理,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鑒于財稅法是現代國家調節收入分配的關鍵性制度,具有重要的分配功能,本書著重研究財稅法促進與保障收入公平分配的基本理論與制度完善。
(一)可能的創新
收入公平分配的思想,可謂源遠流長,涉及社會科學所有領域。國外內關于收入分配的財稅法調整,亦多有分析,但專門的系統研究尚顯不足。本書從財稅法視角出發,綜合運用法教義學與法社會學的創新性研究方法,吸納經濟學、政治學、歷史學的理論資源,并借鑒國外有關立法與實踐,試圖系統地、深入地研究財稅法促進與保障收入公平分配的基本理論與制度完善,并力爭在研究視角、研究方法、歷史視野、理論范式、理論建構、制度完善等方面作出一定的創新。
第一,在理論范式方面,本書引入財稅法定、兩權均衡、差異性分配、二元結構、結構功能分析、可稅性、實質正義、社會公共利益、財政民主、雙向互動等理論范式,以之為載體,探尋財稅法促進與保障收入公平分配的基本理論與制度完善。
例如,本書在“分配—政策—法制”的經濟法變遷路徑基礎之上,提煉社會變遷與財稅法制變遷雙向互動的分析框架,以此分析我國收入分配財稅法制的歷史變遷,及其對特定時期收入分配的效應,進而在這種雙向互動的分析之中,探尋我國當前收入分配不公的財稅法制成因,為后文的制度完善部分,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在歷史檢驗方面,社會科學的研究,帶有較強的主觀性,而歷史是檢驗理論的天然實驗室。為了檢驗中心論點的客觀性,本書在結論部分運用寬廣的社會科學視角,從財稅法的角度,解釋16—18世紀世界第一輪現代化過程中西班牙的衰落與英國的興起。西班牙稅制嚴重不公,導致嚴重的階級分化與社會問題,是西班牙由盛而衰的制度根源之一。而英國逐步完善以稅收法定主義為核心的公共財政制度,稅制較為公平,是英國崛起的制度根源之一。而這種大歷史觀的方法,也是本書的特色之一。
第三,在結構安排方面,一項好的研究,會將理論、歷史與制度有機地熔于一爐。本書將成果內容依次劃分為理論篇、歷史篇、制度篇三大部分,做到以財稅法分配理論指導歷史梳理,從歷史梳理提煉收入分配不公的制度成因,進而基于制度成因提出完善財稅制度的建議。歷史梳理與制度完善的過程,又可以反過來檢驗和豐富理論。如此,既使得成果內容的邏輯體系簡明清晰,又做到了理論構建、歷史檢驗與制度完善的有機統一。
(二)主要建樹
第一,理論范式。理論范式是理論的晶核,是理論創新的基礎。本書提出或強調的財稅法定、兩權均衡、差異性分配、二元結構、結構功能分析、可稅性、實質正義、社會公共利益、財政民主、雙向互動等理論范式,尤其有助于探尋財稅法促進與保障收入公平分配的基本理論與制度完善。
以差異性分配為例。差異性分配是我國收入分配問題的集中體現,是對我國收入分配現狀的提煉、歸納和抽象出來的理論范疇,主要關注基于發展政策、經濟模式等因素而導致的收入分配結果在主體、地域和時間等層面的差異性。差異性分配提供了觀察財稅法的新維度,有助于形成經濟法的新范疇,拓展經濟法的新領域。從政策意義上看,差異性分配的理論范式可以統籌目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過制度之間的協調與體系化,完善我國的財稅法律制度。
第二,理論構建。收入分配是財稅理論中極為重要的問題,財稅制度具有明顯的再分配功能,與分配正義理論有著密切的關聯。在財稅法領域,關注個體利益分配與國家財政分配的關系,秉持制度正義,兼顧效率與公平,必然要貫穿于財稅法的相關制度之中,成為財稅法發展的重要路徑。在宏觀的分配制度和法律體系中來觀察分配結構與財稅法調整的內在關聯,以及財稅法上的權利配置對不同類型分配結構的影響,會更有助于發現財稅法調整的定位、局限及其與其他法律制度之間的聯系,從而有助于揭示分配結構的復雜性,財稅法調整的必要性以及具體路徑。
在既有理論的基礎上,本書提煉出財稅法的分配理論,作為收入分配調整的財稅法理論基礎,具體包括關聯理論、功用理論、目標理論、適度理論、系統理論、范疇理論等。進而,就中國收入分配的結構性特征而言,本書提出了“差異性分配”這一重要范疇,并強調研究分配差異的重要維度有三個,即主體維度、空間維度和時間維度;差異性分配同參與分配的主體在時空、能力、權義等多方面的差異直接相關,并體現為分配機會和分配結果上的差異。
第三,制度完善。針對我國收入分配不公的財稅法制成因,本書在財稅法分配理論的指導下,提出以財政法定主義為基本指針,完善財稅法制的具體建議:我國財稅法制需要在進一步貫徹財政法定主義的基礎上,推行以社會公正為導向的新的改革,以回應收入公平分配的制度訴求,引導新的經濟社會變遷。具體而言,重構財稅法制的價值目標,更加關注分配公平與社會公正;優化公共收入結構,增進公共收入的累進性,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并適時開征遺產稅、贈與稅與社會保障稅;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大財政對社會領域的投入,增進財政支出的公平性;完善財稅體制,引導政府財政權的理性行使。
第四,擴展分析。作為現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財稅法律制度安排,具有引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動的反作用。在本書研究內容的基礎之上,我們進一步從社會科學視角,分析財稅法制、公平分配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內在關聯,即維護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保障基本人權,激發經濟潛能;完善財稅體制,優化國家治理。由此進一步強調,財政以及財稅法治之于國家治理現代化,具有基礎性、支柱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