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辯證法

《老子》第一章是總論,談到老子哲學的本體論(道),認識論(道可道,非常道),方法論(客觀無欲,主觀有欲),目的論(以觀其妙,以觀其徼)。第二章是分論,開始談美丑善惡的相對論。第一句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痹谧⑨屩?,宋代范應元說:“道常無為,初無美惡?!边@就是說,老子之道,原來是無所謂美惡的,四時行焉,百物生焉,都是自然之道??陀^上說,四時沒有美惡之分,萬物也沒有美惡之別,所以可說是美的,也可以說是惡的。等到天下有了人,對主觀的人說來,春花秋月是美的,夏熱冬寒是惡的。但美惡是相對的,如夏天炎熱,似乎是惡,但五谷豐收,又是美了;冬日嚴寒,似乎是惡,但瑞雪豐年,又是美了。所以老子說:天下人都知道美,卻不知道美惡是相對的,沒有惡就沒有美。如果只知有美而不知有惡,那美和惡就沒有分別,美的也可以說是惡的了。第二句接著說:“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币簿褪钦f,善和不善也是相對的。如瑞雪豐年對人是善事,但對凍死的害蟲來說,卻是不善的。如果認為世界上的事都是善事,沒有不善的事,那善和不善也沒有區別,善也可以說是不善了。下面看看北京大學出版社的譯文:

The whole world knows the beautiful as beautiful only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ugly.The whole world knows the good as good, only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bad.

譯文說:全世界都知道美是美,只是因為有丑惡的存在;全世界都知道善是善,只是因為有惡的存在,譯者加了“只是因為”幾個字,譯文就容易理解了,因為翻譯的不是形式,而是內容。

第二章接著說:“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边@就是說,和美惡一樣,有無,難易,高下,音聲,前后,也都是相對的。這幾句的譯文如下:

1.Hence the Being and the Nothingness(Non-being)exist in opposition;the difficult and the easy complement each other;the long and the short manifest themselves by comparison;the high and the low are inclined(complement)as well as opposed to each other;the consonants and vowels harmonize with each other;the front and the back follow(succeed)each other.(北京大學出版社)

2.For“to be”and“not to be”co-exist, there cannot be one without the other:without“difficult”there cannot be“easy”;without“long”there cannot be“short”;without“high”there cannot be“low”;without sound there can be no voice;without“before”there cannot be“after”.The contrary complement each other.(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種是北京大學出版社的譯文,括弧內是世界圖書出版公司的譯文。比較一下“有無”二字,前者似乎不如后者對稱,而第二種譯文借用了莎士比亞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意味似乎更加深遠。第一種譯“相生”“相成”等用分譯法,但“相傾”并不好懂,世界圖書出版公司的譯文用了complement(相輔相成),和北京大學出版社的“相成”的譯文一樣,可見這幾個詞形式不同,內容卻大同小異;而“前后相隨”如果根據形式譯成follow或succeed,內容卻不對了,因為只有后能隨前,前并不能隨后,但是中文意義含糊,理解卻不會錯,這是藝術性文字的優越性。說一可以指二,說二也可指一;而英文是科學性的文字,說一是一,說二是二,沒有一點含糊,譯成互相追隨,變成“前”可以隨“后”,這樣就不合理。而第二種用合譯法,不管形式上是“相生”“相成”“相形”“相傾”“相和”“相隨”,都根據內容譯成“相輔相成”,缺一就沒有二,反而更容易理解。所以翻譯《老子》和理解《老子》一樣,要通過原文的形式來了解原文的內容,又要通過譯文的形式來表達原文的內容,內容總比形式重要。

第二章最后說:“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币虼耍ト俗鍪?,不必都自己做,也不是為自己;進行教育,并不必多說話;萬物生長發育,卻不是圣人開發的;萬物成長之后,也不屬于圣人所有;圣人如果做了什么,并不覺得自己了不起,可以提出什么要求;即使有了功勞,也不認為功勞是自己的。正因為功勞不屬于個人,就是大家的了,上一段講善惡功過相輔相成,這一段更進一步,講的是功過相反相成的辯證之理、可以翻譯如下:

Therefore, the sage does nothing for himself, teaches not by saying, lets everything begin uninitiated and grow unpossessed, then everything is done without being his deed, succeeds without being his success.Only when success belongs to none will it belong to all.

“無為”是老子思想中的重點,但是如何理解,如何翻譯?譯者各不相同,如“圣人處無為之事”,北京大學出版社和世界圖書公司的譯文分別是:

1.Thus the sage behaves without taking active action.(圣人的行為并不積極主動。)(北京大學出版社)

2.Therefore the sages do by non-action.(圣人做事并不采取行動。)(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北京大學出版社譯文比世界圖書出版公司譯文更容易理解,前者譯的是意,后者譯的是詞,一般譯者多于譯意,但根據具體上下文看來,“生而弗有”“為而不恃”“功而弗居”,都要是不為自己的意思,所以譯成“不為個人”可能更合題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湖市| 施秉县| 象山县| 扬中市| 绥德县| 襄垣县| 广饶县| 大方县| 彩票| 新丰县| 峨山| 阿拉善右旗| 广东省| 阿克陶县| 绍兴市| 西平县| 晴隆县| 高要市| 永靖县| 绥阳县| 阆中市| 麻城市| 特克斯县| 宜州市| 五莲县| 建宁县| 铜陵市| 康保县| 崇左市| 通榆县| 闻喜县| 深州市| 石林| 汨罗市| 乾安县| 白城市| 武强县| 井冈山市| 淄博市| 桂阳县| 上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