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論治國
以上談的都是“道”的理論。這一章談的是治國之道,第一句就有幾種不同的版本:“太上,不知有之。”或“下知有之。”或“下不知有之?!比齻€版本文字不同,內容卻大同小異,都是說最好的治國者,大家都不知道有這么一個人,或者只知道有這么一個人而已,因為他是“無為而治”的。下面接著就談次一等的治國者:“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闭f下面的人對次一等的治國者表示親近,并且贊美他;對再次一等的治國者只有害怕,甚至敬而遠之;對最次一等的統治者就有一點瞧不起,甚至不放在眼里了,這幾句話可以翻譯如下:
為什么有人瞧不起統治者呢?下面接著說:“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币驗槿嗣駥y治者不夠信任,甚至根本就不信任,譯文可以是:
那么,應該怎么辦呢?“悠兮其貴言?!币驗殚L期以來,統治者說話都不算數,或者說得到做不到,所以應該先做后說,做到再說,那就可以“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钡鹊绞虑樽鐾?,大功告成的時候,老百姓都覺得事是自然而然做成的,國家是無為而治的,那才是治國之道。最后幾句可以翻譯如下:
這種理想的治國者在現實中有沒有存在過?在生活中很難找到實例;在古書中,卻有《論語》第十五章說的:“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這就是說,古代的舜帝也許可以說是“無為而治”的。他做了什么事情呢?不過是恭恭敬敬,端端正正坐在朝南的王位上,以身示范而已。至于第二等的治國者能夠得到人民親切贊美的,美國的新總統第一年得到了三分之二的選民好評,可以算是第二等了,第三等的治國者能使人民害怕,那實行恐怖統治的獨裁者可以歸入此類。第四等的統治者得不到人民的信任,如一個制造子彈案當選的領導人,后來又全家貪污,自然會受到人民的鄙視,這簡直是不入流了。至于理想的治國人雖然不容易找到,接近理想的小領導人還不是無跡可尋的。如抗日戰爭時期昆明有個中學,校長以身作則,給教師充分自由,結果國文教師中出了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英文教師把中國主要經典譯成英文,數學教師得了國際數學里程碑獎,物理教師成了兩彈一星科學家、化學史地教師中都有院士,這也可以算是無為而治的小典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