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教師心理健康”是教師教育類課程中的一門選修課程。該課程旨在為師范類學生和在職教師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知識和實用策略訓練,使師范類學生和在職教師了解有關教師心理健康和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掌握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后自我調節或尋求幫助的方式方法以及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技能,幫助師范類學生盡早有意識地預防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幫助在職教師審視自己在心理健康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正確對待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給予恰當處理,成為優秀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者。
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是培養師范類學生和在職教師科學技能和繼續學習能力的重要載體。本教材依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參照教育部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大綱,本著以下兩條原則進行編著。第一,盡可能做到與時俱進。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論、方法、策略不斷有創新,教材盡可能吸取這些理論創新和方法策略的進步,選取的資料盡可能貼近學科前沿,體現科學性、時代性、領先性和實用性,同時也展示了編著者在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第二,緊密結合教育教學一線實際,引進西方外來理論和技術,又充分考慮國情,注重教材在中國文化傳統下的適用性,達到師生身心健康成長、教育教學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教材共分為十一章。第一章為教師心理健康概論,引導師范生和在職教師關注心理健康問題,讓他們了解在心理健康自知、求助、心理援助方面的原理原則;第二章闡述教師角色扮演中如何做到心理健康;第三章闡述教師最常見的壓力問題;第四至七章,分別闡述了教師認知、情緒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第八章闡述教師人際關系問題;第九章闡述教師教學中的心理健康;第十章是關于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問題;第十一章介紹的是為增進心理健康開展的心理素質拓展訓練知識。為增強學習者學習本課程的興趣,激發他們主動學習和探索的動機,本教材在內容中插進了一些相關知識介紹,以“拓展閱讀”“案例分析”“走進課堂”等方式出現。
本教材編著者由高校長期從事心理學特別是有關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詢科研與教學的研究者、專業教師組成,他們具備豐富教學實踐經驗,保證了教材取材和研究的廣度與深度,教材質量可靠。各章編著者分別是:張懷春,第一、六、十、十一章;江玉印,第二章;柳加仁,第四章;宋其安,第三、七章;孫俊才,第五、九章;張雯,第八章。全書由張懷春負責統稿定稿。
本教材的編著得到了曲阜師范大學教師教育教材建設項目資助,也得到了教師教育學院領導和全體教職員工的熱情支持。北京大學出版社的李淑方、鄒艷霞編輯對本教材的編著給出了具體實在的幫助和指導,對他們致以真誠謝意。本教材借鑒和吸收了同行研究者和各位專家的觀點、成果,我們盡可能在書中注明出處以表示尊重,也在各章末尾列出參考文獻,但仍可能有所疏漏,在此對可能出現的疏漏謹請有關學者、專家予以寬容。另外,對本教材可能存在的錯誤、疏漏,敬請各方人士和教材使用者批評指正,不勝感激!
編者
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