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壓力概述

一、壓力的含義

壓力最先是物理學上的名詞,指對物體外部施加的一種壓力或推力。1936年,加拿大生理心理學家漢斯·舍利(Hans Selye)把壓力應用在醫學和心理學上,他指出壓力是指個體在接受外在刺激時,所產生的一種非特異性反應。在健康心理學中,壓力是其中的關鍵領域。不同研究者對它的定義各不相同。有研究者認為,壓力是對精神和肉體承受力的一種要求;也有人認為,壓力是人在感知外界事物過程中所產生的心理應激反應;還有人認為,壓力是個體對某一沒有足夠能力應對的重要情境的情緒與生理緊張反應等。

一般認為,壓力是由刺激引起的,伴隨軀體機能以及心理活動改變的一種身心緊張狀態,是壓力來源、心理與生理相互作用的綜合物。這個定義有以下三層含義。

第一,壓力是指一種刺激或情境,這種刺激或情境具有傷害或威脅個體的潛在性。如馬上就要考試了,有的教師擔心學生考不好,這時考試就是一種壓力刺激或情境,稱為壓力來源。

第二,壓力是指個體對刺激或情境的反應,包括心理和生理反應。心理反應包括認知、情緒和行為諸方面的反應,如教師面臨教學比賽感到緊張不安;生理反應包括機體生理喚醒,如面對威脅時心跳加快等。

第三,壓力是指由于個體與環境之間的“失衡”而產生的一種身心緊張狀態,強調壓力是一個過程,包括了個體與所處環境的關系。

心理學所研究的壓力,一般指心理壓力,是指某些刺激事件對個體在心理上所構成的負荷。這種負荷可導致一系列身心反應,即應激反應,是個體在面對具有威脅性情境時,一時無法消除威脅、脫離困境而產生的一種被壓迫的主觀感受。必須把壓力和壓力來源加以區分,壓力來源指的是引發壓力的刺激或情境,或可稱為壓力事件;而壓力指的是對于壓力事件所做出的反應。

一個事件是不是構成壓力,這取決于人們對事件進行的認知評價。如果把事件看成具有威脅性,而個體應對能力不足時,這時就會產生壓力。因此,壓力的產生包括評價過程。心理學家拉扎魯斯(R.S.Lazarus)把這一過程稱為認知評價。認知評價是對壓力事件的認知解釋和評價過程,在壓力產生中扮演著核心角色。壓力認知評價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初級評價和次級評價。初級評價是評定壓力事件的嚴重性;次級評價是評定處理壓力的可能性。對壓力事件的認知評價,個體之間有明顯差異,導致同一事件引發的壓力反應迥異。

二、壓力下的生理應激反應

壓力下引發的生理應激反應,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遭遇突發情況時個體在短暫壓力下所產生的生理反應,可稱為急性應激;另一種是長期壓力下個體所產生的持續應激喚起狀態,這種狀態可能會讓個體無法應對,并耗盡個體的所有精力。我們把長期壓力下的生理反應,稱為慢性應激。

(一)短暫壓力下的生理應激反應

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類,在遇到突如其來的威脅性情境時,身體上都會自動發生一種類似“總動員”的反應現象。這種本能性生理反應,可使個體立即進入應激狀態以維護生命安全,就是應激反應。應激反應由個體行為表現于外時可能有兩種形式:一是向對象攻擊,二是逃離現場。這最早由美國生理心理學家坎農(W.B.Cannon)實驗證實這種自動反應。

20世紀20年代,坎農曾經研究人類與動物對危險事件的反應,第一次科學地探討了身體對壓力的反應。他發現當人們處于危險狀況時,神經與腺體就會參與活動,使個體產生能量來對抗或逃避,坎農稱這種雙重壓力反應為“戰斗或逃跑”反應。這種壓力反應的中樞位于下丘腦,下丘腦與許多情緒反應有關,下丘腦也稱為壓力中心,原因在于它有兩個功能:對自主神經系統的控制和對垂體腺的控制。

當機體處于急性應激狀態時,應激刺激被感知輸入,在被中樞神經接受后,經中樞加工后將信息傳遞給下丘腦,并使之興奮,從而激活交感神經——腎上腺髓質,導致后者大量釋放兒茶酚胺,引起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大量分泌,高水平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導致機體心理、生理功能改變,使機體變得警覺、敏感,從而為機體投入搏斗或者逃離危險情境做好準備。如果在生理上一直對威脅保持警惕,則最終會破壞身體的自然防御系統。因此,在生活中經常遭遇應激,或頻繁將環境里的事物看作是威脅,會給人帶來嚴重健康風險。

這種在短暫壓力下的“戰斗或逃跑”反應,對于應對突如其來的緊急情況有所助益,對人類生存極為有效。但有研究指出,這些應激中的生理反應對男性和女性會產生不同結果,女性一般不會體驗到“戰斗或逃跑”反應。

(二)長期壓力下的生理反應

長期處于壓力之下,人體內部的應激反應延長,讓人體虛弱、得病甚至死亡。

漢斯·舍利是當代第一位研究長期嚴重壓力對身體影響的研究者。他曾從事多項壓力實驗研究:將白鼠置于不同壓力情境下,觀察白鼠在壓力持久存在與變化下身體表現出來的反應。實驗所采用的威脅性刺激是細菌感染、外傷、冷氣、熱氣、中毒、強制性束縛等,有時只用一種刺激為壓力因素,有時兩種并用;其中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將白鼠置于冰箱內,讓它在極冷的壓力下生活數月之久,以此觀察壓力時間長短與身體反應的關系。他發現,長期性高度壓力會使身體產生一種非特定性適應性生理反應,舍利將其稱為“一般性適應綜合征”。“一般性適應綜合征”包括三個階段:警覺反應階段、抵御反應和衰竭階段。

在警覺反應階段,個體無論什么時候遇到任何一個緊張刺激都會引起身體內部生理生化、體內環境平衡、內臟機能的變化,即個體自身會動員起來進行適應性防御。如果個體持續在此壓力環境下生活,就進入第二階段——抵御反應階段,這時個體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后,會出現心律、呼吸加快,血壓增加,血糖含量增加等變化,以便充分動員體內潛能應付環境變化刺激威脅。當傷害性壓力來源持續過久,可能個體就無法抗拒下去,就進入第三個階段——衰竭階段,緊張刺激所致威脅繼續存在或身體仍然像存在著威脅那樣進行反應,抵御就會持續下去,必需的適應能力可能耗盡,最后出現崩潰。這時個體會被其自身的防御力量所損害,導致疾病甚至死亡。

舍利動物實驗結果認為,我們每個人對壓力來源的適應能量是有一定量的,如果耗竭,就無法抗拒壓力,最終導致疾病死亡。因此,減少或降低壓力,可以使人更健康。

三、壓力的心理反應

壓力會導致人在情緒、認知和行為方面有所反應,這些反應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

(一)壓力的情緒反應

幾乎所有的壓力都會伴有一系列情緒反應,有的可能是多種情緒反應。大部分壓力都是令人不舒服的負向情緒,這些負向情緒除了令個體感到不快外,本身也會增大個體壓力。

壓力情緒反應有焦慮、憤怒、恐懼和抑郁等。焦慮是心理應激下常見反應,適度焦慮可以提高人的警覺水平,促使人投入行動,對人適應環境有益。過度焦慮則有害。恐懼是一種企圖擺脫已經明確的特定危險的逃避情緒。憤怒是一個人在追求某一目標的道路上遇到障礙、受到挫折的情緒體驗。抑郁是一種消極低沉的情緒體驗,如悲觀、失望、絕望和失助等。

(二)壓力的認知反應

壓力影響人的認知功能。當個體認識到一個刺激有威脅時,智力方面的功能就會受到影響。一般來說,壓力越大,個體用于關注壓力來源及個人焦慮的注意力就越大,解決問題的注意力就會降低,威脅更不容易解除,因為人的注意資源有限。壓力還會影響記憶,干擾問題解決、判斷和決策能力。這是因為壓力使得知覺范圍變小,大腦活動受到抑制,思維變得遲鈍,更難有創造力產生。

(三)壓力的行為反應

面對壓力,人們總是會采取一些行動來減輕或消除其影響,這就是行為反應。如有人面對壓力時,過度進食、不停地吃零食等。但是面對不同程度壓力,個體常會有不同行為反應。當個體認為有把握處理壓力問題,會采取行動努力尋求對壓力的解決方式,使個體更警覺,集中精力,表現更好,因此這種壓力促使積極行為適應。當個體感到無法處理、解決壓力問題時,則會采用自我防御措施,保護自己免受傷害,但有時會產生攻擊行為。對于一般人而言,攻擊行為因遭遇挫折而起,攻擊對象既可以指向他人,也可指向自己,甚至造成自殺的極端行為。

【走進課堂】

壓力反應的警訊

你有壓力嗎?你能及早覺察你的身心兩方面所承受的壓力嗎?以下列出生理、情緒、心理及行為指征,請你根據這些指征檢視自己是否承受著過多的壓力。

1.生理指征

(1)頭痛的頻率與強度的增加,若非生理因素引起,則很可能是壓力反應。

(2)肌肉緊繃,通常發生在頭部、頸部、肩膀與背部。

(3)皮膚顯得過于干燥,出現斑點或過敏反應。

(4)消化系統出問題,例如胃潰瘍。

(5)心跳急促、胸痛等。

2.情緒指征

(1)容易生氣,沒有耐心。

(2)憂郁、意志消沉。

(3)當外在要求超過自己的能力時,容易產生失控感,對自己失去信心。

(4)有太多要求加之于己,因而感到心力枯竭、缺乏熱情。

(5)有疏離感。

3.心理指征

(1)因為有太多事情縈繞心頭而無法專注。

(2)即使是日常的瑣事,也常猶豫不決。

(3)記憶力變差。

(4)壓力會影響判斷力,若你常做出錯誤決定,需考慮壓力的影響。

(5)對自己與自己的處境作負面思考。

4.行為指征

(1)經常睡不好,失眠或需要睡很久。

(2)為了緩解壓力,而比平常喝更多酒、抽更多煙。

(3)性需求下降,可能又因此變化而引發憂慮,影響親密關系。

(4)從人際關系中退縮。

(5)很難放松,坐不住。

四、壓力與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會因素在疾病發生、發展和變化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具有明顯生理結構和功能障礙的一類軀體性疾病。而刺激產生的壓力引發緊張狀態持續,常常會導致心身疾病。關于心身疾病發病率,由于界定范圍不同,所以報道數據差異甚大,國外調查人群中為10%~60%;國內的門診與住院調查,約為三分之一左右。

心身疾病分布于全身各個系統,主要受自主神經支配的系統與器官,種類繁多。一般表現在以下方面:①心血管系統,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動過速或過緩等;②呼吸系統,支氣管哮喘、過度換氣綜合征、血管舒縮性鼻炎等;③消化系統,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神經性厭食、神經性嘔吐等;④內分泌系統,肥胖癥、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⑤肌肉骨筋系統,痙攣斜頸、類風濕關節炎、口吃等;⑥神經系統,緊張性頭痛和偏頭痛等;⑦泌尿生殖系統,性功能障礙、月經失調等;⑧皮膚系統,神經性皮炎、過敏性皮炎、斑禿、蕁麻疹等;⑨其他,癌癥、免疫性疾病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安市| 那曲县| 长岛县| 南华县| 胶南市| 泸水县| 宝坻区| 介休市| 陈巴尔虎旗| 定安县| 厦门市| 江津市| 如东县| 武宣县| 麻栗坡县| 杭州市| 吐鲁番市| 台北市| 弥勒县| 南昌市| 砚山县| 松滋市| 明光市| 靖州| 江北区| 津南区| 建阳市| 图们市| 安丘市| 精河县| 远安县| 新郑市| 华安县| 金乡县| 高青县| 丹凤县| 股票| 明水县| 博白县| 眉山市| 蕲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