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師壓力與心理健康
學習目標
1.初步理解壓力的概念。
2.簡單了解壓力對生理、心理的影響。
3.分析和掌握教師壓力的主要來源。
4.掌握教師壓力應對的策略,并學會應對壓力。
【案例分析】
張老師的壓力“真不少”
張老師年逾三十,是一所初中兩個班的語文老師,同時是其中一個班的班主任。她還是一個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媽媽。
每天天還沒亮,張老師就得起床,準備早餐,然后叫醒女兒,先讓孩子吃早飯,自己一邊做著家務,一邊吃上幾口飯菜。去自己任教的學校前,必須騎電動車把女兒送到小學,再急匆匆地趕到學校。
學校里又有一大堆麻煩事等著處理:除了講課、開會、改作業、處理學生的矛盾,有時還不得不面對家長的責難,忙完學校的事回到家還得熬夜備課……自己工作年限短,職稱評優競爭激烈,加之教師微薄的工資收入,孩子還得上興趣班,又讓她的生活捉襟見肘。
跟所有的媽媽一樣,她要為孩子的晚飯操心,還要專門拿出時間花在孩子的學習上。雖然剛剛步入而立之年,但常常覺得力不從心。有時,她甚至會想到“五十歲不到,我準累死”“這樣的日子,何時是盼頭”……
案例中張老師的生活和工作正面臨著多重壓力,身心憔悴,常常感到無力應付工作和生活,產生了職業倦怠。這不得不引起人們對教師壓力的高度關注。
每個人每天都要應對環境中的種種壓力,關鍵是我們怎樣合理認識和對待它?有一定壓力并非壞事。但是,如果沒有了壓力,生活是否就一定會好一些呢?沒有了壓力,生活和工作還有動力嗎?沒有了壓力,人們會積極克服困難嗎?當刺激事件打破了個體的平衡和負荷能力,或者超過了個體能力所及,就會體現為壓力。現代社會快節奏、高競爭,尤其在不斷深化教育改革的形勢下,更易誘發和加重教師壓力。壓力已成為廣大教師共同面臨而亟待解決的心理問題之一。本章主要就什么是壓力、教師壓力的主要來源、教師壓力的應對策略等進行探討,以期使教師進行有效壓力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