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外英語語言文學研究前沿(2015)
- 張旭春
- 1098字
- 2019-11-15 17:59:56
序
《國外英語語言文學研究前沿(2015)》共分為“英美文學研究”“理論語言學研究”“二語習得研究”和“翻譯學研究”四個板塊。其中“英美文學研究”收錄6篇文章、“理論語言學”收錄2篇文章、“二語習得研究”收錄5篇文章、“翻譯學研究”收錄3篇文章,總計16篇文章。這些文章的述評對象主要選自近三年內國際頂尖學術刊物上所發表的代表性前沿成果。這些刊物包括ELH、Studies in Romanticism、Twentieth Century Literature、Contemporary Literature、Cognitive Linguistics、Language Teaching:Surveys and Studies、Language Learning、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Target、The Translator等。
“英美文學研究”板塊收錄6篇文章,既涉及經典作家作品研究——如王政復辟與18世紀早期莎士比亞批評中的政治問題、華茲華斯《序曲》第七章中的城市、性別與語言問題、《弗蘭肯斯坦》文本所隱含的閱讀模式問題,也包括對三位當代英美小說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如托尼·莫里森《最藍的眼睛》與美國新中西部文學(而非南方文學)的關系問題、巴拉德反烏托邦生態小說中的“末世絕爽論”、石黑一雄《長日留痕》中的“非模仿性”或“失敗性模仿”敘述策略等。“理論語言學研究”板塊所述評兩篇文章均選自Cognitive Linguistics:《超越句子層面的新句法理論探索》一文對John W.Du Bois自創對話句法理論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和闡發;《對話句法與構式語法的互動與聯姻》一文則對Geert Brone&Elisabeth Zima所撰寫的“Towards a Dialogic Construction Grammar:Ad hoc Routines and Resonance Activation”論文中所探討的整合對話句法和構式語法理論、實現對話句法與構式語法的互動與聯姻、從而構建對話性構式語法等新觀點進行了批評性梳理。“二語習得研究”板塊所述評的文章涵蓋了二語習得領域內語言石化問題、應用語言學研究中的“混合法研究”問題、影響二語流利感知的因素與外語語音——口語教學的問題、全球化背景下外語教學方法改革的問題以及二語聽力教學到交互式的教學模式轉向問題等。這5篇文章對于當前我國二語習得理論研究和外語課堂教學改革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翻譯學研究”所述評的3篇文章分別涉及戲劇翻譯中的“往下寫”(writing forward)這個新穎的問題、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全球化過程中翻譯在構建本土機構和外來“他者”球員之間新型權力機制中所發揮的隱秘作用、歌曲跨語言傳唱的直譯、改編和另鑄新詞三種翻譯策略及其所涉及的翻譯倫理問題等。
《國外英語語言文學研究前沿(2015)》述評文章作者均為四川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一線教師。我們日常教學工作和個人科研任務都十分繁重,加之所評文章均為當代國際前沿最新成果,要充分吃透這些成果的精髓并對其進行清晰的梳理和批評性評價,對我們每一位撰稿人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因此,每篇文章都可能存在著各種疏漏甚至訛誤。對此,我們敬請國內英語語言文學教學和研究界的同仁們對我們給予批評指正,以便我們辦得更好。
張旭春
2016年7月3日于歌樂山下
四川外國大學英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