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的轉軌:“魯郭茅巴老曹”在中國(1949-1981)
- 程光煒
- 1053字
- 2019-11-29 17:34:46
第二章 怎么辦
從研究當代史的角度看,1948年的價值顯然是不能忽略的。這年元旦,發生了兩件不尋常的事情。當日上午,蔣介石率文武百官拜謁中山陵墓,并在《對全國國民廣播詞》中宣稱:“我們當前剿匪的軍事就是救民與害民的戰爭”,是“自由對奴役的戰爭,光明對黑暗的戰爭”。[1]就在同一天,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發表了毛澤東在陜北米脂縣楊家溝中共中央會議上所做的報告,作者用預言家的口吻宣告了國民黨歷史的“終結”:“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現在已經達到了一個轉折點”,“這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2]筆者無意把這兩件事嫁接到一起,雖然作者都稱對方為“匪”,都在宣布對手命運的終結,但它們顯然是完全不同的歷史敘事。作為歷史研究者,不必過于探究其中的內容,但他們必須意識到,就是這時代皺褶中發出的一點非常微妙的信息,將會迎來影響未來幾十年中國社會面貌的深刻巨變。這是歷史的一次轉軌。
這些舊材料令我想到,1948年,大概是國民黨在大陸時期最不得人心的一年。戰亂不止,特權橫行,貪污遍地,物價飛漲,自由知識分子前所未有地發出了憤怒指責,表現出唾棄政府的動向。儲安平在刊于《觀察》雜志的《中國的政局》中指出:“現政權的支持層原是城市市民,包括公教人員、知識分子、工商界人士,現在這一批人,沒有對南京政權有好感的。國民黨的霸道行為作風使自由思想分子深惡痛絕。”[3]為腐敗和專制所激怒的學生運動,已發展到無法控制的地步:1947年10月29日,浙江大學學生自治會主席于子三被害,校長竺可楨在現場“睹此慘狀,立即暈了過去,注射強心針后,始能起來,立即嚴詞質詢”;1948年1月29日,同濟、交通、圣約翰、大夏等大學徒手請愿的學生,在上海美其路遭到鎮壓;當年6月9日,北大、清華、燕京、南開、中法學生為援助上海學運,發起總罷課;與此同時,昆明三萬學生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反美大游行;8月19日,南京各大報紙開始披露首都高等特種刑事法庭傳訊和拘捕的“匪諜分子名單”,而學生竟占去了163名之多。各種跡象表明,這個社會已經失控。[4]……不管我們多么不愿意把文學史納入政治史的框架里來觀察,都無法在研究作家歷史心態時對上述社會事件置之不理。這次歷史轉軌確實加快了人們對去留的抉擇,而作家的去留雖是歷史的些微痕跡,但也是極應該注意的一部分。對此,我將在以下的文字中有所敘述。但是,我不想將歷史轉軌作為作家后來文學轉向的唯一邏輯和立論基礎,因為他們只是眾多作家中的少數人。我只想將那段故事重現在讀者面前,在1948、1949紀年性的參照中,領略歷史滄桑,借此打開作家被封存多年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