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歷史十五講(第二版)
- 何順果
- 1587字
- 2019-11-29 17:53:01
北美反英獨立戰爭的經過
在世界近代史上,這次北美反英戰爭,是第一次殖民地獨立戰爭,又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其任務,首先是要結束英帝國對殖民地的統治,其次是掃除政治上的君主制的殘余,第三是要掃除經濟上的封建制的殘余,使殖民地上升為一個獨立國家,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新的道路。戰爭從1775年4月19日來克星頓的槍聲打響開始,到1781年9月英軍在威廉斯堡附近的約克鎮投降結束,歷時達6年半。

戰爭初期,美利堅人占有主動權,各地組成了民兵,實行機動靈活的游擊戰,所以暫時掌握著優勢。相反,英國殖民當局對形勢卻估計不足,雖在1775年8月23日發布“戡亂布告”,但戡亂部隊至1776年6月才開始陸續抵達。所以,大陸軍在戰爭初期初戰告捷,在萊克星頓以20人對付1000人,在康科德英軍傷亡247人,其傷亡人數為殖民地民兵的3倍,殖民地民兵得以繼續追擊英軍,并將其包圍在波士頓。1775年6月17日,在邦克山發生的第一場戰役中,3000名英軍向1200名大陸軍守軍發起3次沖鋒,雖最后奪取了大陸軍的陣地,但死亡人數為1054比449。在被圍困11個月后,英軍不得不撤出殖民地,美利堅人于是在1776年7月4日宣布獨立。
1776年8月27日,英軍總司令威廉?豪(1727—1814)率2萬名英軍在長島登陸,俘獲駐守在那兒的斯特林將軍及其1000名大陸軍。華盛頓意識到處境的危險,于8月29日假裝有部隊前來增援,在夜幕掩護下率部渡過哈德遜河的東河,然后進入賓夕法尼亞,從而保住了大陸軍。此后,北美戰場美軍進入戰略防御階段。1777年,英軍伯戈因由于在哈得遜河上游遇到困難,于9月上旬渡過哈德遜河向薩拉托加進發,19日同蓋茨將軍指揮的由民兵和正規軍組成的大陸軍遭遇,在紐約州斯蒂爾沃特的“自由民農場”兩度被打敗,不得不于10月15日投降,答應從此返回英國,不再與美國人作戰。薩拉托加戰役成為獨立戰爭的轉折點,戰爭進入戰略相持狀態,總的來說對大陸軍是有利的。但由于在布蘭迪韋恩和杰曼敦兩戰役中受挫,華盛頓不得不率11000名官兵在費城以北的福治谷(Valley Forge)建營,在服裝、糧食供應都不足的情況下,度過了一個寒冷的冬天。用托馬斯?潘恩的話來說,這是“考驗人們靈魂”的時刻。
薩拉托加大捷,使英國的宿敵法國看出了一種報復英國的機會,自1763年以來它一直在尋找這種機會,于是在1778年2月6日和美國建立了同盟關系,年輕的拉法耶特侯爵來美國當了華盛頓麾下的少將,各種法國軍火運抵北美,西班牙作為法國的同盟國參戰。但這與其說是迅速導致北美的勝利,毋寧說加劇了雙方在戰場上的爭奪,南方戰場空前激烈。
1780年5月,在亨利?克林頓發動的陸海軍聯合進攻下,查爾斯頓和他的5500人投降。后來由華盛頓重建的一支新軍,在霍雷肖?蓋茨指揮下歸于失敗。在南方,保皇派托利黨人的活動日益猖狂,2但在1781年1月17日和3月15日,在由納薩尼爾?柯林接替蓋茨指揮南方軍以后,在卡羅來納的考彭斯和吉爾福德兩地,都重創了由康沃利斯率領的英軍,一度使之不得不由內地撤退到海岸,不利的軍事形勢才稍有好轉。1781年8月1日,康沃利斯在經過休整后北上,占領弗吉尼亞的約克鎮,并把它作為他的軍事基地。北美戰場仍處于相持狀態。
但情況的發展于美利堅人很有利,首先是法國、西班牙和荷蘭先后與英開戰,以俄國為首的“武裝中立同盟”形成,英國的海上優勢由此喪失,1780年英國國內發生的哥登暴動一度使弗吉尼亞失去控制,愛爾蘭問題也使英帝國發生新的裂縫。另一方面,1775年12月“大陸會議”批準的戰艦建造計劃取得進展,“復仇號”“突擊隊號”等炮艦先后進入編隊,納薩尼爾?柯林指揮的部隊南下,肅清了南卡羅來納內地的英軍據點。這樣,在1781年10月初,當大陸軍向英軍最后一個重要據點約克鎮發起進攻時,就得到了由德格拉塞將軍率領的法國艦隊來自海上的配合,從而形成對康沃利斯的合圍之勢,迫使他不得不在10月17日率7247名英軍官兵投降。此后,雖然陸海戰場都還有一些零星戰斗,但獨立戰爭基本結束了。1783年交戰雙方簽署了《巴黎和約》,戰爭正式結束。(圖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