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拉斯維爾:被誤讀的傳播學“奠基人”

美國政治學家哈羅德?拉斯維爾(Harold D. Lasswell)被傳播學科的真正奠基人威爾伯?施拉姆封為傳播學的“四大奠基人”之一。[1]1982年施拉姆訪問中國時,在中國人民大學所做的演講就是《美國“大眾傳播學”的四個奠基人》。[2]對于1978年后學習傳播學的中國新聞學者來說,“拉斯維爾”和“傳播學”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概念。

在傳播研究引進中國的過程中,拉斯維爾的《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以下簡稱《社會傳播》)素來被中國傳播界認為是他最重要的一篇文本,曾經扮演著啟蒙的角色。[3]1982年內地出版的第一本傳播學普及讀物《傳播學(簡介)》中,這篇譯文就被列入其中。在2003年出版的《20世紀傳播學經典文本》中,該文再次被收入。中國出版的傳播學教科書不但重點介紹這篇文章中提到的傳播的5W和大眾傳播的社會功能,甚至大部分教材的框架也以“傳者—媒介—內容—受眾—效果”這五個部分為結構。但是另一方面,對拉斯維爾傳播觀念的深入研究卻很難見到。國內能夠見到的拉斯維爾的中譯著作只有《政治學》《世界大戰中的宣傳技巧》和《權力與社會:一項政治研究的框架》三本,此外在羅杰斯的《傳播學史》中有一段對于拉斯維爾生平及傳播研究的簡單介紹。這一待遇與拉斯維爾學術生涯中的巨大的發表量(325篇文章與章節,52本著作)和生前的學術地位極不相稱。

有趣的是,這一現象并不僅限于中國,即使在美國的傳播研究中拉斯維爾也受到“冷遇”。最近美國一些學者出版的關于美國傳播研究的早期歷史回顧中,不論是贊賞還是批判,以拉扎斯菲爾德為首的哥倫比亞學派更受重視,而拉斯維爾則只是被一帶而過甚至忽略。[4]

拉斯維爾曾被施拉姆奉為傳播研究的四大奠基人之首。為什么近半個世紀過去后,拉斯維爾所開創的學術傳統被傳播研究的“無形學院”逐漸拋棄?或者說,拉斯維爾究竟是否給我們留下了可用的學術資源?如果有,是什么?如果沒有,為什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泽县| 赤水市| 香港 | 多伦县| 固安县| 临澧县| 大兴区| 呼玛县| 郑州市| 徐汇区| 饶河县| 明溪县| 天长市| 邵东县| 余姚市| 东山县| 富锦市| 泽州县| 通州区| 元阳县| 新津县| 茌平县| 凤阳县| 张北县| 菏泽市| 满洲里市| 图木舒克市| 富民县| 贵阳市| 通榆县| 元阳县| 池州市| 盐山县| 瓮安县| 孝感市| 江华| 长沙县| 敖汉旗| 潜江市| 广水市| 米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