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單刮痧不生病
- 健康中國名家論壇編委會
- 724字
- 2020-06-11 15:49:20
001 刮痧療法概述
刮痧療法是民間療法的精華之一,也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簡便易學、取材方便、操作簡單、安全無副作用、療效顯著等特點,因此在民間廣為流傳,深受大眾的喜愛。特別是在當今醫療費用居高不下,生活養生越來越受到關注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采用這種方法進行自我保健和養生。
“痧”一方面是指病邪的痧,這里泛指由于邪氣侵入人體,孔竅閉塞、經脈阻塞、氣血凝滯而產生的各種頭暈頭痛、耳熱倦怠、胸口氣悶、四肢乏力、上吐下瀉等癥。另一方面,“痧”也是病癥的表現。這類疾病的表現多是體表出現各種紅紫或紫黑的痧點或痧斑。這些大多是邪氣閉阻不能外達的表現,能夠用來幫助診斷和治療。
刮痧的源頭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遠古時候,當人們患病時,不經意地用手或石片在身上撫摩、捶擊,有時竟然使病得到緩解。時間一長,自然形成了砭石治病法,這也就是“刮痧”的雛形。刮痧在古代又稱“刮治”,到清代被命名為“刮痧”,一直沿用至今。
明代醫學家張鳳逵認為,毒邪由皮毛而入就會阻塞人體脈絡,阻塞氣血,使氣血不暢;毒邪由口鼻吸入也會阻塞絡脈,使絡脈的氣血不通。這時就可以運用刮痧療法,將刮痧器具在經絡穴位上進行刮拭,直到刮得皮下出血,通過發汗使汗毛孔張開,痧毒就這樣被排出體外,從而達到治愈的目的。
簡單地說,刮痧就是用手指或各種邊緣光滑的工具,蘸上具有一定治療作用的刮痧介質,在人體表面特定部位反復進行刮拭,使皮膚表面出現瘀血點、瘀血斑或點狀出血,這就是所謂的“出痧”。如果用刮痧器具刮拭經絡穴位,就可以通過良性刺激,使營衛之氣得到充分發揮,經絡穴位處充血,局部微循環得到改善,從而達到祛邪扶正、舒筋活絡、祛風散寒、清熱除濕、活血化淤、消腫止痛、增強抗病能力和免疫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