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味小鮮(食在家常系列)
- 甘智榮
- 3320字
- 2021-03-26 15:44:16
鮮味食材
現代人崇尚自然與健康,那些從大山里走出來的菌菇們健康無污染,更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營養價值頗高,在當今的蔬菜市場上炙手可熱。此外,這些菌菇口感細嫩、鮮香味濃,獨立成菜、搭配肉食皆可,是一種極易出彩的鮮味食材。
香菇
過去營養學認為,維生素B12的主要食物來源為肉類、魚類。而肥胖和有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老年人為了控制血脂、血糖,往往把動物肝臟和蛋白質含量高的肉類、魚類打入“冷宮”,因長期少食肉類而導致維生素B12缺乏。
雖然維生素B12在絕大多數蔬菜中幾乎找不到,但香菇中的維生素B12含量卻相當豐富。成年人每天吃25克左右的鮮香菇,維生素B12的攝入量即可達標。此外,香菇所含的纖維素能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因此,每天吃一次香菇,是擔心有“三高問題”的中老年人以及素食愛好者的最佳選擇。

蘑菇
蘑菇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富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和多糖等營養成分。經常食用蘑菇能促進人體對其他食物營養的吸收。
人們一般認為,肉類和豆類中才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其實蘑菇中的蛋白質含量也非常高。蘑菇含有18種氨基酸,有些蘑菇中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比例優于牛肉。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都不含維生素D,蘑菇卻是例外。蘑菇中的維生素D含量豐富,有利于骨骼健康。蘑菇的抗氧化能力還可以與一些色澤鮮艷的蔬菜媲美,比如西葫蘆、胡蘿卜、西藍花、紅辣椒。

茶樹菇
茶樹菇營養豐富,能提供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每100克干品中含蛋白質14.2克,遠遠高于肉類、蔬菜、水果。茶樹菇含有人體所需的18種氨基酸,其中人體不能合成的8種氨基酸含量特別高,對兒童生長發育和智力提高有促進作用。
茶樹菇能參與人體代謝,維持和調節體內環境的平衡。茶樹菇性平,甘溫,無毒,有清熱、平肝、明目的作用。此外,茶樹菇還具有降血壓、抗衰老的作用,因此被民間稱為“神菇”。

猴頭菇
自古以來,猴頭菇就被推崇為“養胃山珍”,其改善胃腸道功能的效果尤其顯著。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猴頭菇對胃病反復發作的元兇——幽門螺旋桿菌(HP)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對消化不良、胃病和神經衰弱有不錯的食療作用。

雞蛋
雞蛋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價格便宜,烹制起來得心應手,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常見食材。雞蛋中含有蛋白質、脂肪、卵黃素、卵磷脂、維生素和鐵、鈣、鉀等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是嬰幼兒、孕產婦、病后調養者、老年人的理想食品。
雖然吃雞蛋的好處很多,但人們也要科學攝取,走出食用雞蛋的三大誤區。

· 蛋形越圓,蛋黃越大;蛋殼越粗糙,蛋越新鮮。
· 雞蛋的營養價值高低取決于雞的飲食營養結構,而不是蛋殼的顏色深淺。
1.煮雞蛋的時間越長越好
為防止雞蛋在燒煮過程中蛋殼爆裂,將雞蛋洗凈后,放在盛水的鍋內浸泡1分鐘,用小火燒開,再改用文火煮8分鐘即可。切忌燒煮時間過長,否則蛋黃中的亞鐵離子會與硫離子產生化學反應,形成硫化亞鐵的褐色沉淀,妨礙人體對鐵的吸收。
2.炒雞蛋放味精味道會更好
雞蛋本身含有大量的谷氨酸與一定量的氯化鈉,加熱后這兩種物質會生成谷氨酸鈉,它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有很純正的鮮味。如果在炒雞蛋時放味精,味精分解產生的鮮味就會破壞雞蛋本身的自然鮮味。
3.雞蛋與豆漿同食營養高
早上喝豆漿的時候吃個雞蛋,或把雞蛋打在豆漿里煮,是許多人的飲食習慣。豆漿性平味甘,含植物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單獨飲用有很好的滋補作用,但豆漿中有一種特殊物質叫胰蛋白酶,它與蛋清中的卵清蛋白相結合,會使營養成分損失,降低二者的營養價值。
雞蛋營養吃法大比拼
雞蛋的吃法多種多樣,有煮、蒸、炸、炒等。就雞蛋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蒸雞蛋應是最佳的吃法。

? 煮、蒸的營養吸收和消化率為100%

? 嫩炸的營養吸收和消化率為98%

? 炒蛋的營養吸收和消化率為97%

? 荷包蛋的營養吸收和消化率為92.5%

? 老炸的營養吸收和消化率為81.1%

? 生吃的營養吸收和消化率為30%~50%
魚
對于很多人來說,魚是天底下至鮮、至美的食材。魚的營養價值豐富,味道鮮美,可以烹制成多種經典菜式,老少咸宜。多吃魚對人體大有裨益,因為魚的全身都是寶,下面將為你介紹魚各個部位的烹制方法以及營養價值有哪些不同。將魚鱗用小火熬成魚鱗凍食用,也可做成湯食用。此外,鰣魚和鰳魚的魚鱗含有一定的脂質和鮮味成分,烹飪時可不去鱗直接蒸制。

魚的美食“地圖”
①魚肉:魚肉富含優質蛋白,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脂肪含量低,還含有鈣、磷、鉀、碘、鋅、硒等無機鹽,以及維生素A、維生素D及B族維生素等。魚肉有暗色、白色之分,暗色肉含有較多的脂質、糖原、維生素、酶類等,味道較腥,如金槍魚、沙丁魚等;白色肉腥味較輕,如大黃魚、比目魚等。
②魚腦:魚腦富含俗稱“腦黃金”的多不飽和脂肪酸DHA,還有磷脂類物質,能促進嬰兒大腦發育,對治療阿爾茨海默病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但魚腦膽固醇含量較高,應控制食量。
③魚鰾:魚鰾在古代有“海洋人參”之稱,與燕窩、魚翅齊名。魚鰾含有生物大分子膠原蛋白質,有改善組織營養狀況、促進生長發育、延緩皮膚衰老的功用,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海水魚的魚鰾壁較厚,通常制成干品,稱為魚肚。質厚的魚肚用油或水泡發皆可,質薄的魚肚用油泡發的效果較好。以魚肚入饌的菜肴口感滑潤、細膩,給人以絕佳的味覺享受。
④魚鱗:魚鱗中含有豐富的膽堿、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卵磷脂及鈣、硫等礦物質。可
⑤魚唇:魚唇多以鱘魚、鯊魚、鰩魚上唇部的皮及連帶組織干制而成,主要成分為膠原蛋白,雖屬海味八珍之一,其實沒多少營養。
⑥魚眼:魚眼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以及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等不飽和脂肪酸。這些營養物質可增強人的記憶力和思維能力,降低人體內膽固醇的含量。
⑦魚骨:魚骨中含有豐富的鈣質,能起到防治骨質疏松的作用,處于生長期的青少年和骨骼開始老化的中老年人應多吃魚骨。魚骨的烹制方法有很多。例如,可以將魚骨曬干、碾碎后和肉餡一起做成丸子食用。也可以在燉魚時多放一點醋,并用高壓鍋進行燉煮,這樣可使魚骨軟化,直接食用。
TIPS
質量上乘的鮮魚,眼睛光亮透明,眼球略凸,眼珠周圍沒有充血而發紅;魚鱗光亮、整潔、緊貼魚身;魚鰓緊閉,呈鮮紅或紫紅色,無異味;腹部發白,不膨脹,魚體挺而不軟,有彈性。
海鮮
海鮮以剛出水的鮮活者為上,這種世間美味幾乎不需要額外的調味,稍加蒸煮,它們所帶有的鮮味、香氣就會釋放出來,讓人獲得口味與精神上的雙重滿足。但吃海鮮絕不可百無禁忌,即便美味當前,也要多注意飲食細節,吃得安全、健康才是第一位的。
食用海鮮的注意事項
①海鮮不煮熟則含有細菌
海鮮中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耐熱性比較強,80℃以上才能殺滅。除了水中帶來的細菌以外,海鮮中還可能存在寄生蟲卵以及加工帶來的病菌和病毒污染。因此,在吃諸如醉蟹之類不加熱烹調的海鮮一定要慎重,吃生魚片時也要保證魚的新鮮和衛生。
②死貝類病菌毒素多
貝類本身的帶菌量比較高,蛋白質分解又快,一旦死去便大量繁殖病菌,產生毒素,同時其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敗。不新鮮的貝類還會產生較多的胺類和自由基,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
③海鮮與維生素C同吃可導致中毒
蝦、蟹、蛤、牡蠣等體內均含有化學元素砷。蝦體內所含砷的化合價是五價,一般情況下,五價砷對人體沒有害處。但高劑量的維生素C(一次性攝入維生素C超過500毫克)和五價砷經過復雜的化學反應,會轉變為有毒的三價砷,即我們常說的砒霜,當三價砷達到一定劑量時可導致人體中毒。據專業人士解釋,一次性生吃1500克以上的綠葉蔬菜,才會大劑量地攝入維生素C。如果經過加熱烹調,食物中的維生素C還會大打折扣。因此,在吃海鮮的同時食用青菜,只要不超過上述的量是沒有危險的。
④海鮮水果同吃易致腹痛
魚、蝦、蟹等水產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素。而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鞣酸,如果吃完水產后,馬上吃水果,不但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而且水產中的鈣會與水果中的鞣酸結合,形成難溶的鈣,對胃腸道產生刺激,甚至引起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吃完海鮮最好間隔2小時以上再吃水果。

· 鮮活貝類買回來以后,不能存放太久,要盡快烹調。一般來說,海鮮在沸水中煮4~5分鐘才能徹底殺菌。

· 吃海鮮時不宜飲用啤酒。蝦、蟹等在人體代謝后會形成尿酸,如果大量食用海鮮,同時再飲用啤酒,就會加速體內尿酸的形成,容易引發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