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面診消百病一學就會
- 于雅婷 高海波
- 931字
- 2021-03-19 21:38:05
17 什么是正常的面色
面色是一個人的精神、氣血、津液充盈與否和臟腑功能的健康程度的外在表現。由于內含的精氣,能通過面部的容光反映出來,所以正常人的面色應該是光亮潤澤的。
古人根據五行理論把人的體質分為“金、木、水、火、土”五種類型,并認為金形人的膚色稍白,木形人的膚色稍青,水形人的膚色稍黑,火形人的膚色稍紅,土形人的膚色稍黃。不同類型的人的面色雖不同,但都屬于正常范圍。
中國人屬于黃種人,其正常面色應是紅黃隱隱,明潤含蓄。這就是有胃氣、有神氣的表現。但是由于體質和稟賦不同,有些人可能偏紅、偏黑或偏白;由于生理活動的變化,有些人可能偏青、偏白、偏紅,等等,這些都是正常現象。所以,不論人的面色是何種顏色,只要其變化應時應位,處處相應,有“胃氣”、有“神氣”,便是正常的面色,是人處于對應的生理狀態的反映。
健康的人臟腑功能正常,精神和氣血充盈。由于精氣內含,容光外發,血華其色,所以其面色光明潤澤,這就是所謂的有“神氣”。如《望診遵經·望色先知平人》中所說:“光明者,神氣之著;潤澤者,精血之充。”
“有胃氣”,表示人體精神、氣血、津液充盈,臟腑功能正常,即面色表現為隱約微黃,含蓄不露。《醫原·望病須察神氣論》曰:“胃氣色黃,皮毛色白,精氣內含,寶光外發,既不浮露,又不混蒙,故曰如縞裹。”這就解釋了《素問·五臟生成篇》中所說的“常色模型”。該篇認為“五色”是五臟所生之外榮,生于心,如以縞裹朱;生于肺,如以縞裹紅;生于肝,如以縞裹紺;生于脾,如以縞裹瓜蔞實;生于腎,如以縞裹紫。
正確地認識這些常色的模型,對掌握色診是很有幫助的。朱是正赤色,紅是白之間赤,紺是青之間赤,瓜蔞實是黃之間赤,紫是黑之間赤。正如《望診遵經·望色先知平人》所說:“赤者,血色也;縞者,膚色也。其青赤黃白黑雖不同,要皆有血色之赤,以間乎其中焉,膚色之白,以包乎其外焉……蓋五色之著,欲其間見,不欲其獨呈;欲其合于中,不欲其露于外也。”
影響面色的因素
五行體質影響人的面色
從五行的角度來看,人的體質也可以分為五種。根據五行與五色的對應,不同類型的人,其面色也會有所差別。

正常面色與時令相應
人的面色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根據五行的對應關系,四季與五色有著相對應的關系,這種對應關系也會反映到人的面色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