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認豬不爭
- 忍經(國學大書院)
- (元)吳亮 (元)許名奎
- 527字
- 2019-11-15 15:43:17
※原文
曹節,素仁厚。鄰人有失豬者,與節豬相似,詣門認之,節不與爭。后所失豬自還,鄰人大慚,送所認豬,并謝。節笑而受之。
※譯文
曹節,向來仁義厚道。鄰居家丟失了一頭豬,而丟失的豬與曹節家的豬很相似,鄰居便到曹節家中認領,曹節沒有和他爭執。后來,鄰居丟失了的豬自己跑回來了,鄰居深感慚愧,歸還了曹節家的豬并向曹節道歉。曹節笑著接受了。
※評析
曹節的鄰居誤把曹節家的豬當成自己家丟失的豬而領走,曹節卻沒有與鄰居爭辯。因為他相信,事情終會有水落石出的一天。這只不過是一件小事,如果因此而與鄰居鬧翻,傷了和氣,那就真是得不償失了。
“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們在細節上千萬不要牽扯過多的精力,否則,“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諸葛亮一生兢兢業業,做出每一項決定都十分謹慎,都要進行周密的考察和計算,因此他很少有失誤,更被后人尊奉為智慧的化身。在實際生活中,只要我們在小事上粗中有細,就能規避許多錯誤,提早獲得成功。
要把握大局,就要對細節和小事采取忍讓、寬容的態度,只要他們不引起根本的利害沖突,我們就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為人處世,要謙恭勤謹,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處理好與各方的關系,從而在矛盾重重的事務處理過程中穩步推進。采取“大事清楚,小事糊涂”的策略始終是一種智者的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