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9章 諭紀澤:讀書要求個明白

原文

字諭紀澤兒:

接爾二十九、三十號兩稟,得悉《書經(jīng)》注疏看《商書》已畢。《書經(jīng)》注疏頗庸陋,不如《詩經(jīng)》之該博。我朝儒者,如閻百詩、姚姬傳諸公皆辨別古文《尚書》之偽。孔安國之傳,亦偽作也。

蓋秦燔書后,漢代伏生所傳,歐陽及大小夏侯所習,皆僅二十八篇,所謂今文《尚書》者也。厥后孔安國家有古文《尚書》,多十余篇,遭巫蠱之事,未得立于學官,不傳于世。厥后張霸有《尚書》百兩篇,亦不傳于世。后漢賈逵、馬、鄭作古文《尚書》注解,亦不傳于世。至東晉梅賾始獻古文《尚書》并孔安國傳,自六朝唐宋以來承之,即今通行之本也。自吳才老及朱子、梅鼎祚、歸震川,皆疑其為偽。至閻百詩遂專著一書以痛辨之,名曰《疏證》。自是辨之者數(shù)十家,人人皆稱偽古文、偽孔氏也。《日知錄》中略著其原委。王西莊、孫淵如、江艮庭三家皆詳言之(《皇清經(jīng)解》中皆有江書,不足觀)。此亦《六經(jīng)》中一大案,不可不知也。

爾讀書記性平常,此不足慮。所慮者第一怕無恒。第二怕隨筆點過一遍,并未看得明白。此卻是大病。若實看明白了,久之必得些滋味,寸心若有怡悅之境,則自略記得矣。爾不必求記,卻宜求個明白。

鄧先生講書,仍請講《周易折中》。余圈過之《通鑒》,暫不必講,恐污壞耳。爾每日起得早否?并問。此諭。滌生手示。

咸豐九年六月十四日辰刻

譯文

紀澤兒:

我剛收到你二十九、三十日兩封來信,得知你已經(jīng)看完了《書經(jīng)》注疏中的《商書》。《書經(jīng)》注疏得很淺陋,不如《詩經(jīng)》博大精深。我朝大儒,如閻百詩、姚姬傳等人都辨明古文《尚書》是偽書,孔安國所傳,也是偽作。

自秦代焚書坑儒的災難以后,漢代伏生所傳,歐陽和大小夏侯所學習的都只有二十八篇,就是所謂的今文《尚書》。以后孔安國家有古文《尚書》十幾篇,但因遭受巫盅之禍而未能立于學官,所以不能流傳后世。后來張霸又有《尚書》一百零二篇,同樣未能傳世。后漢人賈逵、馬、鄭作的古文《尚書》注釋,也未能傳于后世。到了東晉梅頤始獻古文《尚書》,并聲稱此書乃是孔安國所傳,所以這個版本從六朝唐宋一直傳承至今,也就是現(xiàn)在的通行本。吳才老和朱子、梅鼎祚、歸震川都懷疑它是偽作。到了閻百詩才專門寫了一本書痛加辯駁,書名為《疏證》。這以后辨別真?zhèn)蔚挠袔资遥巳硕颊f這些是偽古文、偽孔氏。《日知錄》一書中對其中的這些原委做了闡述,王西莊、孫淵如、江艮庭三家都講得很詳細(《皇請經(jīng)解》中有江書,沒有必要看)。這也是《六經(jīng)》中的一宗大案件,不可不知。

你自小記憶力平常,這與讀書無大礙,不用擔心。你應該擔心的第一是“無恒”,第二是怕隨意粗覽一篇,不做詳細的研讀和理解,因而并未看明白,這可是個大毛病。若真的看明白了,時間長了便一定能體會到其中的深意,如果心中有一種心曠神怡的境界,則可用筆記錄下來。不過也不必強求一定要筆錄,但一定要將文意弄清楚,有深刻的理解。

目前還是請鄧先生講《周易折中》。我圈閱過的《通鑒》暫時可不必講解,以免把書弄臟弄壞,有所破損。你每天是否早起?順便問一下。此諭。滌生手書。

咸豐九年六月十四日辰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阳县| 宁陵县| 晋城| 历史| 丹东市| 桐乡市| 佛冈县| 安西县| 台安县| 沂源县| 迁安市| 陕西省| 开鲁县| 霍邱县| 宝鸡市| 周口市| 仲巴县| 嘉黎县| 布拖县| 梁平县| 吐鲁番市| 赤城县| 方城县| 湟中县| 广饶县| 宁南县| 金塔县| 江源县| 鄢陵县| 揭西县| 赫章县| 富源县| 宜阳县| 贵阳市| 云和县| 阿图什市| 威宁| 成安县| 彭山县| 德州市| 金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