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改下一步:新時代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思路
- 王勇
- 2937字
- 2019-12-06 14:54:16
序二 混合所有制到底要干什么?
《混改下一步——新時代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思路》這本書,以大量翔實的資料和案例,記載、分析、論證了我國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發端、進程和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同時還介紹了外國國有資本管理的各類模式,以作參照。這是我目前看到的有關混改的最為完整的研究,我相信這是很有價值的。我對國有企業改革和現代企業制度做過一些理論研究,并且在實踐中摸索已久,這里發表的意見僅是一家之言,借為序。
早年我在國家經貿委綜合司工作時,曾參與國家有關現代企業制度的各類文件的起草,并負責國有企業百戶現代企業制度的試點工作。20多年過去了,國企改革取得巨大成果,盡管道路曲折,但市場化的方向依然沒有改變,還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前行。與此同時,我于1996年創建的華泰保險公司也在這期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成為保險行業質量效益型的典范,其中最成功的經驗就是始終堅持現代企業制度的公司治理,它可以保證企業長治久安,沿著健康的道路成長。華泰保險自成立起即推行混合所有制,既包含國有股東,也包含民營股東,后引入外資股東,起初國有股東占絕大多數,由于股權分散并且均衡,我們稱為“國有民營”,其實就是混合所有制。近幾年間,公司主要股東國有與民營出現較大更迭,但是堅持規范的公司治理原則,就能保持公司經營穩定和持續的發展。
當前,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突破口的國企改革正積極穩妥推進,基于體制機制障礙、國有資產流失和非公權益侵犯的擔憂,混改成效還需進一步觀察。混合所有制是國企的一個方向性改革,或者叫突破口。但是它到底應該解決什么問題呢,或者說有哪些根本性的好處呢?我認為:
第一,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公司治理,提高其競爭力或生命力。
幾年前我曾經說過一句重話:混合所有制或許是一劑良藥,它可以“治國企的病,救央企的命”。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國有企業改革到了一個關鍵的節點,那就是:單一公有制的國有企業雖然改成了公司,產品走向市場化,但在公司治理方面不夠市場化,甚至更加黨政化。隨著黨委、政府的任期和換屆,國企領導人也有任期和換屆,表現為:新政新人、新人新政。其效應是企業領導人行為和工作預期的短期化,將業績當政績完成,由此帶來國企的生命力和競爭力必然有限。一個經濟周期需要15年,一個戰略周期需要10年,一個新技術周期至少需要5年。國企雖有資源優勢,但存在體制弊端,尤其是難于建立適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公司治理。混合所有制要求管理者對全體股東負責,而不是對其中的單一股東負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國企中的政企不分、黨企不分的問題,可以去行政化,增強市場化,更適合公司的法人治理發揮作用,提高公司的競爭力和生命力。公司的法人治理必須堅持董事會的領導體制,董事會是公司的最高決策機構,股東大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任何人都被要求在這一權力架構中發揮作用。來自于上級黨委和個別大股東的過度干預都是對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的破壞,是對現代企業制度原則的違背。當然,不是所有國有企業都適合采用混合所有制,但它至少可以將部分競爭型國有企業改革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第二,有利于培育一批貨真價實的企業家群體。
企業發展是由企業家主導,還是由政府主導,是有所不同的。計劃經濟由政府主導,市場經濟應該由企業家主導。企業發展由企業家主導而非政府主導是改革的方向。那么,這里所說的企業家是怎樣的人呢?在我看來,合格的企業家應該是創造企業社會價值,能夠以獨立人格承擔企業的責任和風險,同時分享企業收益的人。國企領導人目前存在的“任命制”“任期制”和“限薪制”,顯然難以成就真正的企業家。單一所有制的國企,其任職、任期和分配制度都是由上級黨組織和政府部門說了算,很難做到市場化。國企,尤其是央企的領導人,往往重級別、政治待遇,深悉權力來源,甚至有個別人為了期滿后的工作安排,不惜利用國企資源去滿足某些黨政領導人的“尋租”,即出現“紅頂商人難于善終”的歷史局面。混合所有制由于出資人的不同,權力來源不同,更適合采用同一市場化的原則來選擇或任用企業領導人,給予其有市場競爭力的薪酬。尤其是公司領導層建立長期激勵計劃,可以對應公司的長期發展戰略和成長周期,由此使支配或運用國有資源的企業領導者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擺脫高危窘迫的境地。
第三,有利于市場結構的優化和資源的合理配置。
國企往往是規模導向,用產值排位,以總資產多少定級別,效益其次。由此帶來的一個社會效應是行業生產過剩,資產的錯配和市場的失調,導致市場經濟在扭曲中發展,破壞和浪費了許多社會資源,也使民營企業的營商環境受到影響。一句話,會帶來市場經濟的失靈,還有改革的失效。混合所有制使市場競爭的主體處于同一價值理念的驅動之下,實現利潤導向,有利于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也有利于市場結構的優化。
第四,混合所有制不僅給國有企業,也給民營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國企和民企通過相互參股的方式,相互吸取,將資源優勢和體制優勢結合起來,消除以往存在的某些不平等,共同發揮積極性,打造公平競爭的市場體系。華泰保險自1996年發起設立伊始就實行混合所有制,22年來,公司股權結構經歷了由國有企業股份為主到民營企業股份為主的變化,但是公司治理一直保持平穩、健康的發展狀態,保持了公司戰略轉型的實現和可持續發展,這也彰顯了混合所有制的優勢。
幾年過去了,混合所有制的話題依然熱門,是因為混合所有制遇到了很多尚未破解的難題,改革仍在行進中。時至今日,混合所有制已經不僅是政府和國有企業領導人之所想,而且還是民營企業家之所圖。
首先是國有企業領導人之所想。國企領導人在現存的國有公司的治理關系中處于一種窘境,難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通過企業混合所有制的改組或改革,降低國有股份的比例,尤其是切斷國企領導人的組織委派關系,使國企領導人建立起對全體股東負責的獨立人格。當然,政府組織作為股東或較大股東,可以向混合所有制企業“推薦”而不是“委派”企業負責人,企業的領導人由全體股東或董事會按照市場標準進行選聘,以培養出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
混合所有制的核心是建立與市場化要求相適應的公司治理,其關鍵是要切斷政府委派企業領導人的“臍帶”,讓企業領導人成為具有獨立人格的企業家。政府組織作為出資人對混合所有制企業只管資本,而不再去管人。據說某省市推出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中提出,凡國有股份不超過50%的企業,政府不再向企業委派負責人,而是由企業自主進行市場化選擇,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以往的國企領導人,經過選聘可以進入混合所有制企業,其受困擾的薪酬標準、股權激勵、退休年金,乃至面臨的政府官員尋租、職位安全等問題都將迎刃而解。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領導人變成混合所有制企業的企業家。
其次是民營企業家之所圖。近些年來,一些民營企業和PE(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專門熱衷于國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造,成功率非常高。它們專門挑選那些資源多、管理好、潛力大、機制差的國有企業,通過參股的方式,將原來的國企領導人送到企業家的位置,大幅提升原有企業的效率和效益。企業混合所有制的建立,蘊含著一種希望,它有利于完善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公司治理,培養一批新型企業家,這會是新時代、新增長的一個新動力。
王梓木
華泰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2018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