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害羞是心理的病態
害羞的狀態非常普遍,與很多性格因素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一樣,害羞的情緒也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曾經有科學家研究發現,很多人之所以害羞,是因為他們體內的“害羞基因”在起作用。什么叫害羞基因呢?就是一種與壓力敏感度密切相關的基因,因為這種基因比較強大,遠遠高于正常人的水平,所以害羞的人才會頻繁表現出害羞的樣子,也才會在成長的過程中承受因害羞而引起的巨大壓力。事實證明,害羞盡管有著與生俱來的特性,但是只要努力改變,有的放矢地引導,害羞的孩子就能夠漸漸變得大方,變得充滿自信。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適度的害羞是正常的,但是過度害羞是一種心理上的疾病。因而,當青少年過度害羞的時候,應該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也應該有的放矢地解決問題,從而漸漸地遠離害羞。作為父母,也可以有目的地引導青少年,從而循序漸進地改變青少年害羞的問題。細心的父母會發現,引起害羞的原因是很復雜的,有的青少年因為敏感膽怯而害羞,有的青少年因為懼怕陌生人而害羞,有的青少年因為不知道如何面對紛繁復雜的現實而害羞。對于青少年而言,最重要的是在成長過程中,有目的地增強信心,讓自己勇敢而無所畏懼,自然就會落落大方。
子喬從小就很害羞,原本媽媽以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子喬害羞的情況會得到改善。沒想到子喬越來越大了,可害羞的毛病不但沒有改善,反而越來越嚴重,就連在課堂上回答問題都不好意思,偶爾和媽媽一起去親戚朋友家里做客,也會因為害羞而不愿意說話。看著子喬的樣子,媽媽有的時候也感到很丟面子,為此,媽媽不止一次強行命令子喬必須大方一些,學會問候別人,也學會和陌生人打交道。遺憾的是,效果并不好。
眼看著子喬已經讀初二了,卻還因為害羞,無法與同學搞好關系,在學習上遇到難題的時候,也不敢大膽地詢問老師。對于子喬的表現,媽媽心急如焚,卻不知道該如何進行正確引導。后來,在一個當老師的親戚的建議下,媽媽決定帶子喬去看心理醫生,以得到更加專業的診治和幫助。果然,心理醫生在對子喬進行相關的測試之后,發現子喬有嚴重的自閉傾向,所以才會特別害羞,也以此來關閉自己的心扉。為了更好地引導子喬,媽媽先接受心理醫生的指導后進行練習,然后再引導子喬。在心理醫生的告誡下,媽媽決定戒驕戒躁,有的放矢地引導子喬。果然,子喬的行為表現越來越好。看著日益開朗的子喬,媽媽感到很欣慰。
在這個事例中,子喬之所以特別害羞,都是自閉傾向惹的禍。每個孩子的過度害羞都是有原因的,當父母發現青少年出現過度害羞的行為表現時,必須給予足夠的關注,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尤其是當害羞的程度影響到正常生活和人際交往時,就要向心理專家尋求幫助,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青少年時期其實就是孩子從童年到成年的過渡階段,作為父母,一定要關注孩子的青春期,而作為青少年也應該關注自己在青春期的心情波動和心理狀態的異常。任何時候,都不要覺得人生必須多么努力才能恢復到自由的狀態,而是要更加積極主動,勇往直前,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生命的本能,也才能有的放矢地爆發生命的力量。青少年們,不要再因為害羞而止步不前了,努力地騰飛吧,相信自己一定會擁有夢想中的未來。